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巫盼 8年前 (2017-02-17)

一文了解AR產業地區分布、融投資情況、行業發展重心。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AR(增強現實)一直被認為是未來市場想象力遠超VR技術的科技方向,最近蘋果CEO Tim Cook的表態、扎克伯格在F8開發者大會上的發言、以及微軟契而不舍對HoloLens的推進都能看到這一點,但AR產業鏈到底如何構成,深埋了哪些潛力股公司,又有哪些細分方向是投資、創業的風口所在,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今天就要拆解AR產業鏈地圖,告訴你這幾個問題的答案。

The VR Fund(The Venture Reality Fund)發布的VR產業鏈概貌圖一直備受行業認可。2016年年底,除了VR產業鏈概貌圖外,The VR Fund還同時推出了2016年Q4 AR產業鏈概貌圖,從硬件設備、工具或平臺、應用軟件三大類別羅列了全球AR產業鏈上的優秀公司,幫助大眾了解AR行業的發展現狀,也幫助AR企業了解可供合作的對象和競爭對手。

智東西基于該產業鏈地圖對其中出現的所有AR公司進行了盤點與分析,共涉及三大類別,17小類,95間公司,128條信息(類似微軟、MagicLeap等公司在不同類別中有重復出現)。從對這些信息的分析中可以得出關于AR產業地區分布、融投資情況、行業發展重心等結論,后文將一一講述。

一、玩家亮相?

1、硬件設備

1.1、頭顯(MR/VR)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1.2、零部件及技術支持(顯示/3D攝像機/輸入/計算機視覺)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2、工具/平臺

2.1、分發平臺

該類別下的公司包括:微軟、MagicLeap、Google、Meta、castAR,前文都有提及,故此不作重復介紹。

2.2、SDK開發者工具包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2.3、3D工具(引擎/音頻)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2.4、3D捕捉(3D建模/光場與Volumography)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3、應用軟件

3.1、游戲/消費者應用/企業應用/健康醫療/教育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以上為簡版資料,在智東西后臺回復“AR地圖”,可獲得95家公司詳細資料。以下為The VR Fund原圖: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二、分析與結論

1、入榜公司

首先,僅從入榜公司來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微軟在17個小類中一共出現了13次,可謂全產業鏈布局;其次為MagicLeap和Google,兩間公司分別出現了5次;最后為Meta和Occipital,分別出現了4次。蘋果和索尼雖然暫時沒有AR硬件產品推出,但也擁有眾多相關專利與技術而上榜。

2)頭顯類公司達到了19家,是所有類別里最多的。

3)與VR產業鏈比起來,AR產業鏈上的公司整體偏少。工具/平臺模塊中:AR公司中多了3D建模/光場這一分類(并且光場類公司融資數量很大)。應用模塊中AR公司只有5類,而且普遍集中在企業級應用上;VR產業鏈中則有:地理位置/體育/社交/游戲/娛樂/企業級/健康醫療/教育/新聞/社交媒體/體育訓練/旅游 一共12類,應用方面發展較AR更為成熟。

以下為The VR Fund同時發布的2016年VR產業鏈概貌: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2、成立年份

其次,統計分析AR創業企業的公司成立年份分布(僅包括2000年以后),可以得到以下數據: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可以明顯看出,在2010年以前AR公司數量較少,2010年則有明顯的井噴式增長。有趣的是,通過2016年1月7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通信部AR技術專利態勢分析中可以看到,世界范圍內的AR技術專利申請數量也有著相似的模式。(以下是對CNABS 數據庫、WPI數據庫中進行全球AR技術專利申請的檢索與分析的結果)并且,2014—2015年有大量的申請未被公開,預計真實申請量將大于統計數據。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3、地區分布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雖然The VR Fund作為一家硅谷企業,在評選時難免會更加集中在美國公司上;但不可否認,AR技術方面現在仍是美國巨頭統領的天下。VR中尚有HTC Vive、Oculus、PSVR、Gear VR,中、美、日、韓大混戰的場面出現,但AR方面,從微軟到Google,以及MagicLeap,幾大行業巨頭都在美國陣營里——更別談尚未入場的蘋果公司了——照此看來,美國統領AR的格局短期內恐怕是不會改變的。

