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工智能產業梳理:一朝引爆,穩步前進(下篇)

韓璐 9年前 (2017-01-15)

一場人機大戰引起了人工智能熱,在其普及的背后,是整個產業的穩健布局。

人工智能產業中,應用層是一個極大的部分,是人工智能技術最終的目的地。除了機器人、無人機和無人駕駛等硬件產品之外,人工智能的軟件應用在單獨商業化的同時,也在為這些硬件產品提供服務,像智能家居的語音控制中心等等。

在人工智能應用的軟件部分,其主要包括5個應用,分別是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虛擬助手、搜索引擎和包括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算法推薦在內的其他。

計算機視覺

Moodstocks

在被谷歌收購之前,Moodstocks主要為智能手機開發以機器學習為基礎的圖像識別技術,現已加入谷歌位于巴黎的研發隊伍,繼續開發著自己的機器視覺工具。該公司曾推出一個智能手機圖像識別APP Moodstocks Notes,通過掃描識別書籍、CD、海報、傳單和酒標等對象,用戶即可瀏覽其他人對該商品的說明及評論。

雖然也做圖像識別解決方案,但Moodstocks更喜歡做一個圖像識別服務商,所以它選擇向開發者開放了平臺,其API被開發者們形容為“影像界的Shazam(一款知名音樂識別軟件)”。與傳統圖像識別技術相比,Moodstocks利用算法直接在手機端將轉化的圖片信息與服務器數據進行匹配更為簡便高效。

曠視科技

曠視科技是我國最早開拓人工智能視覺商業應用的AI企業,目前已經完成了一億美元的C輪融資。其專注于機器視覺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了人臉識別云平臺Face++以及圖像識別技術平臺Image++,旗下產品包括云服務、行業解決方案和智能硬件。

2016年,馬云利用人臉識別技術購物一事引起了業內對于人臉識別技術的關注,而其背后的功臣就是曠視科技的Face++云平臺。在12月份,曠視科技宣布,他們的Face++云平臺已經完成了全新的算法升級,并增添了文字識別、圖像識別等多種人工智能視覺能力,平臺也由一開始的云平臺上升成為了人工智能開放平臺。

Movidius

在計算機視覺方面,Movidius主要專注于視覺處理芯片的研發。其所開發的視覺處理芯片Myriad 2功耗很低,能夠在半瓦的功耗下提供浮點運算性能,能夠運用到虛擬現實、機器人、3D掃描、室內定位和物體識別等多個方面,比如谷歌的Project Tango 3D傳感器技術。

Movidius已于2016年9月被英特爾收購,在研制原有產品的同時,也將與英特爾的RealSense技術配合。在業務上,Movidius也是炙手可熱,被收購前已與多個企業達成了合作,包括為聯想的VR產品提供Myriad 2系列圖形處理器,以及在平臺上部署神經計算引擎,推進谷歌移動設備的機器學習能力等等。

VisionLabs

VisionLabs公司專注于開發面部識別、數據分析、以及機器人技術,其開發的Luna面部識別軟件能基于照片或視頻圖像,幫助企業客戶立刻識別、驗證客戶。在投資者看來,VisionLabs最大的競爭力不在于開發了一款國際化的創新面部識別解決方案,而是其技術能夠整合到很多商業產品之中。

2015年,VisionLabs與Facebook和Google達成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發了一個開源計算機視覺平臺,整合了OpenCV和Torch兩個最受開發人員歡迎的神經網絡和人工智能庫?;诤献?,該開源計算機視覺平臺項目由VisionLabs負責開發,而Facebook和谷歌則為該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利用該開源計算機視覺平臺,初創公司啟動計算機視覺和神經網絡項目的時間將大大減少。

在人工智能的硬件應用中,不管是機器人、無人機,還是無人駕駛,計算機視覺都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實現人際自然交互的關鍵之一。當下,在商業化進程中,人臉識別和圖像識別是計算機視覺的兩大主要商業化方向,不過,這些應用主要面向的都是B端市場,在此,如何進入C端市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語音識別

Nuance

Nuance創建于1992年,是最大的專門從事語音識別軟件、圖像處理軟件以及輸入法軟件研發、銷售的公司,因為與蘋果Siri之間的合作而聲名鵲起。

在語音識別領域,由于多個玩家的入局與崛起,Nuance漸漸的如同一個“落魄的貴族”。當下,其語音識別業務主要放在智能汽車領域,本月初,Nuance宣布旗下的互聯汽車平臺Dragon Drive加入了人工智能和汽車助手Automotive Assistant,通過語音識別等多種技術為司機和乘客提供服務,現已集成到2016和2017款寶馬汽車。不過,在蘋果、谷歌、亞馬遜和微軟等企業的追趕下,Nuance的未來并沒有那么輕松。

