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加“量子力學”,遠距離隨意充不再是夢
范珊輝及其在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了最新的無線充電系統,為無線充電技術商用化注入一股強心劑。
事實上,無線充電的構想是十分棒的,我們只需把設備與充電墊接觸,無需接線即可充電,擺脫各種接線接口帶來的困擾。但在這一設想的商業化實現中,一直存在一個問題,即無線充電設備空間位置的受限。近來,科學家表明,量子力學理論的引入將很可能幫我們解決這一問題。
目前,無線或電感充電都是借助電磁場,實現短距離的能量傳輸,這就是為什么手機或者其他設備,都必須保持在無線鍵盤附近才能實現充電。但最近,范珊輝(音譯)及其在斯坦福大學的團隊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一種改進的無線充電系統,并表明他們達到了在充電器與設備間隔一米的情況下,也可以實現充電的目標。這也就說明在設備充電的同時即使移動手中的設備,也不會中斷電源傳輸。
該無線充電系統通過使用具有奇偶校驗、時間對稱的量子力學原理來創建自調節電流的充電器,連接的放大器自動控制發射機和接收機之間的電流。隨著設備進一步遠離充電器,放大器自動調節功率,以確保均勻且不間斷的電能傳輸。
但對廣大廠商來說,這項技術的商用之路依然漫漫。目前研究團隊的實驗僅涉及為LED燈泡供電,他們還需要時間來對手機或類似的設備來進行相關性能的檢測和參數數據的總結,以及對無線充電系統進行性能完善。不過,這是令人鼓舞的一步。最終,這項技術可以達到在更長的距離上進行微調。
據New Scientist介紹,該團隊最終希望將這項技術應用于地球大氣層以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從而提高太陽能發電的數量和效率。未來,這項技術的成熟將帶來重大影響,這無疑是一項值得關注和投資的技術。后面,鎂客網也會對這項技術的研究進展進行追蹤報道。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