李開復說明年有一批AI創企會倒閉,不想死的創業公司需要警惕什么?

韓璐 8年前 (2017-12-18)

從去年到幾年,AI倒閉潮早已開始慢慢的啟動。

一眨眼間,由Master引領開啟新一輪AI熱的2017年也將走過,在這一年,我們見證了自動駕駛、智能音箱、AI芯片的火熱,也看到了無人便利店等新興產業的崛起……

據《烏鎮指數: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7)》中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元,而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預計到2019年將達到344億元。

不可否認,從數據來看,人工智能的市場是巨大的,同時也意味著更大、更多的機遇,也就不難怪那么多的公司寧愿頭破血流也要進入這個市場。

不過,在市場前景一片大好的情勢下,有些東西依舊是不能忽略的。這不,就在最近一段時間,針對人工智能創企,李開復等人就開始“唱衰”了!

李開復說明年有一批AI創企會倒閉,不想死的創業公司需要警惕什么?

他們都說,很快會有一大批AI創企會“死亡”

日前,李開復以“預見2018”進行主題分享,向媒體總結了他的北美見聞和心得。在這一場主題分享中,針對AI的未來趨勢,李開復表示:“AI項目(融資熱)是今年上半年開始的,融資差不多夠18個月花,明年底估計有一批公司倒掉。”

作為AI領域的泰斗級人物,再加上在AI投資上的眼光獨到,李開復對于AI 行業的見解還是相當中肯的。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份的GMIC 2017會議,他就曾公開發言,稱人工智能創業有泡沫,未來12個月,可能會有一批人工智能公司錢花完了,會倒閉。

與此同時,除了李開復,還有一些人也發表過類似的觀點。

比如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出席首屆錢塘江論壇時就表示,明年將有一大批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倒閉,但整體上人工智能產業會大規模發展。再進一步來看,過去一段時間許多創業公司存在純粹炒作人工智能概念的現象,而隨著競爭的加劇,這些公司就是可能會倒閉的那一批。

另外,“新經濟100人”創始人兼CEO李志剛預測,未來兩三年,95%以上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要倒閉。更甚者,星河互聯人工智能事業部總經理、合伙人劉瑋瑋認為,在IPO提速以及高估值的雙重作用下, 2017年將會出現第一撥AI公司的倒閉潮。

不過,事實告訴我們,AI倒閉潮其實已經悄悄的來臨了。

僅僅是今年,超過50家AI創企宣布倒閉

不管是去年,還是今年,我們或多或少的都能看見一些宣布倒閉的AI創企,比如今年,就有這么些AI創企宣布倒閉:

李開復說明年有一批AI創企會倒閉,不想死的創業公司需要警惕什么?

此前,騰訊研究院&IT 桔子聯合發布《2017 年中美人工智能創投現狀與趨勢研究報告》,根據報告的初步估算,截止到6月份,中美倒閉企業總數已超過50家。如今,時間又過去了大半年,不知這一數字又增長了多少。

李開復說明年有一批AI創企會倒閉,不想死的創業公司需要警惕什么?

為什么死?因為它們敗在了這些地方

在“死因”上,以上所列出的幾家可以分類為融資失敗、產品滯銷、資金鏈斷裂等多種因素。

而從細處來看,“死因”有這幾個,而這也是現在存活企業所需要時刻警惕的:

技術不過關就好高騖遠

當前的人工智能產業中,多數企業還是以技術為導向的,尤其是那些主攻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等AI技術的公司。既如此,在實現商業化之前,技術的考量就成為了一個重要因素。

比如近期受到資本極度青睞的計算機視覺產業。我們可以看見,安防是計算機視覺落地最為扎實的領域,也吸引了許多玩家的進入。但是,現實情況是,在技術、或者說在產品還不夠完全成熟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公司已經開始火急火燎的意圖實現技術的產業化。

對于這一類技術沒有達標就心急著實現商業化的公司,我們只能說,在市場漸趨成熟的情況下,如若不進行轉變,“淘汰”已經是必然!

沒有摸準用戶需求

一直以來,在談及產品或技術產業化落地的時候,“用戶需求”是我們一再強調的要點。

比如今年7月宣布倒閉的智能可穿戴企業Jawbone,從去年開始,其就開始慢慢的砍掉一些智能手環項目。在人們眼中,在新鮮感、炫耀的心態慢慢退去之后,智能手環更多時候只是一種“雞肋”,并不能從本質還是那個滿足人們的需求。

李開復說明年有一批AI創企會倒閉,不想死的創業公司需要警惕什么?

入局晚一步已失去競爭優勢

先發優勢意味著能夠早一步占得市場,早一步基于產品來摸清用戶需求,繼而改進自己的產品。如此一來,如果沒有亮點,后來進入的玩家只能退后一步,更甚者就是面臨倒閉的結局。

就比如斯凱智能,在其露臉之時,大疆已經牢牢的在B端市場站穩了腳跟,繼而更是推出了消費級無人機“精靈”系列。想當初,“智能跟隨”是斯凱智能能夠成為焦點的原因,然而,隨著大疆也推出此功能,斯凱智能也就自然而然的輸給了擁有市場和口碑雙重優勢的大疆。既然“亮點”不再獨特,斯凱智能也就失去了競爭的資本。

資金支撐不足

資金支持以及現金流對于一家初創公司是很重要的,如果不能夠進行合理規劃,那么“倒閉”也只是早晚的事。

比如由前蘋果工程師創立的自動駕駛企業Pearl Automation。在產品的制作成本上,Pearl Automation似乎并沒有進行嚴格的把控,導致其最終產品的價格是同類競爭產品的兩倍多。因為價格之高,Pearl Automation的產品銷量并沒有預想中的那么好,在這種情況下,其需要嚴重依賴上一輪融資來渡過難關,但是這一筆錢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既如此,在產品市場沒有打開、資金鏈斷裂的情勢下,Pearl Automation只能“無奈”的給自己判定死刑。

李開復說明年有一批AI創企會倒閉,不想死的創業公司需要警惕什么?

結語

對于人工智能創企的“倒閉潮”,李開復等人都說是明年,然而,從今年年初開始就已經初見端倪了,尤其是無人機行業,倒閉、裁員、轉型……一系列動態令人們心肝直顫。

我們可以看見,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2018-2020)》等政策的發布,國內的人工智能企業將朝著產業化的方向不斷前進。在這前進的過程中,“優勝劣汰”的輪齒也將開始逐步轉動。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