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資本王木:當我瘋了吧——關于科技趨勢和投資機會的幾點前瞻
在投資者的眼中,現當前的熱點行業都有著什么樣的趨勢?其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投資機遇?
我是精神病
剛剛有個朋友和人聊天,他連續的五個問題讓對方覺得我們的職業病又犯了,捂嘴偷笑ing,或許我們真的有職業病,停不下來,直到農歷三十還要忍不住寫這個東西給大家留著。
事情的由來是朋友圈總有人刷屏公布別人寫的所謂“科技趨勢”,既然大家都在寫,我也湊熱鬧吧,只給自己人看哦,哈哈哈。下面請看,王木版本的“科技展望與投資熱點預判”。分熱點行業來寫,只有干貨:
一、VR/AR行業
1、VR到現在為止仍舊是我眼中的雞肋、過度產品、階段性反人類的一種科技進步而已——說自己單純做VR的項目,就算了吧。
2、基于AR邏輯的應用才是符合現實需求的,因為至少可以一邊種地一邊看如果播種,融入現實至關重要——一切都在萌芽中,勝者或許不是純技術團隊,但底層技術的進步決定著未來3年的應用進步。
3、AR這個方向目前仍然是極其雛形的細分領域——任何一個創新應用都可以使用,但無法確認哪個應用點是徹底打開這個領域的鑰匙。所以所有開發團隊都不要擔心,大膽放手去做,現在怎么做都是對的,只要你能做出來,只要你做出來的復合需求。我只能說口袋妖怪的交互性意義遠大于AR紅包。
4、目前硬件系統嚴重制約了底層開發的思路——重申必須解決的問題如下:便攜性、便攜下的高算力、無線高質量傳輸技術、能耗問題,大型高透光的顯示玻璃等等
5、中期來看什么是AR這條路的終結者——空氣介質的全息成像,想想這個都很興奮。
6、短期看,解決實際問題的都能找到融資,但是別開心太早,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強調的是完整性和可延展性。
7、軟硬結合做的還不夠,純軟或者國語強調硬件,都是有問題的——硬件應該更多強調應用的通用性研判。
所以我投資春天影視科技(強調應用創新的實現性),投資太平洋未來(強調以光場引擎為代表的底層技術,這是核心誰都需要的核心),同時在做芯片級的各種硬件設計創新的評估。
二、機器人行業
1、機器人是一個大行業,是可能取代汽車行業的終極行業,衍生出的投資標的至少分為四層,機體組裝、核心部件、各類算法、材料科學創新——目前看到的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都是強調某幾個部分的結合而已。
2、按照大疆的成功模式,目前應該投資一個或者兩個應用層級的機體研發生產團隊——但必須強調其底層技術的延展性,否則后續可能立即淪陷。所以投資了某些明星項目的團隊,不要過于興奮,幫助團隊進行深度挖掘是后續投資服務的要點。
3、機器人行業目前我認為有急躁的嫌疑,大家過于強調算法的“黑科技”,卻忘記了機械本身對于機器人這個行業的重要性——高端、平滑和多向的高質量電機等就是我關注的熱點之一。
4、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可以被強調的細節非常多——與環境的交互友好、通用的機器交互系統、多工況的自適應能力等等都是明顯的待解決方向,也足以見得機器人行業的復雜性、有趣性和挑戰
5、機器人行業的投資一定不是針對某個點的下注——因為機器人行業的復雜和前瞻性,所以機器人行業投資如果僅僅是針對某個點,失敗的概率極大,因為“天才不常有,天才的替身是一群聰明人”。解決方案就是自己研究清楚,深刻了解團隊需求、swot分析清楚(好久沒有覺得swot有用了),然后在一個細節上連續布局,最終自我整合才可能完成。
6、一段時間內,工業機器人不會被遺忘,仍然是投資熱點,但目前的服務型機器人創新基于語音和弱Ai仍不足以持續,因此短期就會面臨巨大問題——機械手臂的成功代表了需求的存在和技術的可實現性,但我個人認為在人型機器人的通用標準和Ai道德體系制定完成之前,機械骨骼應該有一波浪潮。機械骨骼一定不僅僅是目前大家看到的,類似假肢這樣的簡單,而復雜的機械骨骼務必放不開能源轉換系統,所以具有動力性的各種核心部件創新勢在必行。
7、機器人行業爆發起點我個人判斷——具有強烈專業屬性的某些行業作為起點或許是成功王道,比如手術機器人(雖然達芬奇已經非常好了,但人類的進步不會停止)。因為專業領域的復雜性和規范性,就給了機器人行業一個快捷發展的通道。
8、關于Ai,我認為有兩個投資邏輯要說明——從master必須要學到的是,AI不一定是局限在人類經驗的重復上,跳出去用上帝視角構建的AI才是正理,人類的進化造成了人類自我認知的局限性,想投AI必須跳出這個局限性。另一個點,AI如果目前非要投資,除非是成熟的100人以上團隊,否則還不如投資數據庫,100萬公里的汽車行駛全數據,1000萬人的基因數據庫等等都是各個所在行業必須的催化劑,被收購的可能極大。
9、神經元網絡的研究和生物質計算機的研發,非常重要,但目前研究還不足夠被應用所認知,這是機會。就好像量子計算機等決定性技術,拭目以待。
總結機器人行業的一些粗淺認知,首先要問清楚自己是短期逐利還是布局,如果是作組合的話,哪個更重一點,問清楚之后選擇自己需要的、懂得的某個細分領域深挖、布局,具有自我整合能力,才可以碰機器人行業。目前機器人行業的投資只有天使和PE兩個階段,沒有VC階段!
