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生進軍醫療機器人、Deepmind利用深度學習算法檢查乳腺癌X光,AI醫療的風口已到來?
合作是AI在醫療領域快速賦能的一大解決方式。
一直以來,強迫癥、憂郁癥等情緒類精神疾病都被業界認為是沒有辦法從生理上進行治愈的疾病,最近,在《自然》雜志上公布的最新AI+醫療的神經算法就可以借助腦植入物治療你的強迫癥,這是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之一,不止于此,各大公司已經在各個方面躍躍欲試 :
強生宣布開始做醫療機器人;
Deepmind開始將深度學習算法用于乳腺癌X光檢查;
英偉達和通用電氣合作,準備全面升級全球50萬臺醫療影像設備。
是的,AI醫療到底有多火?就連強生也要開始做醫療機器人?
通過強生窺探“AI醫療”發展形勢
美國強生成立于1886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產品多元化的醫療衛生保健品及消費者護理產品公司,其旗下的強生(中國)醫療器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美國強生在中國的獨資公司。
事實上,強生醫療此次公布消息并非偶然,早在2016年5月,強生中國區主席、強生亞太區醫療器材集團主席孟啟明(Vladimir Makatsaria)就表示:市場對醫療保健的需求正日趨多樣化,在未來20和30年中,醫療生態領域將會發生重大變化,我們將會持續擴大在華投資。
從2016年開始,在AI醫療方面,強生醫療就開始動作頻頻。
2016年1月,強生聯合華為進軍移動醫療市場,在當時發布的Mate8,其中為用戶提供的運動監測與健康管理服務就是由強生提供的;
2016年5月24日,強生宣布與惠普合作應用3D打印技術開發醫療解決方案,并表示將其應用于骨科、眼科健康和相關消費品等領域;
2017年4月中旬,強生醫療旗下神經介入部門Codman Neuro宣布收購愛爾蘭醫療器材公司Neuravi,一家致力于推動神經血管療法和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公司;
2017年10月19日,強生醫療通過簽署最后一項協議實現了對德國軟件公司、全球領先的手術室手術工作流標準化和數字化供應商Surgical Process Institute(SPI)的收購;
2017年11月20日,強生醫療在蘇州愛惜康新工廠投資1.8億美元,并引入尖端微創手術及開放性手術器材,旨在幫助治療肺癌、肝癌和胃癌三種疾病。
由此看出,強生醫療在醫療解決方案領域,尤其在手術方面的經驗,可謂是積累深厚。此次,孟啟明透露強生醫療將全面進軍AI醫療,開始涉足手術機器人領域,以強生慣常的做法,應該會與科技公司合作或者是通過收購小型科技醫療公司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
并且,通過強生公司下半年加大資金投入,融入技術做手術服務來看,AI醫療領域的第一春或正到來。
2016年開始加速,2017年正在成為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元年
值得指出的是,同樣也是在2016年初,Google旗下AI健康子公司DeepMind Health宣布正式成立。在去年12月,與皇家自由醫院的合作試點中,DeepMind Health開發了名為Streams的軟件,這一軟件幫助臨床醫生更快地查看醫療結果,讓醫生幾秒內就可以看見病人的驗血報告。
此次,DeepMind 將與由英國癌癥研究中心所領導的多家醫療研究機構進行合作,創造出可以迅速準確從 X 光片檢查到癌癥特征的機器學習模型,幫助醫生實現早期確診,盡早開始治療。
由此看出,DeepMind Health主要致力于利用算法推進醫療診斷階段的速率和精確度。
同時,英偉達今年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動作似乎將其在醫療領域的努力給掩蓋了,但事實上,過去一年,英偉達在與醫療相關的報告就超過50份,是此前任何一年的報告數的2倍以上。其中,最為明顯的發展還是在硬件上,2017年,越來越多的CT機、超聲波診斷設備搭載了英偉達的GPU,而此次英偉達與通用的合作,是其在醫療成像設備領域的首次大動作。
此外,從鎂客網2017年下半年的投融資消息上來看,未來醫療領域的融資公司從最初的生物制藥、基因檢測等純醫學技術類公司開始偏向于AI醫療領域的應用型公司;并且,在投資金額上,A輪融資金額普遍上漲到千萬元,這多少預示了AI技術逐漸在醫療領域賦能。
2017年6月中旬未來醫療投融資事件
2017年11月中旬未來醫療投融資事件
各種AI技術在醫療領域百花齊放
目前,從各大公司的動作來看,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特定醫療領域的解決方案服務(如強生、訊飛醫療)、可穿戴設備(如微軟的HoloLens)、診斷和智慧醫療衛生系統(DeepMind、IBM Watson等)、神經類疾?。‥lon Musk 的旗下創業公司 Neuralink、Facebook等)和醫療器械(英偉達等)。
其中涉及的AI技術主要有大數據系統和分析、深度學習、智能云平臺、腦機接口技術、VR和AR技術和GPU芯片技術等。
值得關注的是,在剛剛舉辦的2017年神經科學學會年會上,南加州大學的腦植入設備可以檢測情緒障礙并通過AI算法釋放電脈沖治療患者,這一技術的初步人體試驗的完成將腦機接口技術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醫療領域,神經退行性疾病是無解的,而AI與神經治療的此次深度結合是AI技術與醫療最為成功的案例。
在AI醫療領域,合作是大趨勢
醫療領域的各種疾病診斷、治療過程非常繁雜,即便是提供醫療解決方案,目前各大公司也只能針對某種疾病提供解決方案。
如強生只針對手術過程提供AI解決方案和服務;依圖醫療專注于研發兒童骨齡智能輔助診斷系統;雅森科技針對阿爾茨海默癥提供AI診斷方案;EDDA科技的IQQA-Guide三維影像術實現對軟組織器官手術的導航。
并且,目前只有一些全球性的研究所擁有對某一種疾病最全面的案例和數據,如艾倫腦科學研究所擁有全球首個活人腦細胞數據,Broad研究所擁有最先進的CRISPR編輯技術。
Broad研究所 張峰
故而科技類公司想要真正在醫療領域實現AI的賦能,合作是最快速的方式之一,如DeepMind選擇與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英國癌癥研究中心領導的一些健康研究機構合作,來進行對相關醫療數據的獲取,實現對治療過程的協助。
神經學研究或將打開AI醫療下一階段發展
由眾多公司在醫療上的投入來看,目前AI在醫療方面的應用也只是簡單的涉及診斷和服務方面,真正用于治療過程中的案例,少之又少。
目前,應用上的局限也是AI醫療未來發展的瓶頸所在,對此,諾貝爾獎獲得者Edvard Moser表示:“隨著人們對神經學領域更深入的研究,AI也會發展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到那時,AI不再是我們現在看見的人工智能。”故而,神經領域的研究或將成為AI醫療發展的唯一突破口。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