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挖來三星高管,手機業務恐怕依然難以起色
姜震加入到聯想,能夠為聯想和Moto這個品牌帶來什么?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2017年剛剛開始,大公司之間的高層變動消息是層出不窮。年前小米全球副總裁雨果巴拉離職,被Facebook招入麾下負責VR業務。而前HTC設計總監加入了谷歌Daydream團隊。今天,一個更重磅的變動消息傳來,三星高層姜震將擔任聯想副總裁,負責聯想MBG(移動業務集團)中國業務的產品策略以及管理,包括產品組合、規劃和運營。
從姜震的任職經歷來看,從三星到聯想,無非是為了聯想岌岌可危的手機業務。
頻繁人事變動的MBG
首先科普一下聯想四大集團之一的MBG。在2014年的時候,聯想將原MIDH(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集團組織架構進行調整,把MIDH更名為MBG。
在2016年的3月份,聯想發布業務重組公告,將聯想集團劃分為四塊,包括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集團(PC&SD)、移動業務集團(MBG)、數據中心業務集團(DCG)以及聯想創投集團(LCIG)。
從2014到2017年,短短幾年時間內,聯想的MBG已經經歷了三次大的人事調整。2015年6月,聯想將運營子公司神奇工場的陳旭東召回MBG救火,接替劉軍擔任聯想MBG總裁。在2016年3月,聯想再次做出調整,任命Aymar de Lencquesaing和陳旭東為MBG聯席總裁,其中陳旭東負責中國市場。
然后到了2016年11月份,MBG部門又發生了大的人事調整,聯想CEO楊元慶在內部信中宣布,負責全球人力資源工作的喬健接替陳旭東擔任聯想 MBG 部門的聯席總裁,主管聯想移動的中國業務。
而這次姜震的加入,顯而易見就是聯想希望借助其在三星的經驗,幫助其移動業務在頻繁的人事調動嘗試中取得新的突破。
每況愈下的手機業務
據了解,姜震此前在三星主要負責產品規劃,他先后任職于韓國總部通信研究所、產品研發部門、產品市場部門以及中國手機戰略部門。在喬建的內部信中寫道,“相信姜震對產品和市場的洞察力、創新精神和用戶思維,都將幫助中國區產品競爭力更上一層樓。”
從2014年到現在,總體來看,聯想的手機業務下滑非???。最近IDC發布了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排行榜,前排已經看不到聯想的身影。而在2015年的時候,聯想手機的出貨量還能勉強排到第四,僅次于三星、蘋果和華為。
當初以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的聯想,已經游走在國內手機市場的邊緣,成為了“others”中的一員。
Moto的品牌價值不容小覷,但是聯想就是打不好這副牌,在這幾年較為失敗的嘗試之后,聯想決定將手機的品牌路線重新推翻進行梳理,楊元慶去年11月表示,“未來Moto會是聯想智能手機的唯一品牌”。
而且相比較國內的vivo和OPPO以及小米等手機廠商,聯想的智能手機在定位、口碑以及營銷宣傳上也是落后一大截,所以對于聯想來說,產品的調整是迫在眉睫。
姜震會成為聯想手機的救世主嗎?
姜震離開三星,不免會讓人想到是不是因為之前Note7 的爆炸事件,不過目前沒有確切的信息證明兩者之間有必要的關聯。
從網上公開的信息來看,姜震此前在三星的工作算是很低調了。公開露面的次數非常少,網上可以查到的是在2013年三星蓋樂世S3的發布會上,姜震上臺介紹了S3的一些新特性。
這次空降聯想,負責聯想手機產品的規劃和運營,很難說姜震就一定能夠幫助聯想重回昔日的地位。
回看這幾年三星在國內的發展,隨著國產手機的崛起,無論是主打性價比還是時尚外觀,亦或是高端機,國產手機都有立足之地??梢哉f三星在國內的日子是每況愈下,這次再加上Note7的失敗,連三星都無法“拯救”的姜震,該如何去拯救聯想呢?
當然一個品牌的興衰,豈是一個人就能決定的。姜震的加入,對于聯想來說,是產品調整后的新一次嘗試,憑借在三星多年的產品經驗,姜震也能給聯想新的發展思路提供更好的產品規劃建議。
此前喬健表示,在產品上聯想希望改變以前的戰略,不再打低端,不再以量取勝,“我們更希望做精品,不論什么樣的價格段都做精品。”可以說聯想未來的發展思路,很多都和主打高端機的三星相重合。
對于聯想來說,姜震可以為Moto這個國際化品牌注入一些新鮮血液,面對逐漸飽和的國內手機市場,聯想將產品線進行整合后,如何將Moto品牌發揮出它的最大價值,也是他們新一年需要不斷思考解決的問題。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