科大訊飛

科大訊飛可以說是是國內最具影響力的語音技術公司,據其表述,訊飛語音識別的準確率已經達到了97%,離線的識別準確率也有95%。

尤其是在教育領域,幾乎可以說是形成了一種壟斷場面。而在目前,科大訊飛的業務范圍正在逐步擴大,為B端市場提供多種語音技術解決方案之外,比如與京東合作,為智能音箱DingDong提供語音交互界面AIUI等等。

出門問問

出門問問立志做“中國的Google”,一心想做移動語音搜索產品,從而有了“出門問問”這一款軟件。不過,在語音識別的這條道路上,出門問問走的有點“三心二意”。

在“出門問問”這一款產品之外,該公司還在智能家居和智能穿戴兩個新興行業展開了自己的動作。尤其是在智能穿戴領域,其更是推出了自己的品牌手表,并在CES 2017上進行了展示,同時,這這些手表還是一個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可以通過語音對家電進行控制。

從CES 2017展會整體情況來看,在人工智能部分,語音識別是自動駕駛以外的另一主角。對于2017年,百度的吳恩達也表示,這將是對話式電腦快速發展的一年,從中可見,作為對話的一部分,語音識別將在今年獲得再次突破。

虛擬助手

Siri

Siri應該是家喻戶曉的一款虛擬助手了,它的主要領地在移動端。不過,在體驗上,Siri更多的是擔任一個調侃對象,而不是一個正兒八經的虛擬助手。

以國內市場來看,由于第三方服務的不多,Siri并不能很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此外,或許是因為中文在語言處理上比英語難一些,因而有時Siri并不能正確理解用戶的語句,從而鬧出了很多笑話。除移動端之外,蘋果還將Siri融入了車載系統CarPlay,讓汽車實現了語音控制。

Cortana

在2016年12月,微軟為已經出世兩年的Cortana推出了支持其的第三方應用和設備,這也就意味著,Cortana不再只是手機和電腦上的語音助理。此前,在PC端的體驗上,Cortana的表現并不是盡如人意,因為她大多情況下只能根據指令進行信息搜索,并不能直接提供助理服務,在這一點上,Cortana和Siri有著同樣的短板。

此外,在CES 2017上,日產和寶馬同時宣布將在汽車中引入Cortana語音助理,在前期階段,其最快可以實現語音控制車載系統部分功能,比如播放音樂、接收日程提醒預訂酒店餐廳等等。

Alexa

不同于Siri和Cortana,亞馬遜虛擬助手Alexa的主要戰場放在了智能家居領域。在智能家居領域,Alexa稱第二,估計也沒人敢稱第一,除了那些已經在亞馬遜Echo第三方服務商名單里的智能家電,包括三星、LG等傳統家電制造商都在尋求與Alexa的合作。

在CES 2017展會的人工智能部分,Alexa絕對是主角,不僅僅是因為它在智能家電的占領份額,還因為它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入侵,比如福特汽車,其在展會上宣布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為汽車引入Alexa。由此,Alexa也成了爭奪智能汽車虛擬助手市場份額的一股“龍卷風”。

度秘

幾年前,度秘還只是在百度搜索網頁上幫助用戶進行信息搜索,或是陪用戶逗逗趣、聊聊天,如今,它已經成長為一個為用戶提供全面服務的虛擬助手,并有了自己的APP。

在APP上,用戶可以通過語音和文字輸入兩種方式下達指令,比如叫滴滴,度秘會進一步要求講明出發地點和目的地,然后便會自行生成訂單,借助“土特產”身份的便利,較之Siri、Cortana等“外來戶”著實方便高效。此外,在CES 2017展會上,度秘推出了專注于語音交互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統DuerOS,并牽手小魚在家機器人亮相,似乎是要進軍智能家居領域。

在過去的2016年里,因為智能家居、聊天機器人等行業的發展,虛擬助手也成了業內關注的重點之一。對于虛擬助手,除了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第三方服務的接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技術和服務雙管齊下,用戶才會更容易接受此類產品,就如在用戶中大受好評的亞馬遜Alexa。

搜索引擎

谷歌

雖然人工智能產業布局很多,但搜索引擎依舊是谷歌的主要盈利業務之一。在人工智能時代,谷歌理所當然的在自家搜索引擎中加入了人工智能技術。比如谷歌開發的一種叫做“RankBrain”的AI算法,在此算法的基礎上,縱然再冷門的關鍵詞,搜索引擎也可以為用戶找出答案。