4、融資金額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從各企業總融資額的分布可以看出,融資總額在500萬美元以下的企業占比較多,基本集中在3000萬美元以下。本次統計的總融資額約為24億美元,其中MagicLeap的13.9億美元占了一半有多,可謂是當之無愧的獨角獸。不過本次統計只包含了官方披露確切數據的融資額,并且沒有將類似ODG的轉型老牌企業融資納入統計,故此確切的總融資金額將會上浮。

從融資總額度前10的公司分布可以看出,在“工具——3D捕捉——光場”分類下的三家創企分別以2.1億美元、1.01億美元、4166萬美元全部入榜,圍繞神秘的AR獨角獸Magic Leap的技術爭議也主要在光場顯示技術小型化上,可見光場技術對AR發展起到的舉足輕重作用。

三、全球融資前10的AR創企

1)Magic Leap(13.9億美元)

分類:硬件——頭顯、顯示配件、計算機視覺;平臺——分發平臺;應用——游戲

關于這家神秘的AR獨角獸無時無刻不處在風口浪尖之上,相信大家已經十分熟悉了。公司于2014年2月完成私募資金的5000萬美元A輪融資。2014年10月,獲得由谷歌領投的5.42億美元B輪融資,谷歌CEO Sundar Pinchai出任該公司董事。2016年2月,獲得7.935億美元C輪投資,阿里巴巴、谷歌都參與本輪融資。更多詳細信息可以在智東西之前深挖Magic Leap的文章中找到。(Magic Leap的五大真相:既非巨人,亦非小丑)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2)Lytro(2.1億美元)

分類:工具——3D捕捉——光場

Lytro是一家位于硅谷的科技公司,由斯坦福大學博士吳義仁(Ren Ng)等人在2006年創立。它的核心業務是銷售一種能進行“光場攝影”的獨特相機,不僅包括顏色、光強等信息,同時還夠完整地記錄光場信息,拍照后可以任意地調整照片焦點,實現“先拍照后對焦”的效果。

就在今天,Lytro剛剛宣布完成6000萬美元融資,由Blue Pool Capital領投,EDBI、富士康、華誼兄弟和Sternlicht參投。本次融資的資金將用以繼續開發和部署Lytro電影級的相機系統。此前的2015年2月,Lytro層獲得了5000萬美元的消費者版相機的產品融資(也有說此輪為D輪融資),但是這款消費者版設備并不成功,而他們針對專業攝影師的Illum相機也反應平平。兩款設備在技術上都實現了創新,但價格高昂,而且用例存在問題。在此之前分別于2008、2011、2013、2014年分別獲得25萬美元、5000萬美元、4000萬美元、1050萬美元的A、B、C輪融資,加上今天的6000萬美元,共計約2.1億美元。

之前,Lytro曾發布過一款3D 360度光場相機的概念機Immerge,但一直沒有大規模生產。這次他們似乎終于下定決心深切此項技術了,Lytro把Immerge拍攝系統進行重新設置,把原來的球面透鏡設置改造成平面設置,并且把目光放在數字電影生產世界。Lytro宣布,著名的VR和電影先驅Chris Milk已經在影片制作中對Immerge進行了第一次實景測試,這臺(像成人一樣大體積的)相機旨在取代綠幕設置。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3)Otoy(1.01億美元)

分類:工具——3D捕捉——光場

Otoy是一家成立于2010年的美國企業,專注于光場數據渲染與壓縮。其開發的基于GPU的渲染器比傳統渲染器快10到40倍,有助于實時渲染場景和環境,可借助亞馬遜網絡服務(AWS)等云端服務器實現遠程渲染,僅僅需要1.5Mb/s的速度就可以對單個演員的光場信息進行傳輸,就連智能手機也完全能勝任。奧斯卡獲獎影片《返老還童》就用到了Otoy的技術,美國HBO與Discovery都對Otoy進行了投資??側谫Y額約為1.01億美元,估值3億美元。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4)BlippAR(9900萬美元)

