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城”or “造車”,哪個才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科技部公布了四家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BAT中阿里“造城”(城市大腦)、百度“造車”(無人車),到底哪個更厲害?
11月15日,科技部在北京召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并公布了首批4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同時,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也宣布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任組長,共由27位專家組成。
入選首批4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的分別是BAT 和科大訊飛。其中,阿里巴巴憑借的阿里云,而百度憑借的是自動駕駛。如果說哪個才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那必然是阿里云無疑了。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落地性上:
從宣布研發自動駕駛到現在阿波羅平臺、自動駕駛生態圈的建立,雖然馬化騰也親自上陣在高速路上炫了一回自家的自動駕駛技術,展示了技術的性能,但是有一個問題是繞不過的:什么時候能夠真正實現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化落地?
當然,在此前不久剛剛召開的2017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方面也表示已與金龍汽車合作開發一款無人駕駛小巴汽車,將于明年實現量產。從當前來看,“小巴汽車”的確是一個利于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方向,不過,相比于阿里云的戰績,百度自動駕駛在進程上有一點點緩慢。
今年的杭州云棲大會,阿里發布了城市大腦1.0版。在不斷地調試與完善后,城市大腦接管了杭州市128個路口,對于120、119、110這樣的特種車輛還能實現智能調控,比如在蕭山區的試驗,120救護車到達救援現場的時間直接縮短一半!
現在,城市大腦已經落地蘇州、衢州以及澳門,更是和雄安新區簽署了深度戰略合作??梢哉f,在商業化布局上,阿里云的城市大腦已經走出了很多步。
包容性上:
“城市大腦”意味著什么?從大了說,要能夠事實掌握城市內所發生的一切動態,從小了說,就比如阿里云在交通方面的監管與協調。在包容性上,我們就以交通這一場景為例。
根據從屬關系來看,阿里云所做的是將整個交通系統或者說交通網絡鋪在面前,根據實施情況來對交通信號燈等系統進行一個調整,從而減少或是避免交通堵塞情況的出現。這其中,阿里云需要對城市內的交通情況、汽車能夠做到動態的實施捕捉和數據的獲取,有時還需要對一些車輛進行智能調控。
作為汽車的一種類型,自動駕駛汽車當然也是包含在整個交通網絡中,也需經過城市大腦的調配,尤其是警車、急救車、公交等車種。此外,在這個城市大腦架構的物聯網中,車聯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此一來,從某種層面上來說,自動駕駛汽車是包含在城市大腦之內的。
從這兩個層面來看,如果僅僅是從百度和阿里的對比,或者說自動駕駛和城市大腦的對比,相比于造車,造城應該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