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天氣還熱的無人超市,是真有料還是在玩模式?

鎂客 8年前 (2017-07-26)

我們組織了一場線上虛擬圓桌會,邀請了業內8位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CEO,一起來對此進行深入探討。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無人超市”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席卷整個互聯網和投資圈,甚至都引發了無數吃瓜群眾的圍觀。

無人超市會是一個新的風口嗎?它對新零售業帶來了哪些影響?它的未來在哪里?帶著這些疑問,我們組織了一場線上虛擬圓桌會,邀請了業內8位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CEO,一起來對此進行深入探討。

比天氣還熱的無人超市,是真有料還是在玩模式?

在開始思維碰撞之前,讓我們先來看一組事件和數據:

2016年12月份,深蘭科技創始人陳海波用時24天完成天使輪融資;

2017年2月,便利蜂完成3億美元首輪融資;

2017年3月,24愛購是完成了1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2017年3月,F5未來商店完成1200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創大資本和TCL創投,緊接著在6月完成創新工場提供的3000萬元的A+ 輪融資;

2017年6月,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宣布完成A輪融資;

2017年7月,小麥公社旗下“小麥便利店”獲得1.25億元人民幣首輪融資;

…………

清華大學鄧志東、螞蟻金服曾曉東:無人超市的技術支撐是否足夠?

相較于傳統的零售行業,從運營方式上來看,無人超市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甚至是全新的改變。但歸根結底,它在本質上讓然屬于零售的范疇,只是需要加個“新”字,也就是“新零售”;此外,它目前所依賴的大數據、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身份認證、移動支付等AI技術,也都是相對初級的水平。

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鄧志東認為,當前的人工智能還是屬于弱人工智能的階段。

“我們為什么把現在的人工智能階段稱之為弱人工智能呢?因為它只能解決一個點的問題,或者只能在一個垂直細分領域應用,才能獲得人類水平。目前人工智能的最大缺陷之一就是能力單一,不能進行多任務的學習。”鄧志東教授說道。

現在的弱人工智能甚至還不能用同一個模型做兩件事情,而要想讓它具有多任務的學習能力,即把一個垂直的細分領域變寬,這已經是下一階段、更高級的通用人工智能階段才能解決的。

不過即便如此,目前的技術似乎也足以支撐起無人超市的發展架構了。

無人超市里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就是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與語音識別技術。從計算能力上來講,二者都是不存在問題的,問題主要還是在于算法的選擇上。

鄧志東教授表示,“它(無人超市)現在采用的是身份認證,認證你的身份之后,你買了什么商品,都給你記錄下來,然后進行移動支付。而移動支付是沒有問題的,早就商業落地了。

關于最核心的身份認證,目前最可靠的是多模態的生物特征識別。不光是人臉識別,還有其他特征比如指紋、虹膜、行為、掌脈、聲紋等聯合起來,同時進行身份綁定與跟蹤,包括從進店到離店的整個過程。”

另據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高級技術專家曾曉東表示:“無人超市背后的技術,就是想提高超市的效率,降低超市的成本,讓超市變得更智能、更善解人意。”

總體來看,支撐無人超市的關鍵技術(認證、識別、跟蹤、RFID與支付等)是沒有大問題的,問題只是在于開店方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商業模式問題。

比天氣還熱的無人超市,是真有料還是在玩模式?

微軟加速器駐企CEO羅斌:無人超市是一種有潛力的新業態嗎?

業內知名權威、微軟加速器駐企CEO羅斌先生,對無人超市抱有很高的期望,也一直比較看好這種新業態。

“無疑,無人超市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是從現在的社會的狀況、使用習慣,以及部署策略來看,無人超市完全走入現實還有相當的距離和挑戰,這主要表現在其關鍵技術壁壘和商務模式上的限制”,羅斌說。

整體架構的安全性,支付的方式,以及結算的手段,還有在整個無人商店里面能夠更好地提供用戶體驗更好的利用空間利用等等,這些領域是目前繼續取得突破的方向,也是實現真正實用化的基礎。

無人超市的興起與發展,給所有創業型的公司特別是云計算、安全性、用戶體驗、供應鏈管理相關的初創型公司提供了莫大的發展空間。

另外,少數能夠在垂直供應鏈實現整合或者集成能力的初創公司,他們也是幫助無人超市盡快走向市場的關鍵力量之所在。

無人超市和新零售都有哪些糾葛?

據商務部市場運行負責人介紹,2017年1至6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0.4%,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0.4個和0.1個百分點。6月當月同比增長11%,為18個月以來最高增速。

顯而易見的是,在無人超市的宣傳中,多數廠商都把“新零售”作為自己的一個宣傳點。但是,這些所謂的無人超市真的將“新零售”體現出來了嗎?