分類:工具——SDK

BlippAR創立于2011年的倫敦,后來通過與一些著名大品牌合作來推廣電影、吉尼斯等而被外界熟知。用戶下載BlippAR應用并打開后,將手機攝像頭對準產品,就可以獲取有關這個產品的更多內容并能與之互動。公司分別于2015年和2016年獲得4500萬美元與5400萬美元的融資。

5)Meta(7300萬美元)

分類:硬件——頭顯、輸入、計算機視覺;平臺——分發平臺

Meta公司在2012年誕生于紐約,如今公司位于硅谷。在成功的Kickstarter活動之后,Meta被YC13選中為種子基金。 Meta的AR頭顯被稱為“HoloLens競品”,允許配戴者直觀地移動和操縱3D內容,使用自然的手勢交互。Meta 2的開發者套件已經在2016年12月份開始發貨,用戶可以選擇個人版和企業版。Meta 2使人們能夠用手來與全息圖交互,抓取、創建、共享數字內容。

2015年初,Meta完成2300萬美元的A輪融資,領投方為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跟投的還有國內的公司京東方旗下的BOEO,以及另一家國內創業板上市公司GQY視訊。2016年6月,Meta完成了一輪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其中聯想、騰訊等均有參投。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6)AUGMEDIX(6300萬美元)

分類:應用軟件——醫療健康

AUGMEDIX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美國企業,他們開發出了一個名為AUGMEDIX的軟件,早先提供是以谷歌眼鏡為硬件平臺的服務,它能夠幫助醫生在與病人進行對話的時候用語音控制來調取患者的電子病歷,例如膽固醇指標和血壓等,展示在醫生眼前的顯示屏中。公司在2016年4月和12月分別獲得1700萬美元和2300萬美元的風投,此前還曾獲700萬美元、1600萬美元的種子輪和A輪融資。

7)Matterport(6100萬美元)

分類:工具——3D捕捉——3D建模

美國公司Matterport成立于2010年10月,是一家計算機視覺與 3D 掃描公司,其技術可以讓人們更簡單快速地創建各類實體物品的3D模型,比如一個家居室內3D復制品,只要花費一個小時,就能完成一切計算和掃描建模。從2012年到2015年間曾獲共計6100萬美元的從種子到C輪的融資,其中C輪3500萬美元領投方為高通資本,2016年8月曾獲一筆未透露金額的風投。

8)Lumus(5700萬美元)

分類:硬件——零配件——顯示

以色列Lumus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技術之一是波導光學元件,也就是將畫面投射到特殊透明屏幕上的技術,可用于智能眼鏡等各種頭顯。2017 CES上,Lumus展示了新款AR眼鏡Maximus的原型,視場角達到55度。2016年6月份,Lumus完成1500萬美元B輪融資,投資方來自盛大和水晶光電。2016年12月獲得3000萬美元融資,2017年1月則獲得來自阿里巴巴的600萬美元C輪融資。此前曾于2005年獲得6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傆?700萬美元。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9)Leap Motion(4275萬美元)

分類:硬件——零配件——輸入

美國公司Leap Motion成立于2010年,專注于手部動作追蹤技術,最初產品針對于電腦交互,后期轉向虛擬現實領域。2013年1月完成3000萬美元B輪融資,此前曾獲1275萬美元A輪。有媒體報道2016年6月時公司開始進行C輪融資。

雖然沒有在與Leap Motion相似的還有國內剛剛完成了C輪融資的諾亦騰(Noitom)公司。諾亦騰于2012年12月成立,研究領域包括傳感器、模態識別、運動科學等。此前曾于2015年底獲得超過2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A輪融資為百萬美元。但諾亦騰的產品基本集中在VR領域,暫時沒有AR方面的動向。

10)8i(4166萬美元)

