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武裝”智能手機,人工智能還需要再走十萬八千里

韓璐 9年前 (2016-11-07)

語音助理不給力,指紋識別爛大街……這些功能并不能成為智能手機的所謂的“賣點”。

近日,有外媒報道,三星計劃將在明年發布的新旗艦機Galaxy S8當中加入AI功能,聯想到上個月的三星收購AI虛擬助手創業公司viv事件,我們或許能夠猜到,所謂的人工智能功能,就是人工智能語音助手。

現如今,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其也成為智能手機的一大“賣點”。其中,人工智能應用又以語音助手為主,比如蘋果的Siri、微軟的Cortana、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以及亞馬遜的Alexa等。而縱觀當前智能手機市場,人工智能真的成為了智能手機的“賣點”嗎?在鎂客君看來,就國內而言,相對于智能手機的其他方面,人工智能“賣點”并沒有成為一大利器的實力,最多只能算是錦上添花。

AI性能不達標,人工智能的關注度不高

在中國,包括蘋果、三星、華為、小米在內,智能手機的市場格局已基本定型。作為一個用戶,若是打算購進一臺手機,他會對各家手機的各個方面進行比對,以挑選出最符合自己心儀和需求的手機。

但是,不管是做何種考慮,手機所加載的人工智能并不在用戶的考慮范圍之內,或者說極少考慮,而在手機實體店內,導購員在介紹一款手機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對其中的人工智能技術加以強調。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作為一種手機本身自帶的功能,人們對此的關注度并不是太高。

比如說蘋果的Siri,作為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的產品,從2012到現在,歷經4年多時間,Siri依然沒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人工智能語音助手,淪落為一個人們用來調侃解悶的對象,不得不說,這個結果實在是太失敗了。與之相對的是蘋果手機的銷量,至今,蘋果的銷量一直位于全球前三名,每一次iPhone的發布都會掀起新一輪的“賣腎”熱潮,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其中最為吸引消費者購買的永遠都不是Sir等人工智能功能,而是OS操作系統的簡便以及蘋果的一些創新因素。

AI參與者太多,智能手機同質化過于嚴重

作為智能手機本身的一項技術,若是人工智能技術夠強大,其也是可以成為一個“賣點”的。但是,以目前的水平來看,加載在智能手機上的人工智能技術并不夠完美。而且,重要的是,由于技術的大同小異,加載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手機正在逐步同質化,從而也進一步弱化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光輝。

就比如指紋識別,該技術屬于人工智能模式識別的一種。當初,是iPhone 5s與指紋識別的結合帶動了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如今,三星、魅族、小米等多家手機制造商都在手機上運用了指紋識別技術。當初,指紋識別成為了iPhone 5s手機的一個亮點,而如今滿大街的指紋識別智能手機已弱化了iPhone的這一人工智能技術。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作為一項人工智能技術,如果性能不夠突出的話,它就不能為人們所關注。另外,若是在性能強大的同時,又能夠突出自己本身的特色,且難以為他人所復制,那么,作為一項技術,人工智能也將成為智能手機的一個真正“賣點”。

AI作為附件,開拓領域不夠寬泛

說起人工智能與智能手機的結合表現,八成以上都體現在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其余就是攝像機中的人臉識別技術、指紋識別技術以及一些鮮為人知的功能。在某些層面上,這些應用在提高智能手機更加智能化的同時,也限制了智能手機的進一步發展。

事實上,人工智能能夠與智能手機結合的點并不僅僅只有這些,從用戶的需求、行為習慣出發,我們可以發現人工智能與智能手機更多的契合點。比如智能手機可以依據用戶的實時位置,然后為用戶提供周邊的飲食娛樂信息;能夠為我們提醒并顯示重要郵件或是信息,并自動輸入一些回答,免除了我們點擊屏幕和打字的過程;當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的時候,加載了人工智能的智能手機能夠為我們自動搜集資料并做出總結等等。如此一來,智能手機與人工智能有了而更多的契合點,在智能手機變得更加智能化的同時,也大大便捷了人們的生活,由此一來,人工智能也就成為了智能手機的一個真正“賣點”。

語音助理不給力,指紋識別爛大街……目前,這些所謂的人工智能技術,并不能成為智能手機的所謂的“賣點”。一個技術想成為智能手機的“賣點”,在性能完善之前,就是對于人們需求的滿足,最后才是自身特色的展現。如今,人工智能與智能手機的結合范圍還是有點過于狹窄,在挖盡心思研制多種人工智能技術、思考如何將其融進智能手機的時候,手機生產商不如從人們使用手機的習慣著手,看看哪個地方是人工智能可以代替的,并且是能夠起到大作用的。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