關于新零售,官方是這樣定義的:新零售,即企業以互聯網為依托,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并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做一個總結,新零售=線上服務+線下服務+現在物流,再具體一點,就是大數據、線下體驗店與智能物流的一個融合。

相對于傳統零售店,無人超市這一零售新模式最大的不同已經在稱謂中體現——無人。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顧客只需通過相關生物特征或者條碼的掃描即可進入店內,然后基于具體的運營模式進行支付即可。而在這期間,計算機視覺等等人工智能技術給予了一定的安防保障。

比天氣還熱的無人超市,是真有料還是在玩模式?

• 無人超市支付方式的分類

縱觀市面上所出現的多種無人超市,雖然產品種類有多有少,但基本上做的都是百貨類型。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支付方式的不同,以此劃分,可以分為三大類型:

RFID:在商品上粘貼RFID,通過無線電訊號對其識別并讀取相關數據,從而進行結算。方式上較為老套,且極易受到手機、金屬物質等物體的干擾。

計算機視覺:這一類的典型代表就是Amazone Go了。通過對人體蹤跡、動作的追蹤識別從,以獲取相關購物信息,最后進行結算,從而達到一種“隨拿隨走”的效果。

條碼掃描:這一方式主要基于手機來操作。通過特定APP來掃描商品上的條形碼,繼而進行結算。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一類操作過程還是有些繁瑣的。

• 光珀智能白云峰、ZMT眾盟廣宇昊:無人超市和新零售都瞄準了線下大數據

近日,劉強東曾發文稱第一次零售革命是百貨商店,第二次是連鎖商店,第三次則是超級市場,而人工智能+零售正在促使第四次零售革命的發生。在他看來,零售的本質是不變的,無論它怎么發展,一定還是會緊緊圍繞“成本、效率、體驗”。那么,最終目的是搜集用戶數據的“新零售”的場景究竟是怎樣的?

光珀智能CEO白云峰認為,無人超市的命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為了降低人工成本,提升超市的運營效率而進行的零售革命。白云峰說:“其實,無人超市最主要的目的是打通線上、線下的用戶數據。只有大數據支撐的零售才是真正的零售革命!眾所周知,一名顧客的行為偏好、購物數據在線上是十分容易被收集和分析的,然而到了線下實體店,這些行為數據的收集會變得十分困難。因此,線下消費行為分析則變得至關重要。

ZMT眾盟CEO廣宇昊看來,新零售業態下,沒有傳統企業也沒有純電商,線下線上的界限逐漸消失,任何商業行為都必須圍繞人而展開。隨著消費升級,用戶對個性化服務和場景體驗的需求越來越大,商家必須抓住消費者的心,挖掘時刻變化的需求,才能把握市場占據優勢。線下數據來源于用戶的一線消費場景,自帶價值光環,“用事實說話”是打開消費者心靈的最有力的武器。

比天氣還熱的無人超市,是真有料還是在玩模式?

廣宇昊說:“大數據將我們帶進智能商業時代,線下線上融合成為大勢所趨。和線上數據相比,線下數據體量是線上數據的20倍,其精準性也是線上數據無法匹敵的。線下數據是大數據生態的基礎和命脈,是實現智能商業的支撐和保障。它圍繞人的生活圈無限延展,全面滲透到生產、消費、營銷的各個環節,對于企業順應時代向新零售轉型意義重大。”

根據《2016電商消費行為報告》數據,80%以上的流量和消費仍然在線下。由此而知,線下大數據將是未來智能商業的主旋律,也自然的成了無人超市和新零售的目光聚焦點。

• 京東集團公關部:無人超市讓阿里搶了先機,但京東也在憋著大招

針對新零售的本質,“提出者”馬云稱新零售的核心是從向消費者銷售商品轉向服務消費者,未來新零售都是基于數據。而劉強東認為,在“新零售”場景中,智能技術會驅動整個零售系統的資金、商品和信息流動不斷優化,在供應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需求端實現“比你懂你”、“隨處隨想”、“所見即得”的體驗升級,未來零售基礎設施會變得極其可塑化、智能化、協同化。

雖然表達方式不一樣,但是我們從馬云和劉強東的言論中都看到了“大數據”重要性。而在“新零售”的布局上,兩個電商巨頭都是一副從線上走到線下的姿態,“淘咖啡”就是對阿里巴巴走入線下的一個佐證。

面對被阿里搶走先機的尷尬局面,京東自然是不服氣的。據京東集團公關部透露,京東早已開展“無人超市”項目的研發,希望借助自身在無人倉以及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的技術優勢,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順暢的線下購物體驗;并且,京東“無人超市”的落地運營已經在周密部署中。

