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為什么來中國當工程院院士?
比爾·蓋茨出于什么原因來接受這個職稱?
昨天,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共有67位新當選院士,其中包括18位外籍院士。
名單公布之后,有網友吐槽:因為一個人,工程院院士的人均收入一下上億。
這個引發不少爭議的人就是比爾·蓋茨。為什么會選擇比爾·蓋茨當選工程院外籍院士呢?
官方如此回復:“第一,他是美國工程院的院士;第二,他確實代表一種新興產業,是一個領軍人物;第三,他與中國的科技工程有很多合作,他還聯合投資了一個核電站,中國工程科技界也非常認同他。”
換個角度想,也有很多人會問:比爾蓋茨為什么愿意當中國工程院的外籍院士?他到底憑什么能夠當上工程院外籍院士?
有利于蓋茨在中國推動“行波堆”
說到比爾·蓋茨,大多數第一反應是微軟,但是這次公布的名單中,他的工作單位卻是一家名為美國泰拉能源的公司。那么,問題來了,蓋茨為什么只填了這個能源公司?
眾所周知,比爾·蓋茨名下有著幾個基金會,他會通過這些組織去進行投資。統計一下,在投資上,比爾·蓋茨非常青睞于新能源、醫藥科技等技術和公司。
而泰拉能源公司就是比爾·蓋茨成立的一家核能公司,主要致力于核能的開發,解決世界能源問題。
此外,在新能源領域,研究創新性電池的創業公司Aquion Energy、研究電池技術的Ambri、核技術公司Terra Power、碳捕捉技術 Carbon Engineering等等都是比爾·蓋茨所投資的。
從這個趨勢來看,此次比爾·蓋茨愿意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并且將工作單位設定為泰拉能源,意味著他在新能源方面的研究還是得到認可的。
事實上,在成為工程院外籍院士之前,比爾·蓋茨就曾經多次造訪中國,部分行程便是以泰拉能源公司董事長的身份推銷其引以為傲的第四代核能技術“行波堆”。并且,泰拉能源公司也已經與國內多家新能源公司達成了相關合作,比如中核集團。
行波堆可以讓貧瘠或廢棄的核能原料在反應堆內直接轉化為可使用的燃料并深度焚燒,從而產生巨大能量。
另外,李克強總理也曾與比爾·蓋茨會面,后者同樣是以泰拉能源公司領袖的身份出席,而彼時那場會面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動中美新能源的合作。
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事業是比爾·蓋茨近年來的一個主要核心工作。在比爾·蓋茨眼中,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之一,而此次入選成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將更有利于在國內展開新能源的推動工作,比如對“行波堆”技術的推行等等。
滿足“中國粉絲”對科技的好奇和認可
此前在北大的一次演講中,比爾·蓋茨曾表明自己是中國的粉絲,因為中國是一個不斷追求卓越的國度。
在其看來,中國有著四大全球機遇,分別是健康、農業、能源和技術。其中,技術指的是軟件開發,他還特地以微軟亞洲研究院開發的微軟小冰為舉證,表明中國在這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
而在后面的采訪環節,有人問他當前最好奇的事情,比爾·蓋茨回復說是人工智能。另外,他也表示,如果讓他回到20歲,他將選擇從事人工智能的相關研究??磥?,蓋茨對人工智能是認真的。
前面我們也提到,比爾·蓋茨對于中國在人工智能等軟件開發方面的能力是極其看好的。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國內近幾年來在這方面的飛速發展與進步。
就以比爾·蓋茨最為好奇的人工智能為例,對標亞馬遜、谷歌、英特爾等國外巨頭,在云服務、自動駕駛、智能家居等方面,國內的BAT在AI實力上已經足夠匹敵的了。而在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等細分領域市場,科大訊飛、寒武紀、地平線機器人等國內企業也已經在國際上闖出了自己的知名度。
此外,我們也注意到,在技術的研發上,多數公司都樂意與中國科學院或是中國工程院進行合作,畢竟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是代表我國實力的存在。
對于比爾·蓋茨來講,作為一個對人工智能抱有好奇心的中國粉絲,此次入選成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是一個接近中國技術實力和成果的一個大好機會。因此,他為何要放棄這個一箭雙雕的機會呢?
結語
因為身上貼著“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的標簽,比爾·蓋茨在國內的交流和行走將更為順暢。在業務上,這將有利于其進一步推廣自己的核能業務,在私人層面,這也將有利于其好奇心的滿足……
不過,對一個不同國籍的人來說,評選為一個國家的院士是一個極高的榮譽,代表了這個國家對于個人成就和影響力的認可。所以,對于這個評選結果,比爾·蓋茨又有什么何樂為不為的呢?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