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臺眼睛專屬“跑步機”,鷹視菲諾是如何用AI拯救近視的?
智能穿戴設備除了滿足市場需求,還要有足夠的針對性和獨特性。
這個年頭,只要一說起智能穿戴設備,99%的人在腦海中想到的第一個產品就是智能手環或是智能手表。對此,鎂客君無力吐槽,只能說Apple Watch、小米手環等產品的魔性太強大。
前幾年,因為市場的火熱,不少準備創業的玩家就被亂花迷了眼,無所畏懼的一頭扎進了這個市場。無奈,高潮之后,智能手環、智能手表開始走向低潮,讓諸多玩家開始冷靜的看待智能穿戴設備這個市場。
跳離傳統,用“智能”來拯救近視
“全世界將近有14億的近視人口,其中中國就占據了約30%的份額,并且還在以每年20%的速度急劇增長。”鷹視菲諾副總裁吳新苗說。
另外,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國內傳統眼鏡行業的規模高達800億。
一直以來,視力都是一個“國民性問題”的存在,寶島、吳良材、大光明、丹陽等多家傳統眼鏡品牌的線下門店鱗次櫛比,另外,珍視明、倍輕松、傲勝等護眼儀、護眼貼也是眾口相傳。其中,傳統眼鏡僅僅只是起到一個矯正、輔助的作用,而所謂的護眼儀、護眼貼,雖然多數都打著“治療近視”的旗號,但事實上的效果卻是微乎其微,縱使能夠起到作用,不夠便捷、易反彈等問題也是令人頭疼。
在入股創立鷹視菲諾之前,吳新苗就已經在這個視力保健行業摸爬滾打了多年,憑借著多年來對市場觀察,她毅然決然的從傳統視保行業脫身,以智能為核心,以視覺訓練為基準,手拿智能眼鏡“鷹視1號”正式敲開市場大門。
依托前沿科技,打造別樣視覺訓練的智能眼鏡
作為一名“四眼妹”,鎂客君我親身上陣體驗了一番“鷹視1號”,并在采訪期間全程佩戴。從體驗感上來說,不同于以往的護眼儀,以及治療近視的VR頭盔,因為采取的是類似谷歌那款眼鏡式的設計,在佩戴過程中,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完全不會被干擾。
“整個視覺系統有著自己的圖像綜合處理能力,通過動態屈光調節訓練來提高圖像的整個視覺系統的協調性和圖像的綜合處理能力,這樣的話就可以得到接近于正視眼的圖像。”關于“鷹視1號”的原理,鷹視菲諾運營經理馬輝向鎂客君解釋道。直白的講,基于原理,“鷹視1號”被打造成了一臺眼睛專用的“跑步機”。
此外,鷹視菲諾還研發了一整套科學有效的交互式智能視力訓練系統——VPTM(視覺私教訓練方法),創新融合了MEMS(微機電系統)、AI(人工智能)、ENTS(類神經元訓練系統)以及AFSG(非對稱自由曲面鏡片)等高端信息技術。屆時,只需在關聯APP中輸入相關示例數據,系統就能夠自行調配出一套個性化的視力訓練方案。
大批玩家正待淘汰,智能穿戴設備需迎合市場
眾所周知,以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為典型代表的的智能穿戴設備遭到了滑鐵盧。“在智能穿戴設備市場,很快就會淘汰很多玩家。”吳新苗說。事實上,不只是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其他的智能服裝等智能穿戴設備的市場也遭遇到了一定的打擊,至于原因嘛,與智能手環等也是大同小異。
“現在做智能穿戴硬件的有很多,其中一部分人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為了融資上市。不過,對于做智能穿戴設備,最重要的還是要將產品做好,要能夠迎合市場。”
其中,這里的所提到的“迎合市場”不僅僅指代迎合用戶的需求,還要求能夠在市場中具備獨特性。以智能手環為例,在功能上,實時監測生理數據這一點對于用戶來說還是相當有需求和市場要求的。不過,當我們在將之與智能手機進行對比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不管是實時監測亦或是后來智能手環所涉足的智能家居控制功能,智能手環似乎并不是一個“必需品”,而是一個“替代品”。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33%的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擁有者僅僅將其看作了一個時尚品。參考智能手環淪為時尚單品的教訓中,我們可以知道,在研發上,用戶的需求已經不是唯一的指標,而同類產品也不是唯一的競爭對手,要想在市場站穩腳跟,唯有在迎合市場的需求的同時挖掘出更多的可能性和多樣性。
在近視市場,相對于VR近視眼鏡、傳統護眼儀等產品,能夠在不干擾日常生活的前提下提升視力的鷹視菲諾顯然更具備優勢。目前,鷹視菲諾的產品盈利模式已經成熟,全國已經有幾十家加盟店,今年將在招商加盟500家店,而據吳新苗透露,在接下來的的時間里,他們計劃將產品與更多的智能硬件結合,形成以視力生態智能產品,從而讓產品在“智能”程度上更上一層樓,做視光行業的“蘋果”。
【鎂客·請講】專注于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探討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合作請發送郵件至:post@im2maker.com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