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生命的原子為何構成了有生命的物體?

韓平 8年前 (2017-12-13)

先給題主舉個可以想明白的例子,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機器人,本質上它就是一堆廢銅爛鐵和半導體器件,然后在電和信號(算法)的驅動下運行。...

先給題主舉個可以想明白的例子,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機器人,本質上它就是一堆廢銅爛鐵和半導體器件,然后在電和信號(算法)的驅動下運行。那如果沒有很多因素的綜合作用,這堆廢鐵就是沒有辦法運動的“模型”。

沒有生命的原子為何構成了有生命的物體?

從這一點切入的話,就可以很容易舉一反三,明白沒有生命的原子為何可以構成有生命的物體?;\統的來看,就是物質加上相互作用。

從生命的起源來看,據書本介紹,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后,開始是沒有生命的。經過一段漫長的化學演化,就是說大氣中的有機元素氫、碳、氮、氧、硫、磷等在自然界各種能源(如閃電、紫外線、宇宙線、火山噴發等等)的作用下,合成有機分子(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硫化氫、氨、磷酸等等)。這些有機分子進一步合成,變成生物單體(如氨基酸、糖、腺甙和核甙酸等)。這些生物單體進一步聚合作用變成生物聚合物。如蛋白質、多糖、核酸等。這一段過程叫做化學演化。蛋白質出現后,最簡單的生命也隨著誕生了。這是發生在距今大約36億多年前的一件大事。從此,地球上就開始有生命了。

與非生命的物質相比,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新陳代謝、具備繁衍能力和遺傳能力。因為具備這三種能力,在進化過程中,生命從最初的細胞進化為現在的人類和動植物形態。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