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利用光譜儀和肉的數據庫,五分鐘內就可以檢測出“假肉”

Lynn 8年前 (2017-12-05)

這一方法極大的簡化了肉質檢測的流程和方法。

日常生活中,商家總是在牛肉、羊肉等產量低的肉中兌一定濃度的其他動物的肉來增加肉的產量。針對這一問題,哥倫比亞大學的陸曉楠(音譯)教授領導研究團隊推出一種新的簡易測試方法,該方法在五分鐘就可以檢測出結果。

研究團隊利用光譜儀和肉的數據庫,五分鐘內就可以檢測出“假肉”

目前,食品機構的官方人員都是采用DNA鑒定的方法來對肉質品進行質量檢測,雖然這種方法是高效的且準確度很高,但是DNA測試無法將同一物種的肉類混合肉(如雜碎、肝臟、腎臟和腸胃混合在一起的肉)分辨出。

而陸及其研究團隊只利用光譜儀和數據軟件分析,就可以達到在檢測混合肉中實現高分辨率,其中識別不同種肉的混合比例的準確率達到99%,而識別同種肉不同部位的混合比例的準確率可達80%。

研究團隊利用光譜儀和肉的數據庫,五分鐘內就可以檢測出“假肉”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打開光譜儀,對準事先按一定比例調制好的牛肉、內臟、豬肉混合的肉。由于動物的化學成分各不相同,故而它們的分子以不同的方式從光譜儀發射的激光中吸收和散射能量,隨后,光譜儀捕獲這些信號或光譜,以產生每種物質的獨特“圖譜”。以此類推,每一次形成的圖譜最終可形成一個巨大的數據庫。

應用中,檢測人只需要將檢測的肉的光譜圖像與預先建立的庫進行比較來確定肉樣品是真實的還是摻雜有內臟的即可。

該方法改進了現有復雜而耗時的檢測技術,如一種稱為液相色譜的技術,該技術的檢測效果不錯,但是在測試之前需要將肉樣品用溶劑液化,這一過程就需要一個多小時。

對此,研究人員胡亞西博士(音譯)表示:“使用這種創新技術,食品安全方面的檢測可以更簡單、更快、更容易。”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