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gio:我留在學術圈為全人類作貢獻,而不是為某一個公司賺錢
越來越多 AI 領域的人才從學術界流向產業界,計算機科學博士畢業留在學術界的人才比例達到歷史最低點。
蒙特利爾大學教授Yoshua Bengio是深度學習的先驅之一,他認為AI學術界的人才流入大科技公司會阻礙這一領域的學術研究。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Bengio說:“科技公司挖走了很多人才,這造成了學術界人才的短缺。這對那些公司來說有好處,但對學術研究來說不是件好事。”
Bengio說他選擇留在學術界是因為他在學術屆的研究工作能帶來更廣泛的影響,他說:“我能為全人類作貢獻,而不是為某一個公司賺錢。” 歸功于Bengio教授的聲譽,蒙特利爾大學和該市的麥吉爾大學宣稱有1500名AI研究人員,人才集中度高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
深度學習使用模擬大腦神經元層的神經網絡,為最近的人工智能研究帶來了許多突破,但Bengio說,該領域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人們沒有意識到,現在深度學習的工作方式僅僅是復制了人類世界的非常膚淺的方面,”Bengio 說,“一個兩歲幼兒能理解的東西,對計算機來說卻非常艱難。”
《華爾街日報》:AI人才從學術界流向產業
谷歌公司16日宣布聘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李飛飛負責該公司一個新的AI小組,這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術明星被科技巨頭挖走的最新消息。
李飛飛,這位備受尊敬的計算機科學家在她的Facebook中寫道,她加入谷歌的原因部分是為了“民主化 AI”(Democratize AI)。近年來一些大學的頂尖教授陸續離開學術界接受工業界的技術職位,李飛飛也加入了這一潮流中。
李飛飛在twitter上表示,自己扔將擔任教師。
近年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人才從大學流入大公司的例子有,Geoffrey Hinton離開多倫多大學加入谷歌,紐約大學的Yann LeCun加入Facebook,斯坦福大學的吳恩達加入百度,卡內基梅隆大學的Alex Smola去了亞馬遜。這些研究人員中多數還保留大學的職位,但工作量減少了。
研究人員擔心,科技巨頭們正在排空大學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肩負培養下一代研究者的責任,并且在天文學、環境科學、物理學等領域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中作出著切實的貢獻。
計算機科學博士畢業留在學術界的人才比例達到歷史最低點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數據,美國的計算機科學博士畢業后選擇工業界工作的比例在過去十年中從38%上升到57%。根據計算研究協會的數據,雖然該領域的博士學位人數有所增加,但留在學術界的比例已經達到歷史最低點。
越來越多的計算機科學博士進入工業界,少部分留在大學。
這種趨勢可能對畢業后留任教職的博士生數量產生長期影響,畢竟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取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佐治亞理工學院娛樂情報實驗室主任Mark Riedl說:“人們開始質疑,大學是否在某種意義上損害了滿足未來的行業需求的能力。”
蒙特利爾大學蒙特利爾學習算法研究所主任Yoshua Bengio表示,這種趨勢在深度學習領域尤其嚴重。深度學習是一種AI技術,在諸如圖像搜索、機器翻譯、廣告投放等很賺錢的應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CMU計算機科學學院院長Andrew Moore認為,人工智能專業的學生“在公司中的價值500萬到1000萬美元是底線”。
科技巨頭們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很少有大學能夠匹敵的優勢,包括穩定的資金、大型數據集和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創造能觸及數百萬用戶的產品的激情??萍脊镜男劫Y也比大學高得多,而且包括股票期權等潛在好處。根據NSF的數據,2014年計算機和信息科學博士后的平均年薪是55000美元,而科技公司實驗室的平均年薪為110000美元。
研究人員擔心,大學的人才流失將阻礙環境科學等領域中一些迫切問題的進展。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Sue Haupt說:“我擔心這種趨勢會減緩大學和研究實驗室里的研究發現,因為我們失去了一些最聰明的人才。”該研究中心的一位頂尖研究人員被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的一個分公司Weather Company挖走。
卡內基梅隆大學應對這類人才爭奪戰的方式是允許教授在大學和公司之間來回。Moore博士假定他雇用的研究人員中有10%至20%會在任一特定的時間段“缺勤”去工業公司工作,或者去創業。他說,“我們其實鼓勵研究者在學術和產業中進出”。
包括微軟、谷歌和Facebook在內的技術巨頭里的AI專家們表示,他們正試圖通過為大學研究機構提供資金以及為學生們提供培訓機會來減輕學術界向工業界的人才流失。IBM最近成立了一個由六所大學組成的名為“認知地平線網絡”(Cognitive Horizons Network)的聯盟,根據IBM研究中心副總裁Guru Banavar的說法,該聯盟的目的是將學術界人才留在大學。上周,谷歌公司承諾向蒙特利爾大學 Bengio 博士的AI實驗室提供340萬美元資金,這是該組織行動的一部分。Facebook,百度和微軟也說他們將資助學術研究。
某些情況下,科技公司也允許他們從學術界挖來的研究人員保留大學職位。但在科技公司的任職不可避免會削減教學時間,有時也會限制于工作有關的話題的討論。李飛飛在她的Facebook博文中表示,她將繼續在斯坦福大學教書,但沒有說更多細節。Hinton博士在谷歌任職的同時也保留在多倫多大學的教職,指導著三位研究生。Facebook AI研究團隊的負責人LeCun博士本學年也在紐約大學開了一門課程,而他剛加入Facebook時在紐約大學開的課程有兩門。
康奈爾大學AI教授Bart Selman 認為:“雖然[工業界的]一些研究人員在他們的學術機構中繼續發揮著作用是好事,但對學生來說當然不是同樣的好事。”一些大學里AI相關的課程學生增加了三倍以上,使得余下的教師花在每個學生身上的時間少了很多。
【編者按】本文轉自新智元。文章來源:ft.com,wsj.com,作者:Richard Waters,Daniela Hernandez,Rachael King。編譯:劉小芹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