除此之外,在2016年,谷歌在搜索引擎中加入了多種人工智能技術,像可以識別圖片內容并匹配文字的機器學習系統,又比如借助深度神經網絡系統,讓搜索引擎根據關鍵詞直接“說”出答案等等。不得不說,在加載了人工智能技術之后,搜索引擎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服務的質量也提升了一層。

百度

除了大多搜索引擎常用的語音輸入和圖像識別人工智能服務之外,百度搜索引擎的人工智能亮點在于知識圖譜和個性化推薦。

具體來講,當“機器”學會更多的知識后,它會構造一幅知識圖譜,比如搜索“謝霆鋒兒子的母親的前夫的父親”,將得出“謝賢”的搜索結果。另外,在個性化推薦方面,當兩個分別喜歡動漫和快遞的人以關鍵詞“SF”進行搜索時,搜索引擎將根據其不同的喜好進行不同的推薦。相比于其他的搜索引擎,百度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Bing

在2016年,為了讓思考和搜索關鍵詞的效率提高,微軟為Bing搜索引擎帶來了“智能自動完成”功能。在該功能之下,根據用戶輸入的關鍵詞,Bing將向其推薦更好的關鍵詞,并依據關鍵詞查找用戶所希望看到的結果,而不是僅僅簡單的結果羅列。

目前,微軟的Bing搜索引擎占據著世界上20%的桌面搜索市場和6%的移動手機市場,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它顯然沒放棄這個追趕潮流的機會。雖然目前在Bing看到的人工智能技術還不是太多,但是,在其他搜索引擎的追趕下,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的人工智能技術加入里面,從而提升服務品質。

對于搜索引擎來講,人工智能技術是它的一大“救星”。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下,搜索引擎提供的服務更為人性化,效率也是大大提高,也為其增添了更大的競爭力。而未來,搜索引擎的發展趨勢將是“問答機器人”,屆時,“搜索”這一行為也將漸漸消失。

其他

DeepMind

身為AlphaGo背后的團隊,DeepMind幾乎一舉一動都受到業內的關注。按照其CEO及聯合創始人哈薩比斯的說法,DeepMind的目標就是發明類似人腦運作方式的AI新算法,或許我們可以將之理解為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到目前為止,除了AlphaGo這一“逆天”的產品之外,DeepMind也一直沒有停下自己另外的行程,正如其官網首頁所寫:破解智能,用它讓世界變得更好。當下,DeepMind正在進軍醫療行業,與醫院合作,讓人工智能能夠預測眼疾、學會區分健康組織和癌組織。此外,在能源方面,DeepMind也開發了一套算法,能夠有效的節約能源。

今日頭條

在人工智能方面,今日頭條以“算法推薦”引以為豪,以人工智能算法為基礎,再加以結合用戶的行為數據,從而向用戶推薦他們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就如頭條登陸頁面的宣傳語一般:打造你的專屬頭條。

此外,根據CEO張一鳴的說法,今日頭條是人工智能在信息分法領域的應用。除了算法推薦之外,今日頭條還啟用了機器人來進行寫稿,通過獲取網上對相關賽事的文字和討論,由頭條實驗室和北大計算機所合作研發的Xiaomingbot機器人能夠總結歸納生成出一篇較長的賽事資訊,并且還能自己選圖,讓人工智能直接介入創作過程。

小i機器人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一些崗位正在被機器人所取代,工作內容重復率極高的客服就是其中一個,其中,小i機器人為一個典型的代表。在人工智能技術之上,借助于豐富的知識庫和語義庫,小i機器人能夠較為出色的完成客服工作。

發展至今,小i機器人的業務范圍也已經從當初的機器人客服擴展到了更大的領域,主要提供各項機器人解決方案,包括智能語音交互、智能營銷、智能實體機器人等等。

縱觀2016年的人工智能產業,AlphaGo與李世石的那一場世紀大戰之后,“人工智能”一詞就成了年度話題,各種產品、大小研究成果常常見諸報端,用“一朝爆發”這個詞來形容人工智能的2016年應該還是較為恰當的。

在爆發之后,我們看到了人工智能產業各個部分的進程和變革。在基礎層,深度學習算法對硬件運行速度的要求,使得芯片廠商開始研究人工智能專屬芯片;在應用層面,無人車、聊天機器人等只能在電影中看見的產品開始在現實中漸漸實現。無可否認,在2016年里,人工智能的某些產業的確顯得急進,比如無人機。近一段日子以來,多架無人機廠商都傳出了裁員、轉型或倒閉等負面消息。但是,在這些消息的另一面,我們還應該看到產業的逐步理性,在理性之下,產業的發展也將逐步穩定。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