分類:工具——3D捕捉——光場

8i成立于2014年5月,來自新西蘭首都惠靈頓市。通過光場技術(light field),8i采用特殊的環形相機捕捉對象在三維空間的位置以及畫面。就在幾天前剛剛完成了27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本次投資領投方為時代華納,百度風投參投。2015年10月獲得1350萬美元A輪投資,2014年獲得116萬美元的種子輪。(情報 | 百度風投處女投 全息影像公司8i獲1.85億融資)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8i宣布,本次籌集的2700萬美元將會開發公司新產品,其中包括新的智能手機全息圖程序——Holo。8i表示,Holo是:“一個允許用戶向他們的真實世界環境中添加全息圖像(如名人、品牌、角色)的手機App,并能夠拍攝視頻和照片,通過社交渠道和消息應用與朋友分享。”

四、特色AR創企

除了融資總數前十的AR創企,還有不少有特色的AR企業值得介紹,比如現象級AR游戲《Pokemon Go》的開發商Niantic Labs、《星球大戰》導演盧卡斯旗下+與MagicLeap合作的ILMxLAB、Valve前員工創立+索尼/谷歌高管加盟的castAR、微軟Holoportation前研究員2016年創立的perceptiveIO、夢工廠動畫投建+宋城演藝參投的SPACES、阿里巴巴領投1800萬美元的Infinity AR、以及專注于手柄與體感交互技術的中國企業Ximmerse、和研發3D傳感芯片及技術的中國企業奧比中光ORBBEC。

1)Niantic Labs(現象級AR游戲《Pokemon Go》的開發商)

分類:應用軟件——游戲

Niantic Labs原本是成立于谷歌內的一間實驗室,成立于2010年。2015年10月從谷歌脫離,成為一家獨立游戲公司。創始人John Hanke為地圖測繪公司Keyhole的創始人,2004年,Keyhole被谷歌收購。

2015年9月份,公司與任天堂共同發布了游戲《Pokemon GO》,一時風靡全球,成為現象級AR游戲,也讓很多吃瓜群眾第一次認識到了AR這項技術的存在。從2015年10月到2016年2月間,Niantic獲得了來自任天堂(Nintendo)、口袋妖怪公司(Pokemon Company)公司的共計2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2)ILMxLAB(《星球大戰》導演盧卡斯旗下子公司+與MagicLeap合作)

分類:應用軟件——游戲

《星球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在1975年成立了光影魔幻工業(ILM)特效公司,而2015年6月他們再次創建了全新的舊金山實驗室ILMxLAB,團隊成員來自ILM,天行者音效和盧卡斯影業的編劇團隊,專注于VR/AR領域。

2016年6月,Magic Leap宣布公司已經和盧卡斯影業以及ILM(工業光魔)聯合在舊金山建立一個實驗室,為Magic Leap的開發者和電影制作者提供混合現實技術體驗,新的實驗室將基于ILMxLAB。雙方共同發布了一則短片,片中是大家熟悉的《星球大戰》機器人R2-D2和C-3PO的虛擬影像在現實世界中的展現。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3)castAR(Valve前員工創立+索尼/谷歌高管加盟)

分類:硬件——頭顯;平臺——分發平臺;應用軟件——游戲。

castAR公司在2013年11月通過Kickstarter籌集了100萬美元資金,由兩位Valve前員工Jeri Ellsworth以及Rick Johnson創立,曾在Kickstarter上推出一款兼具AR和VR的眼鏡castAR,它可以在眼前投射出全息式3D影像,不過這款產品至今沒有進行量產。目前公司位于硅谷,曾在2015年獲得1500萬美元A輪融資。

2016年10月,castAR宣布三名前索尼/谷歌的高管加盟——Peter Dille是索尼電腦娛樂公司中負責市場銷售和游戲網絡方面的高級VP;Mel M. Heydari是谷歌公司主要負責技術運營招聘的領導;Arnie Sen是Activision負責硬件方面的高級總監。他們會協助castAR,這款被稱為“回歸反射”的反射片上顯示圖像的透視眼鏡的開發。

4)perceptiveIO(微軟Holoportation前研究員2016年創立)

分類:硬件——零部件——計算機視覺

2016年6月,微軟Surface Hub主管Jeff Han和一批在微軟研究了Holoportation、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項目的研究員離開微軟,成立了創始公司perceptiveIO。perceptiveIO 并沒有透露他們具體在做的產品,不過 perceptiveIO 系統將“實時感知和交互世界”、有“與眾不同的硬件和軟件”,嘗試改變用戶與計算機的交互方式,結合了計算機視覺、應用機器學習、屏幕技術、感知技術和人機交互。

