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AI殺手真的很冷!人臉識別+空間定位即可秒殺所有人

Lynn 8年前 (2017-11-22)

殺人機器人是無法制止的。

最近,一段可怕的視頻在各大平臺上瘋狂傳開:一群神似《黑鏡III》中機器殺人蜂的小型機器人,通過人臉定位瞬間殺死了正在上課的一眾學生,場面血腥:

這個AI殺手真的很冷!人臉識別+空間定位即可秒殺所有人

這段視頻是在日內瓦舉辦的聯合國特定常規武器公約會議上發布的,在會議上,演講者向大家演示了這款恐怖的小型機器人:只有手掌心大小的機器人攜帶了3克炸藥,并且對目標對象一擊即中,直接、精準穿透人腦的關鍵部位:

這個AI殺手真的很冷!人臉識別+空間定位即可秒殺所有人

其中,演講者手持的這款名為Stinger的機器人是殺人機器人的一種,而殺人機器人存在于各國現在的軍備武器中。

神秘的殺人機器人軍備競賽已經開始

殺人機器人,專業名稱為“致命性自主機器人”。最初是由美國提出和開始研發的一種能夠代替士兵自動殺人的智能機器人。

隨著計算機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這種殺人機器人由開始的人類遠程操控,發展至由計算機軟件和傳感器裝置控制,到如今可以全自動執行識別敵人、判斷敵情和殺死敵人等任務。

現在,除了美國,韓國、俄羅斯、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等國都已相繼推出各自的機器人戰士,各國已經開始了殺人機器人研發的軍備賽。但研發進度一直是未知的狀態。

另一方面,為了限制或禁止在武裝沖突中使用特定類型的武器,1980年,有51個國家在日內瓦討論了《特定常規武器公約》(CCW),旨在停止使用被認為是具有過度不人道或濫殺濫傷作用的某些類型武器。

隨后該條約于1983年12月生效,截至2017年8月,共有120個條約締約國,其中包括中國。

2014年,締約國就“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殺人機器人)所引發的法律、道德與社會問題展開了探討。至此,殺人機器人首次被正式帶入到公眾的視野和話題中。

本月13-17日的聯合國特定常規武器公約會議上,CCW正式將“精準殺人”的機器人產品公之于眾。這一會議由“殺手機器人禁令運動”(Campaign to Stop Killer Robots)組織,超過七十個國家的代表出席。

據了解,此前,因為人工智能技術尚未成熟,殺人機器人不能準確定位目標,以此會導致誤傷士兵等問題,因此遲遲沒有被推出,亦不被重視?,F在加持人臉識別等AI技術,且隨著產品成本的逐漸降低,殺人機器人的問題便開始迫在眉睫。

這個AI殺手真的很冷!人臉識別+空間定位即可秒殺所有人

接下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會議中用來演示的這款產品。

面部識別的“新應用”:快速、精準殺人!

會議中的這款Stinger小型機器人,是一種小型無人機,它出自一家名為stratoenergetics的科技公司,該公司致力于為國防等部門制造替代士兵和人類的智能武器。

這個AI殺手真的很冷!人臉識別+空間定位即可秒殺所有人

Stinger是該公司第一個大規模生產的小型武器,它搭配有廣角鏡頭、戰術傳感器、面部識別技術和反應比人類快100倍的處理器,因此是全自動的。該無人機內部裝載了3g的炸藥,以用于殺死目標對象,并且它的運動模式是隨機運動,這是特別為反狙擊手而設置的功能。

這個AI殺手真的很冷!人臉識別+空間定位即可秒殺所有人

值得指出的是,Stinger大部分的功能實現取決于其搭載的系統,這款系統就是該公司研發的anti-Personnel Systems (APS),它應用于該公司所有的產品。

該APS系統采用了一系列尖端的AI技術以實現特定的功能:

避障:每個APS中的神經網絡已經在不同的模擬環境中以相當于數百萬小時的速度進行了訓練,以此保證可以精準的避開障礙物,即便在運動中也可以達到高精度。

隨機動作:訓練成千上萬的蚊子和其他飛行昆蟲的視頻內容,讓無人機實現隨機飛行的運動模式。

高效的彈藥:通過精確瞄準,無人機可以把拋射體和推進劑的大小驅動到最低限度。

面部識別:它會統一目標對象的iPhone、APS以及平行網絡中所有的信息,通過步態、性別、甚至種族等特征來識別目標。

多個自定位協議:搭載GPS和各種空間技術,APS可以協助無人機在空間中定位目標。

Incommonicado和EMP硬化:一旦搭載APS的武器處于飛行狀態,就沒有辦法通過干擾、防空、換頻段或其他任何方式來阻止它的電磁信號。

大數據鏈接:該公司通過獲得并整合大量的數據集。用戶在使用其服務器時,服務器可以將用戶的各種特征聯系起來,以便使用中的精準定位。

這個AI殺手真的很冷!人臉識別+空間定位即可秒殺所有人

由此,不同于傳統的“殺人機器人”,Stinger結合了面部識別、多種空間定位技術和大數據來實現對目標對象的精準定位,極大減小了誤傷誤殺的可能性。

但同時這也預示著“殺人機器人”像槍支武器一樣,開始真正為人們所用,給大家的安全造成威脅。

不可避免的事實:禁止殺人武器是根本做不到

2014年,在《特定常規武器公約》締約國專家會議中的開幕式致辭中,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理總干事邁克爾·穆勒表示:“本次專家會議是朝著解決‘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問題邁出的第一步,我懇請各位代表采取大膽的行動。”

隨后,在今年的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議的開幕致辭上,以Elon Musk與 DeepMind 聯合創始人 Mustafa Suleyman 所牽頭的來自 26 個國家的 116 名專家正式向聯合國發表公開信,呼吁采取相關的措施來制止圍繞“智能武器”而展開的軍備競賽。

此外,他們還表示,可能的話,還應該將這類武器納入聯合國的特定常規武器公約(CCW)的武器禁用名單。

于是,在今年的CCW會議上,超過200名來自學界和業界的加拿大科學家和100名澳大利亞科學家聯名寫了公開信給本國總理,呼吁通過限制相關研究。

對此,國際機器人武裝控制委員會的Noel Sharkey表示:“殺手機器人禁令運動并非要限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相關創新,或者軍用民用的自動系統,相反,我們希望確保人類對于每次攻擊的控制權。”

對于這一問題,國防大學教授、海軍少將張召忠也明確表示:“現在這種機器人在戰場上作戰,如果是占到10%的話,那么10年以后應該是30%,那么20年之后應該是40%,會急速的增長,你限制是沒有用的。機器人武器會大幅發展,因為它省錢,不用人上戰場,人在這個非常舒服的地方,吹著空調看著大屏幕,前面的機器人就在那拼殺,真的人一個死不了。這機器人被炸壞了,炸壞了再生產,機器人的戰爭將來變得越來越多,所以說,這個靠法規條例限制是沒有用的。”

科技是我們唯一的“盔甲”

視頻最后,伯克利大學教授、資深AI研究者Stuart Russell給出提醒:盡管這段視頻和其中的殺人機器人并非真實,但視頻中的科技目前已經存在。要避免視頻中的悲劇發生,我們需要盡快行動。

值得指出的是,這里的“行動”不僅僅指通過條約或準則,還包括廣大的研究學者通過自己的技術來對產品進行破解和保護。正如新南威爾士洲大學的AI教授Toby Walsh所說:“學術界已經明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自動武器很容易被恐怖分子利用,我們需要在這一噩夢出現之前有所作為。”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