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人類更強大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掌握了人工智能的人類?
基于用戶的需求開發出的產品,才能實現真正的應用賦能,帶來價值。
11月9日,科大訊飛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了以“頂天立地,A.I.賦能”為題的2017年度發布會,會議中,他們通過應用案例和產品的發布來向大家展示科大訊飛如何在醫學、教育等方面實現AI賦能,并展示科大訊飛為實現AI方向的三大布局(AI生態、AI教引和AI公益)所做出的努力和獲得的階段性成果。
當然本次發布會值得一提的亮點是,在發布會的最后,執行總裁胡郁向大家展示了用腦波控制智能家居的技術,至此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解放全身”。
接下來,我們簡單回顧一下科大訊飛此次發布會上的“累累碩果”。
階段性成果:三大板塊、十項AI+產品
· AI+醫療:
語音電子病歷:現實中,即便是電子病歷,因為書寫和語言文字表述方式本身的限制,醫生也常常會選擇簡單書寫的方式,因此這也常常會影響到對病人的診斷結果,而語音表述方式會讓醫生更加輕松和詳細的表述病人的病情細節,實現了對病人病情更好的記錄,并為以后醫學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
該系統在醫生寫完后可以幫他進行自檢,發現病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確保病歷的質量。
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現實中,無論是大醫院還是基層醫院,在醫學影像診斷方面,常常會因為醫生過于繁忙而出現漏診誤診的現象,而影像治療往往是人命關天。
因此,該系統的出現就可以實現對醫生的輔助。據悉,該系統一份影像一秒鐘就可以返回結果具有高達94%的準確程度。
智醫助理產品:該產品可以根據病情給出診斷建議,同時醫生也給出自己的診斷意見,如果不能確診,智醫助理和醫生都可以要求再做進一步的檢查,把檢查的結果再次補充到病情里面去,通過這個循環的環節,直至最后我們對最終的一個復雜的病情進行確診。
這一過程既實現了對病情更加精確的診斷,也幫助系統進行學習訓練。
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平臺:基于上面的三大產品,科大訊飛還啟動了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平臺。該平臺主要解決基層醫院資源和技術不足的問題。
現實中,對于復雜病情,基層醫院的醫生常常無法診斷或誤診,而通過該平臺,醫生可以根據病情得到一流專家的經驗和建議,從而實現更加精準的診斷。
值得注意的是,科大訊飛正式啟動AI+醫療的公益活動,他們將提供一千萬的人工智能在線診療服務。其中,第一批的公益活動范圍覆蓋十個縣區,其中包含了皮山縣在內的三個邊疆縣、安徽金寨在內的五個革命老區和四川汶川在內的兩個災后重建縣。
· AI+客服:智能客服2.0
為實現人與智能助手的完美配合,以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全語音門戶:因為技術限制,現在采用的按鍵式和智能語音交互融合式電話服務方式使用戶仍需按鍵操作才能進入智能交互,因此其體驗不夠好導致用戶不愿意使用。
而該產品的人工智能技術在語義理解、對話管理和語音識別上的一系列突破,讓用戶可以通過全語音門戶來與企業客服進行交互,以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
智能客服助手:以全語音交互為基礎,在通話過程中,如果有復雜或重要的部分,坐席可以實時切入,讓系統實時對通話內容進行分析處理,并推薦給助手合適的話術,以提高通話的效率和銷售的成功率;通話結束后,系統會記錄下關鍵信息,充當坐席人員的第二大腦。
· AI+教育:智課產品、智學產品、智考產品
智慧微課工具:在課堂中形成一個思路是一個非常剛需的需求,但是現在在課堂中要錄制一堂課需要耗費錄播教室、維護專人等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成本,并且錄制的45分鐘課程視頻,孩子在復習中需花費時間逐一查找。
該工具就可以根據課堂教學思路,以轉化為優質課件的系統。它采用語音識別技術,將講解同步為文字,并形成結構鮮明的課件,以方便學生以后的查找。其中,該工具還使用了語音理解技術,通過語義分析,幫助孩子更加精準地去了解講課中的關鍵點,以提高孩子的復習效率。
此外,該微課工具的外觀就像是身上的麥克風,攜帶十分方便,且無需維護。
智慧紙筆課堂:雖然電子學習產品愈加普及,但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學校希望學生在學習中依然能夠保留紙筆學習的習慣。
于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大訊飛基于平板電腦開發了該產品,保留了學生在普通紙張上的書寫便利性。它采用的是手寫識別技術,可以將學生書寫的內容數字化,轉換為相應的數據存儲起來。
