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證明馬兜鈴酸和肝癌發生有關,你怎么看?
近日,權威科學雜志《Science》子刊中的一篇文章表明,傳統中藥中的常見成分—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可能是導致很多亞洲人患肝癌的原因。
治病良藥還是癌癥元兇?《Science》子刊所發布的論文題為「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亞洲其他地區肝癌相關」(注意,是有關,而不是原因)
首先,我們稍微了解一下這篇文章是如何證明馬兜鈴酸和肝癌發生有關的。
科學家們經過很多年的研究,發現馬兜鈴酸能夠緊密結合在DNA上,導致在細胞復制的時候出錯,容易把T變成A,A變成T(DNA用T,C,G,A四個堿基編碼生命)。這樣的變化——平均每100萬DNA就有150個突變,會讓整個生命的解讀完全錯誤,造成癌變的可能(實際上尿道癌就是馬兜鈴酸造成的)。
所以,馬兜鈴酸能誘導細胞內產生上面提到的突變,這就是所謂的“馬兜鈴酸突變指紋”。 并且所有(其他)已知誘變物都不會產生這種指紋。現在只要通過基因檢測,就能馬上判斷某種腫瘤和馬兜鈴酸有沒有關系(這就是文章使用的方法)。
這篇文章的研究結論大家也都知道了:大陸47%,臺灣78%,東南亞56%的肝癌樣品都攜帶明確的“馬兜鈴酸突變指紋”。這是一個很高的比例,有可能是造成肝癌的原因,這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是否馬兜鈴酸暴露會增加肝癌風險。
然后,鑒于這次研究結果,各方反應也很強烈。
“中醫黑”覺得自己又拿到了中醫是“偽科學”的證據。而“挺中醫”的會覺得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使用,就沒有什么可怕的。我們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則認為:1.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2.至于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系,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
最后在鎂客君看來,有以下幾點可說:
1.我國肝癌患者的病因是否直接與馬兜鈴酸有關,需要進一步的數據證實,相信很快就會有研究報告出來(食藥監總局已經組織對含馬兜鈴酸藥材和中成藥進行風險評估);
2.馬兜鈴酸是強致癌物質毫無疑問(其實還會導致腎?。?,而且這篇文章證明與肝癌有關,所以大家用藥最好避開含有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的藥物;
3.不要輕信所謂的“配伍解毒”,面對馬兜鈴酸這種超強突變誘導劑,個人經驗是沒用的,除非能證明配伍后的產品不再誘導基因突變,不然就只是一廂情愿的猜想罷了。
我們不能否認中草藥對治療疾病的作用,但是正如這篇雜志所說的“草藥的黑暗面”,在這個講究科學的年代,我們需嚴謹的看待每一件事物。只有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我們才能更好的了解事物的真面目,進而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至少這篇研究,讓我們知道使用馬兜鈴酸的風險太高了,而益處最多只能說并不清楚。所以“現在就暫停使用已知含馬兜鈴酸的傳統藥物并通過恰當的質量控制程序確保它不污染傳統藥物是謹慎之舉”,正如一位科學家所說。
注:含馬兜鈴酸的藥材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使用歷史。目前,馬兜鈴科藥材有24種,含馬兜鈴屬藥材的中成藥口服制劑有47種,均可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政府網站查詢(下面鏈接)。
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已上市中成藥品種名單http://www.sda.gov.cn/WS01/CL1991/215893.html
可能含有馬兜鈴酸的馬兜鈴科藥材名單http://www.sda.gov.cn/WS01/CL1991/215894.html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