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世界浙商大會開幕,iVReal攜MR遠程教育產品引爆全場
11月29日上午,以“聚力擁抱新時代 開放創新立潮頭”為主題的第四屆世界浙商大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幕。
本屆大會由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浙商總會承辦,中共杭州市蕭山區委、區人民政府協助承辦。據了解,世界浙商大會是浙江省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的浙商盛會,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支持浙商創新的重要戰略平臺。全國知名央企和世界500強企業代表、重要國際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社會組織負責人代表、著名專家學者和海外高層次人才代表等2800余人出席了大會主體活動。
在本屆浙商大會期間,iVReal展出的跨國遠程MR(混合現實)教育產品顛覆了行業對未來教育的認知。該產品使用遠程混合現實交互,打破傳統認知,讓身處不同的城市甚至國家的人們可以處于同一個虛擬空間,不用再隔著屏幕,而像平時見面一樣實現面對面的溝通。
在展會現場,該產品演示了中國的學生與遠在加拿大的教師之間的教學過程,不僅僅能夠快速學習,還能通過老師的引導下在不同的虛擬場景中互動。用全英語的環境和文化背景,取代了枯燥的傳統教室,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可持續型的浸入式學習環境。
現場工作人員表示,該技術包含了iVReal虛擬實境科技的多項發明專利,包含云計算,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等領域。公司核心的MR展示和交互技術,可以重新分配全球范圍內現有的教育資源,以滿足不同領域的教學需求。身處國內的學生,通過該方案在虛擬現實的環境中,可以與來自英語母語國家的老師進行面對面的實時英語對話。學生們甚至可以選擇在埃菲爾鐵塔、羅馬競技場或埃及金字塔等真實的360度場景中進行自然對話。這意味著,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想象中的環境下進行學習,這些豐富的場景配置將允許任何年齡階段的學生進行非常有趣的對話學習,同時學生將沉浸在英語母語國家文化背景下成長。
與這樣的教學方式相比,傳統英語教學課堂再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不同于以往的科技方式,MR遠程社交教育將傳統教育的優勢保留下來,同時極大的優化了體驗。
(由于現場聲音嘈雜,掩蓋了視頻內容聲音)
MR遠程社交教育為學生們提供了神奇的虛擬世界:通過可持續型的教學方式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場景中。例如,在一對一的教學基礎上,老師在虛擬環境下和學生面對面進行交流,并為他們提供各種話題進行練習。通過這種方式,肢體語言和情感也將得到充分的鍛煉,而這些往往在社交和自然對話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
作為該方案的核心技術提供方,專注于MR混合現實圖像算法的科技公司-iVReal虛擬實境科技,其自主研發的MR圖像算法專利與硬件,為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已得到HTC Vive、Epic Games、ODG等多個行業國際巨頭的認可。同時,也與多個不同領域的行業龍頭簽訂多個戰略協議,目前正在布局中國、加拿大、美國的MR產業鏈。
在此次展會期間,不僅是教育行業企業,多家500強企業體驗iVReal的MR遠程社交教育產品后表示,這種技術在泛娛樂會議、旅游等多個市場,有更多的可能性與市場空間。索尼影視娛樂前全球高級副總裁、BD Labs合伙人Mark Caplan來到展臺,對這款MR教育產品表現了濃厚的興趣,希望可以達成深度合作,在國外推廣iVReal的MR展示和IP視頻技術產品。國家發改委和北京電影學院的一些領導以及華策影視集團總裁趙依芳都對iVReal的產品表示強烈的認可和濃厚的興趣。這個不大的展位更是被現場觀眾圍得水泄不通。
VR網編輯與iVReal的CEO陶澍進行了短暫的交談,陶澍表示產品展示有這么轟動的結果,并不覺得意外,此產品已經做了幾個月的用戶驗證,得到了一致好評。iVReal是一個很酷的團隊,由各自領域的資深專家組成。團隊的成員不太喜歡去講概念,更喜歡把事情做扎實。早在今年八月,產品DEMO在初次展示的時候,就拿下大量的訂單。當時雖然如此出色的成績足夠讓人驕傲,但團隊仍然決定靜下心來,花更多時間投入產品的精細打磨。
此外,陶澍還說道,在這次大會期間也受到了很多合作伙伴的啟發,作為底層技術方案公司,iVReal的技術在很多領域有著合作可能性。比如幼兒和老人看護,通過VR與MR的技術進行環球旅行等等。MR可以對傳統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實現真正的跨國互動學習,那么,用到影視類項目上呢?我們可以大膽設想一下,目前iVReal的MR技術是否能夠代替專業影視級的CG效果?傳統的影樓,以后是不是不用出國就可以拍大片,婚紗照也可以在冬天拍夏天的風景呢?
總之,在陶澍看來,MR混合現實交互技術在泛娛樂領域的應用,將會是未來的業務黃金地帶,技術能夠改變社會,能讓人生活變的更美好。
據陶澍介紹,iVReal將于2018年將推出第二代硬件產品。我們也期待著這家公司的創新技術能夠應用到更多的傳統領域,為傳統行業帶來全新的變革。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