雖然京東的公關部并沒有透露更多細節,但我們可以想象的是,在憋著一口氣、誓要趕超阿里的壯志之下,未來他們極有可能會給業內一個大大的驚喜。至少,依托于自身優勢,京東的無人超市會在倉儲、理貨、安防、貨品質量等方面將有更多的勝出。

光珀智能CEO白云峰:無人超市的視覺處理需要深度相機的加持

從用戶角度出發,對于無人超市來說,最終落地的兩個關鍵詞是——“方便”和“準確”。

白云峰說:“什么是‘方便’呢?指的是整個購物結算過程的方便快捷。比如說現在有些無人商超要求一次只能進去一個人,或者結算的時候,結算通道要求只能有一個人,而這樣的無人商超都是‘不方便’的。要實現‘方便’,必須用深度相機通過行為識別的方式來準確地判斷物品的選購,而不是依賴于其他的方式進行結算。只有這樣,才能帶來像Amazon Go那樣的效果。

比天氣還熱的無人超市,是真有料還是在玩模式?

“而什么是‘準確’呢?指的是數據的準確性。例如對購買物品數量的識別上,必須有高準確度,否則超市將無法承擔由誤差而帶來的損失。”

因此,對于無人超市而言,要實現購物場景的方便和準確,深度相機就成為了一個必選項。

眾所周知的是,Amazon Go在店內外使用了大量的深度相機,進行多人軌跡跟蹤、消費行為分析等技術處理工作。但其實并不是所有的深度相機都可以方便、準確地獲取線下消費行為分析所需要的數據采集工作。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傳統的攝像頭在各大商超中,甚至基本無法做到多人軌跡的跟蹤,也就更談不上在多人場景下對消費者個體的行為分析。

這是因為,傳統相機在復雜場景下無法感知到人類行為的相關特征點,而無法識別特征點就無法進行行為分析。甚至像雙目和結構光等新型相機都無法在開放/半開放場景下進行使用(雙目依賴于環境光照明,很難生成稠密深度且計算量很大,它的遠距離精度會迅速下降)。

而結構光深度相機的有效距離短,很容易受到陽光干擾,不適用于開放半開放環境且不能多機同時工作。

目前在國內的ToF深度相機中,只有少數幾款產品(如GeniusPros等)的像素分辨率到達了專業級水準,也只有這樣抗陽光干擾能力極強的深度相機才可以直接在各種苛刻場景(尤其是強光照射的白天)下工作。

由此而知,在可預見的未來,深度相機將是無人超市必不可少的主要傳感器件之一。

洪泰智造工場錢晨、億貓科技徐步兵:無人超市的未來在哪里?

雖然在一個新生事物的早期就談未來,有點為時尚早,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一些蛛絲馬跡中窺探出一點未來的趨勢。

前錘子科技CTO、現任洪泰智造工場CTO錢晨說:“不可否認的是,它將是一個很大的商機,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型城市。就像7-11,它帶給消費者的主要是一個方便,畢竟是開業時間從早上7點到晚上11點,實際上已經基本實現了全天24小時。”

比天氣還熱的無人超市,是真有料還是在玩模式?

其實,從早期的摩拜單車的擴展經驗來看,目前無人超市更多的是在商業上的試跑或試錯,在尋找商業和技術上的一個最佳平衡點。從生產的角度來說,它是一個小批量,而不是大批量。在商業試錯和技術試錯的同步進行中,無人超市的操作方更像是在做市場的Marketing行為。

錢晨還說到:“同時,我覺得它也是在做技術驗證。畢竟消費者都是千人千面的,每個人的消費行為,或者消費環境都是千差萬別的,而技術如果僅僅局限于實驗室里的研發肯定是不全面的。所以,要想做到全方位適應的話,前期就必須進行足夠多的驗證。”

億貓科技創始人兼CEO徐步兵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那些無人便利店的發展水平,僅僅相當于加強版的自助售賣機而已。它只是為一些已經投入使用的古老的技術安裝了一個新概念,沒有任何的新意。

中國2013 年自動售貨機引入了移動支付技術。2015年,自動售貨機渠道開啟了互聯網+時代。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資料顯示,國內便利店數量約為 9 萬家,自動販賣機不到 20 萬臺。據凱度預測,按每臺自動販賣機月營收 6000 元來算,中國 2020 年自動販賣機年營收可達千億人民幣。

不過,徐步兵隨后補充道:“但是明顯的,這代表了一種全新的趨勢。利用一些高端的人工智能技術,我們可以大大的減少人工成本。畢竟新零售就是利用智能化的一些技術,將現在的這種零售數據化、互聯網化,打造一個數據平臺,重新構建人與貨場的之間的關系。只是值得注意的是,顧客之間的這種情感交互還是需要人類去操作的。”

由此可見,無人超市目前并沒有實現全面爆發,不過這種趨勢卻是真實存在的,它的未來也必將長遠而光明。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