5)SPACES(夢工廠動畫投建+宋城演藝參投)

分類:應用軟件——企業應用

SPACES為DreamWorks Animation(夢工廠動畫公司)于2016年1月成立的VR和MR技術公司,研發領域包括電影,電視,視頻游戲,視覺效果,主題公園和動畫等??偛课挥诼迳即?。SPACES于2017年1月完成了650萬美元的融資,領投方為中國宋城演藝,美國傳媒巨頭Comcast參與了此次融資以及種子輪的300萬美元。上述兩個投資方曾宣布投資3000萬美元打造首個使用VR技術的SPACES-宋城主題樂園。

6)Infinity AR(阿里巴巴領投1800萬美元)

分類:硬件——頭顯

以色列Infinity AR成立于2006年,使用的是解決AR技術核心的SLAM算法,通過其自主研發的SW引擎,Infinity AR可以使用2D雙攝像頭IMU重建3D環境,投射出來的增強現實影像,公司在2014年獲得250萬美元A輪,2015年獲得500萬美元的B輪,以及在2016年11月獲得由阿里巴巴領投的1800萬美元C輪融資。(其中1500萬美元為阿里巴巴投資)

7)Ximmerse(專注于手柄與體感交互技術的中國企業)

分類:硬件——零部件——輸入

2015年成立于中國深圳的Ximmerse公司曾推出移動VR空間定位的光學解決方案,通過頭顯上的攝像頭與手柄上的光球定位點來實現定位,同時配備了慣性動作捕捉設備。已有的產品包括無線手柄控制器X-Cobra、動捕/立體視覺一體設備X-Hawk等。據聞,英特爾的Alloy MR頭盔參考樣機用的就是Ximmerse的手柄。

公司在2015年初獲1000萬人民幣融資,2016年4獲得高通A輪投資,金額未透露。

我們把AR產業鏈大卸128塊,然后發現消費級AR還很遠

8)奧比中光ORBBEC(研發3D傳感芯片及技術的中國企業)

分類:硬件——零部件——3D攝像頭

深圳奧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2014年9月,奧比中光的3d傳感、自然人機交互團隊憑借先進的技術入選深圳市“孔雀團隊”,獲得了財政支持。公司商業化量產3D計算芯片及3D傳感器,可以實現體感電視、網絡3d試衣、3d監控視頻和以圖搜圖等功能,而除了體感應用、3d攝像頭外,奧比中光還有意進軍機器人視覺、汽車自動駕駛和工業醫療,在智能客廳、AR/VR、智能安防、輔助駕駛等不同領域都有應用。

結語:消費級AR眼鏡還很遙遠

除了文中提到的融資前十企業與一些特色創企外,表格中95間公司不乏其他的AR行業佼佼者??偟膩碚f這份2016年Q4 AR產業鏈概貌圖還是比較全面的,能夠幫助我們迅速了解AR行業的發展現狀,也幫助AR企業了解可供合作的對象和競爭對手。

縱觀整個產業鏈版圖可以看出,目前AR產業還集中在前期研發投入階段,主要指的是光場技術與3D掃描、3D建模技術。而從Magic Leap、Lytro等公司看來,雖然手握過億、甚至過十億美元的融資,這些公司卻遲遲沒能交出一款滿意的答卷,始終在在小型化、價格平民化、高性能這三大參數的平衡上糾結。

不過,在號稱“資本寒冬”的當下,全息技術公司8i與光場相機公司Lytro在同一周內分別獲得2700萬美元及6000萬美元的融資,可見市場對AR相關技術的看好。但從另一方面看,這兩家公司融資后的產品方向分別為全息娛樂App Holo和影視級光場相機,爆火的Pokemon Go游戲也是基于手機開發的App,比起現在尚顯沉重且售價高昂的AR眼鏡,手機則更像是下一個AR的爆發端。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智東西;作者:Linda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