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幻】地球隕落·陰謀
一名無形的人工智能學者找到了周蒙,表示現在的他正在一場陰謀之中。
不知不覺間,周蒙已經在國家AI實驗室待了將近半年。在此期間,通過馬特及其他同事的幫助,在做“助手”工作的同時,周蒙也接觸到了很多的人工智能技術。至目前,他已經學會了如何根據不同的技術領域編寫不同的深度學習算法。
另外,在周蒙努力的時候,艾娃也毫不放松。身為環境兼礦石能源科學家,除了實時觀測分析“地球”的空氣環境和植物生長情況之外,艾娃還會經常出門,看看那些所謂的人工智能技術的各項應用,為以后回到自己的母星而做功課。
雖然一切進展似乎都進行的很順利,但是有一個問題卻始終縈繞在他們的心頭——如何穿越時間?
在日常的生活中,周蒙和艾娃并沒發現有關于“時間穿越”的蛛絲馬跡,因而,他們就把目光放在了另外的實驗室中。
然而,周蒙現在只是一個AI實驗室的助手,活動范圍受到了限制,只能在鉆研人工智能技術的同時,慢慢的等待時機的出現。
某天周末,因為外面的天氣不是太好,三人決定待在家里看些電影打發時間。巧合的是,這次馬特所選的影片正是時間穿越題材。
正當大家看的入迷的時候,周蒙輕聲的問道:“馬特,現在的技術這么先進,你覺得時間穿越真的能夠實現嗎?”
“當然可以啦!我們國家實驗室就有一個……”說到這里,馬特突然停頓了一下,眼神有些驚慌,似乎說出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咳~我的意思是,我們國家實驗室就有一個團隊,正在做這方面的實驗。我相信,以我們國家的先進水平,這個技術遲早會成為現實。”
雖然馬特的那個停頓非常讓人懷疑,不過,現在并不適合周蒙繼續追問,于是三人繼續專注于電影,似乎剛剛那個對話沒有發生過。
在幾場電影之后,時間也不知不覺得到了晚間。當吃完晚飯,周蒙牽著艾娃的手站起來,道完晚安,在馬特曖昧的眼神中進入自己的房間。
“艾娃,依據馬特那個突然的停頓,我覺得這個世界可能已經研制出了時間穿越的技術,并且就在國家實驗室中。”周蒙躺在床上對著艾娃的眼睛說。
“恩,我也聽了你們的對話,馬特當時的確很奇怪,看起來,馬特并不僅僅只是個普通的AI實驗室員工,他應該還有其他的身份。”看著自己的愛人,艾娃冷靜的分析道。
上前擁住對方,周蒙不掩興奮地說:“不管他是什么身份,最起碼我們有了回家的希望不是嗎?等回到我們的母星,我就要向你父母征求同意,盡快舉行我們的婚禮。”
對于這個話題,艾娃害羞的紅了雙頰,微微低下了頭??粗约簯阎袐尚叩膼廴?,周蒙開始情不自禁……
第二天,看著周蒙和艾娃兩人一同從房間走出來,馬特擠眉弄眼的大叫:“哎呦,你倆怎忍心就欺負我一個孤家寡人呢?”在他促狹的語氣中,周蒙趕緊吃完飯拉著馬特上班了。
在那次電影之后,周蒙就一直試圖找機會探尋其他的實驗室,或是問問身邊的同事。不過,這個實驗室似乎并沒有多少人知道,知道的人也只是有一個模糊的說法。時間流逝,周蒙漸漸地有些氣餒。
三個月后,馬特和周蒙兩人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剛進家門,艾娃就沖進了周蒙的懷里。
“親愛的,我們要有寶寶了,我好高興!”突然接到艾娃的“紅色炸彈”,周蒙傻愣了幾秒,倒是旁邊的馬特反應了過來,對著周蒙高興的道了幾聲“恭喜”。
即使反應弧再長,看到滿臉興奮的艾娃和馬特,周蒙也慢慢的露出了傻笑,抱起艾娃連續轉圈,并大聲興奮地叫道:“我要當爸爸了!我要當爸爸了!”只見一副傻子模樣,逗得艾娃和馬特忍俊不禁。
眾所周知,孕婦前三個月和后三個月都是最危險的,在這期間,周蒙向歐文上校提交了一份申請,減少了自己的部分工作。
當然,減少工作并不代表他會停止人工智能技術的學習。作為一個積極好學者,他會在家里通讀各種人工智能書籍,也會在馬特回家后向他請教和探討相關問題,并在他的實驗室中進行。
就在這樣的狀態之下,不管是理論知識,還是實戰經驗,周蒙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快速提升,可以說,在當下的人工智能學者中,如若不是為人低調,相信周蒙也是受人敬仰的著名學者之一了。
歷經十月懷胎,在一聲響亮的的啼哭聲中,周蒙和艾娃的兒子“薩伊”降生。雖然很辛苦,但為了照顧辛苦的妻子,周蒙每天晚上都會將照顧孩子的任務攬到自己的身上。
如同往常一樣,在將薩伊哄睡之后,周蒙也在旁邊的床上睡著了。
“周蒙,周蒙,快醒醒,你現在很危險!快醒醒!”迷迷糊糊之中,一陣蒼老的聲音在周蒙的腦中響起。
“誰?快出來,不要鬼鬼祟祟的!”周蒙猛地起身環顧四周,然而那個聲音沒有停止,但周圍只是一片漆黑。
“我是蒙奇,一名人工智能學者。我知道你們是誰,也知道你們是怎么過來的。你們現在正處于一場陰謀之中,而我是來幫你的。”那個聲音就在周蒙的腦海中。雖然聽起來很蒼老,現場也很詭異,但是聽得出來,說話者是一名儒雅的人,似乎也并沒有什么惡意。待冷靜下來,周蒙決定好好聽一下,看看他到底想說些什么,而且,對于他所講的“陰謀”,周蒙也很好奇。
“好吧,你說吧,我會安靜聽的。”
【未完待續】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