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西咸新區開啟硬科技時代

巫盼 8年前 (2017-10-25)

在科技轉化和應用方面,西安具有足夠的實力和自信。

當前,數字經濟突飛猛進,科技創新正在成為新時代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王飛:西咸新區開啟硬科技時代

王飛做客《硬科技會客廳》

近幾年,陜西以追趕超越為全省工作重點,在科技創新上不斷發力、獨樹一幟,率先提出發展硬科技、打造硬實力,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文化。

11月7日至8日,西安將舉辦“2017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搭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共享平臺,匯聚全球頂尖的硬科技成果及人才,打造中國西安的硬科技品牌名片。大會以“硬科技改變世界,硬科技發展西安”為主題,圍繞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芯片、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重點領域,共舉辦開幕式、主論壇、分論壇等16場系列論壇活動。

近日,由2017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組委會與“云媒中國”新媒體平臺聯合推出的大型新媒體項目《硬科技會客廳》正在火熱訪談中,陜西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飛做客會客廳,暢談硬科技產業落地的實踐與探索,助力大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

在王飛看來,硬科技顧名思義就是指“過硬”的科技,是比高科技還要高的技術。陜西是科技資源大省,航空航天、軍工、材料、基因技術全國領先,但科技成果的產業轉化乏力,科技力量在過去沒能成為陜西的標簽。鑒于此,西安在率先提出硬科技概念后又提出“硬科技+”,致力于讓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的改變和提升。“我們要把核心技術落地轉化為實際的應用,讓技術去推動社會的經濟發展、改善民生,而這個過程就是+的過程。”王飛解釋道。

在科技轉化和應用方面,西安具有足夠的實力和自信。今年,西安市科技局牽頭,對大西安的硬科技進行了分門別類的調研,遴選出了西安最具水平、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八大科技領域,即航空航天、光電芯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稱為“硬科技八路軍”。同時,王飛也認識到,中國的“硬科技+”藍圖不是西安一己之力就可以實現的,需要聚眾人之合力,此次在西安舉辦全球首屆硬科技創新大會,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硬科技的重要性。“我們要把硬科技這面旗舉起來,將西安的環境營造好,為技術創新提供最好的服務,去吸引和集聚方方面面的人才、技術和資源,讓西安成為一個硬科技集聚的地方。”王飛說。

自2016年初就職西咸新區管委會以來,王飛一直致力于整個西咸地區的硬科技創和新產業落地,由點及面,進而推動大西安的發展騰飛和更大范圍的硬科技發展。

據介紹,西咸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和國家“雙創”示范基地,把創新、科技驅動、引領作為新區發展的基因和前進的生命線。西咸新區在科技創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引進電信、聯通、移動、廣電“四大運營商”數據中心,邁出了發展信息產業的第一步;成立若干個“秦云工程”,目前已有包括陜西工業云在內的20多朵行業云落地西咸新區;制定若干個大數據、信息化、先進制造等產業發展規劃;陸續推出人才吸引政策、專項性的招商引資政策等。

目前,西咸新區在平臺、載體、園區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興深藍科技產業園、中航工業、大疆無人機等科技企業或項目已經在西咸新區布局。今年以來,隨著西工大無人機翱翔小鎮、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項目的開工,3D打印小鎮的選址,西咸新區開啟硬科技時代,成為西咸新區下一個追趕超越的風口。

由西咸新區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建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項目,是當前陜西省最大的一個建設項目,近百部塔吊正在不舍晝夜地施工,屆時將吸引西安交通大學20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碩士以上人才入駐,成為大西安科創帶的龍頭、西部科創的高地。西咸新區與西北工業大學合作建設的無人機翱翔小鎮,將建設全國最大的空天地海無人系統產業基地,帶動電子通訊、計算機、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系統、航宇新技術等新產業快速發展。

王飛:西咸新區開啟硬科技時代

硬科技小鎮

在這些項目中,最讓王飛感到驕傲的是硬科技小鎮。硬科技小鎮也是西安的首創,2016年12月,全國首個硬科技小鎮在西咸新區揭牌?,F在在網絡上搜索硬科技小鎮,相關資訊最多時約60萬條,大部分都指向了西咸新區。硬科技小鎮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為整體定位,打造“5分鐘產業生態圈”和“24小時產業價值創造圈”,涵蓋了從人才培訓、研發試驗、中試應用、成果展示、技術交易、孵化辦公、工業生產和創業服務等硬科技產業的全鏈條業態。

在王飛眼中,硬科技小鎮是一個具有強大平臺功能的綜合體,創新人才、產業研發資本、技術轉化成果等都將匯聚與此。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硬科技小鎮都代表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打造有利于硬科技發展的環境和服務體系,給硬科技提供最好的交通、最好的配套、最好的研發轉化環境,讓硬科技真正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源動力。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