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識別落地B端應用,商業化的“繡球”先拋給了哪些行業?

韓璐 9年前 (2017-02-24)

隨著技術進入成熟期,在最容易實現落地的B端市場,圖像識別正逐漸擴大自己的市場。

近日,美國權威雜志《MIT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技術,其中屬于AI范疇有三項技術,分別是強化學習、自動駕駛貨車和刷臉支付。

其中,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雖然同屬于2017年的突破性技術,但在距離進入成熟期的時間上,相對于強化學習和自動駕駛貨車的還需要1-2年和5-10年時間,刷臉支付技術現在就已經進入了這一階段。

根據平安證券發布的《通信行業人工智能圖像識別專題報告》顯示,到2020年,作為圖像識別的重要分支之一,人臉識別的市場將從2015年的9億美元增長到24億美元,由此延伸,我們便可知悉未來圖像識別的市場前景之誘人。伴隨著技術進入成熟期,我們也看到了圖像識別在行業應用上的拓寬,尤其是更容易落地的B端市場。

圖像識別落地B端應用,商業化的“繡球”先拋給了哪些行業?

安防監控

在安防監控上,除了字面意思所指的安防和監控,還包括日常上班的刷臉打卡、火車站的人臉識別過安檢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人臉識別驗證等等,從廣義上來講,這些應用都屬于安防監控的范疇。

在安防監控領域,圖像識別公司格林深瞳應該算是業界翹楚了,受到了業界的認可,其次有剛剛獲得億元融資、與多家機構搭建了合作關系的深醒科技等等。單從未來的市場前景來看,安防監控領域的潛力還是非常大的,僅僅是公安和智能家居兩個市場,其容量大小就不能令人小覷。

與此同時,在安防監控領域,圖像識別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主要問題是數據庫的不夠豐富,唯有背靠更為全面和豐富的數據庫,圖像識別的準確率才會進一步得到提升,并在實際應用中,也能夠提供更為精確的服務,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公安部進行的嫌疑人圖像的對比等等。

圖像識別落地B端應用,商業化的“繡球”先拋給了哪些行業?

醫療

以患者所拍的片子為依據,進而識別并找出其中的病灶,或是識別化驗單以錄入系統等即圖像識別在醫療領域所干的事情。而若有可能,依靠背后的大數據,圖像識別甚至可以找出未來可能發生病變的細胞等等。

目前,利用圖像識別技術來布局自己智能醫療市場的團隊不在少數,像斯坦福大學開發了一個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算法,根據皮膚癌識別的測試結果,其綜合準確率達到了91%,而在青光眼的早期診斷上,IBM認知平臺Watson也將準確率提到了95%左右。與此相對的,在數量上,國內在研究圖像識別+醫療的團隊或許沒有那么多,但也有了相應的成果出來,像打造了智慧醫療智能影像平臺的依圖科技,以及從事醫療影像智能分析的醫渡云、匯醫慧影等公司。

與安防監控類似,在醫療領域的行業應用上,圖像識別面臨的難題也是數據的不全面,畢竟醫療是一個極其講究準確性的行業,不能容忍一絲一毫的誤差。而在準確性的提高上,圖像識別則依賴于大量數據對算法的訓練,由此,雖然當前圖像識別的準確率趨向接近于完美,但依然還是一個助手般的存在。

圖像識別落地B端應用,商業化的“繡球”先拋給了哪些行業?

結語

相對于C端市場的難以打開,圖像識別在B端市場的活躍度是相當之高,除了以上提及的安防監控、醫療等,鑒黃之類的工作對其而言也是家常便飯。此外,在B端行業應用之中,利用無人機、機器人、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汽車等人工智能硬件設備,作為它們的“眼睛”,圖像識別更是間接地開拓出了更多的應用領域,像無人機送快遞、機器人陪護、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汽車行駛途中等場景中,無一不透露著圖像識別的身影。

不過,技術進入了成熟期,并不意味著技術已經完美。依據各個不同的專業領域,其系統中的算法也需要進行針對性的開發和訓練,從而為技術在行業的成熟增添了一個難度,要知道,在某些行業中,鑒于某些因素,數據的獲得并沒有那么的容易。此外,如同語音識別中的降噪,如何降低周邊環境因素、或是人為破壞所帶來的影響,這些對于圖像識別準確性的保證也是一個挑戰。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