此外,它還可以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智能的批改,幫助學生及時得到反饋。
智慧作業平臺: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的資料或習題冊做完后就會被扔掉,這樣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因此,科大訊飛開發了這款產品,它采用了圖像識別技術,把普通的教輔轉換成多媒體化的互動智能教輔。
使用中,只要用該產品提供的工具對做好的作業進行拍照,一鍵上傳,系統就可以識別出對錯,并給出相關批閱意見,以完成對紙筆作業的實時反饋。據了解,該工具拍照識別準確率超過了95%,作文批改和專家的相關度也達到了95%。
智慧組卷工具:在學校里,老師出卷命題是非常麻煩的事情,因為出卷過程中要考慮試題對知識點的覆蓋、試題的難度系數等因素。
該工具就是專門為這一問題而設計的,利用該工具,我們只要選擇想要模擬的樣卷,該系統就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樣卷里面的知識點覆蓋、難度系數、其考察的學科能力進行迅速的分析和特征提取,然后從800萬試題中抽取試題,重新組成一張試卷。
自學2.0:該系統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一個學科的知識圖譜,然后根據學生的數據分析得到關于學生個性化的學情圖譜,最后根據學情圖譜給學生推薦個性化的學習方案。
目前,該系列產品已經服務師生超過了1500多萬,在使用過程中產生了350萬的課件和800多萬道試題,更重要的是,在全過程的記錄過程中產生了多達350億條的全過程數據。
場景個性化系統
AIUI2.0系統
該系統在原有的全雙工交互、遠場降噪方言識別和多倫對話方面的能力上,增加了像主動式對話多模態交互、自適應、個性化識別等能力,以提高在車載和家庭等特定應用場景下的用戶體驗。
訊飛曉翻譯機1.0plus系統
該產品針對無信號下無法翻譯、法語等常用語言無法翻譯以及無緊急呼叫功能三大痛點進行了改進。
值得指出的是,科大訊飛提供了安全呼叫服務后臺,處于危險的用戶只要按下緊急聯絡按鈕,后臺就會自動對其進行定位,客服也會根據現場狀況接入相應的急救電話。
飛魚2.0系統
該系統是在車輛使用中這一特定場景下使用的,利用該系統,用戶可以通過語音實時對車輛的燈、后視鏡、音樂播放、空調開關等進行控制。
從發布會的現場來看,以上產品的演示結果并不十分出色,但是以目前的發展和需求來看,科大訊飛通過十款產品完成了AI賦能的最初亦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智能家居黑科技
基于家庭這一應用場景,科大訊飛提出多模態控制。除了推出魔飛麥克風系統,以實現了對智能家居設備的語音控制,用戶還可以通過手勢對家中設備進行操作。
但為了進一步提高用戶體驗,科大訊飛開始涉足腦波技術對智能設備控制的研究。在發布會上,胡郁向我們展示了“所想即所做”的真正實現。
但他表示,目前該技術還在實驗室,目前還沒有商用。
AI的發展歷程:“頂天”到“立地”,技術走向產業賦能
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與影響,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其核心技術進展決定了產業進程。”
現在,我們所處的人工智能浪潮起源于2006年深度等相關算法的提出,在數學統計建模上已經可以取得重大的突破,可以使得機器在感知和認知智能上面開始做出與以往根本想象不到的優秀的表現。另外我們的腦科學也在不斷的突破,希望通過神經元傳導機制,未來能夠進行更好地計算架構,對人類進行好的模擬和學習。
綜合來說,以上的過程可以分為三級推進體系:
第一級:各種分立基礎算法。2010年,深度學習DNN的算法使語音識別技術取得突破;2012年,卷積神經網絡CNN算法使圖像識別取得突破,包括后來基于此發展出來的遞歸神經網絡、注意力機制、對抗機制和增強神經網絡等等,這些方法開始不斷地在機器翻譯、無人駕駛、未來醫療等領域取得突破。
第二級:形成技術體系。隨著在源頭算法上的不斷搭建,現在大家主要通過集成的技術成果實現產品的感知、理解和推理功能,將信息實現有效的提取和結構化處理。
第三級:AI賦能。基于不同場景的需求,開發出相應的AI系統,以最大程度的幫助人類,降低成本,實現應用型賦能。
總結
關于人工智能的未來,劉慶峰指出:其實人工智能將要大幅替代的,恰恰是我們人類也并不喜歡的這些崗位,它會讓我們從這些崗位中釋放出來,從而有更多的時間精力來發展自己,來做更有創意、更有靈感、更有樂趣的工作。比人類更強大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掌握了人工智能的人類。
此次,科大訊飛的發布會除了發布產品和對AI發展的理念的提出,其實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如何實現賦能:每一項產品都是技術當前發展與現實應用場景下用戶需求的最佳結合;基于用戶的需求,形成了技術體系的搭建,并開始為AI生態的發展布局。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