我投資的因諾航空從開始的一天就強調空中機器人屬性,圍繞因諾和這個行業,我加速布局了承泰毫米波雷達、紅本主動消聲,在評估和研究美國電機、新加坡動態視覺感知芯片等等。同時我在滿世界學習和尋找類似達芬奇的醫療機器人項目,緣分在哪里,期待,呵呵
三、區塊鏈技術
1、區塊鏈技術不是比特幣——甚至于區塊鏈技術都不應該被簡單定義為虛擬貨幣或者賬單類似的介紹,因為比特幣太有名,所以極其容易誤導聽眾。
2、區塊鏈技術的本質在我看來是一種復合了加密和數據庫的概念的算法體系——基于這樣的一個思路,我們看待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時候,或許應該超越自我、忘記應用的細節再去思考。
3、區塊鏈技術需要更多的應用場景——任何的一次技術創新都需要一個培育過程,要么是客戶的強需求,要么就是從頭培養,第一個簡單,第二個好難,但如果不做永遠不會開始,所以各種場景下區塊鏈應用我都秉持著一個開放的心態去理解。
4、區塊鏈怎么賺錢——底層技術授權或者形成系統后出售,都是順理成章的,不需要懷疑。
我布局了區塊鏈,但是還只是一個初學者,這條路好長。
四、其它投資策略和思路
1、電子商務在很多人眼里是昨日黃花,但我想說任何一次技術創新都一定能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式,擔心什么呢——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工具或者工作形式,走向專業領域已經是明顯的趨勢,但簡單的行業聯盟不是最終形態,產業細分會越來越細,求大求全的思路是死路,而多個同業的聯合開發,最終合并就是一波投資機會。同時,數據的使用和數據分類的工作還遠遠不夠,即使是阿里的數據搜集能力和分類能力也是錯誤的,研究工業或者某一細分領域的數據整理辦法都是必須重新定義和尋找進步的。就像Ai一樣,我們跳出去整理一團亂麻的心情遠遠會好于從一根線的一段順藤摸瓜到另一端來的容易。
2、重新強調——O2O不是死路一條,應該說不盈利的O2O是死路一條,細分領域能盈利,區位優勢競爭不強烈,為啥不能投?巨無霸的存在就造成了對細分的需求,在買和自己作之間來核算成本,就能找到了投資機會。
五、我是神經病
除了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的曲線理論之外,我還有一個論調,現在大部分的科技投資都是上一次工業革命的延伸而已,是一種以提升效率為目標的革命,而不是新的社會或者人類革命的基礎??萍几锩乃悸愤h不是目前所描述的這樣的現實,上帝視角是人類必須學習的能力(上帝視角之后是什么,等學會了上帝視角再說)。
人類在上一次工業革命延展至今的思路都只有一個關鍵詞——效率提升,我認為我們是時候去思考人類如何存活下去的問題了,別以為還很早,既然是預判,那無論怎么預判都不應該被定義為早。
人類如何活下去?人類本身的效率問題或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起點。原因很簡單,目前視角,所有的一切都是人類為中心的思維方式,而上帝作為創始者,他眼中的人類無非是一個節點和組織而已,這樣節點和組織自身的效率提升不應來自外力,而是自我進化和總結,如果進化無法加速,那么總結后實現進步就非常重要了,這個總結就是我想說的自身效率。
簡單舉例,人類到底應該如何進食才是正確的,首先要思考就是人類對于攝取物的理解不夠深刻,糖組學和蛋白組學的研究還不夠支持應用創新。假想,如果人類能知道自己吃什么會不阻礙進化,同時能耗最低,那將節約多少呢?
或許會有人說研究這個本身就是不環保的,為何還要用這個辦法來強調解決人類生存呢?很簡單,任何一次進化或許后面都是長期的數據總結和不停修正,所謂的主動提高人類效率,就是模擬這個過程而已。
或許說的有點亂,那我就說一個我在思考的點作為“磚頭”好了。人類的食物如果是膠囊,那么解決方案將涉及哪些領域,這就是我時不時會思考的問題。
可以預想,未來的人類社會的外力變化勢必跟隨現實的演進而進化,科技超越人類社會發展速度的時代已經到來,在這個前提下,人類將有可能存在上帝視角!擁有上帝視角的人類必將改變自我,這個改變不僅僅是基因工程等等,更多的可能將是對現實的改變。那么現實和變化,過去和未來就形成了一個循環往復的漸進過程,這是符合基礎邏輯的,復合自然哲學的。如果哲學是錯誤的,那我的推理一定錯誤了,但目前來看我還沒辦法說服自己放棄這個思維方式和結論,這是我的局限性,我是精神??!哈哈哈哈哈
努力提前學會上帝視角,是前瞻性投資的必要功課,共勉。
王木
2017.1.26
【編者按】本文轉自梧桐樹,文章作者:王木。
作者介紹:協同創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任深創投投資經理、總裁秘書。10年創業投資領域專業經驗,及6年媒體、地產、國家實驗室等方向實操經驗。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