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了自主意識,機器人陪你侃天侃地!

韓璐 9年前 (2016-11-05)

隨著神經網絡的發展,機器人擁有意識將不再是幻想。

擁有了自主意識,機器人陪你侃天侃地!

近幾年來,隨著多不人工智能影視劇的播出,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機器人是否會有意識”的話題再次被人們拿出來,成為社會的關注熱點以及AI研究者的人生目標。目前,機器人已經可以跟人類自然的語音交互,也能夠根據人類的指令完成一系列任務,但是,這些作為都是研究人員寫進程序里面的,一切都還在設計者所規劃的框架里面,并不是機器人自主的行為。那么,如果機器人有了自主意識,它們能夠帶來怎樣的變化?

擁有了自主意識,機器人陪你侃天侃地!

當機器人有了意識,人類將變得更懶

研究員們為什么鉆研人工智能技術?除了對于技術的狂熱,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比如現在智能家居中的智能音箱,通過它,人類只需說幾句話的功夫,其就可為人類完成所有的事,再比如無人駕駛,一出來就打著解放人類雙手、減少車禍、讓人類更安全的旗號。此外,還有許多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但是,仔細觀察的話,我們會發現,不管是哪種行為,人工智能都是根據我們的語音或是行為來進行下一個動作,從這方面來講,加載了各類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人并不具備自主意識。

一個不具備自主意識的機器人已經能夠讓人類患上懶癌,那一個擁有自主意識的機器人不得進一步弱化人們的各方面的行動力。以白領機器人為例,每當開始一天的工作,它們會自行梳理出一天的工作,然后利用各項性能,按部就班的對文件進行處理、對下級進行工作安排。

擁有了自主意識,機器人陪你侃天侃地!

其實,這樣的工作哪怕是無自主意識的機器人也是可以完成的,但不同的是,相對于無自主意識的機器人,自主意識可以讓機器人自行動作,在擁有智商的同時,還能夠具備情商等“軟件”,這使得他們能夠代替人類進行談判等生意場上的硝煙戰爭。并且,借助于物聯網、云服務的強大,在談判過程中,機器人能夠隨時查詢相關信息和進行大量的分析工作,在掌握全面信息的基礎上,談判也相對變得高效。鑒于一些人對于機器人的不感冒,人類員工也有著存在的必要,不過在機器如此高效率的陪襯下,人類則會因為無用武之地而變得越來越懶。

擁有了自主意識,機器人陪你侃天侃地!

當機器人有了意識,社會矛盾將減少

在《但丁密碼》中,為了減少由人口增多而帶來的對于自然環境的破壞,富翁佐布里斯特就研制了一種病毒,一旦將之投入水中,其便可以在很快的時間內殺死一半的人類。但說到由人口增多而帶來的影響,可不僅僅只是自然環境的破壞,更多的是社會或國家之間的矛盾,比如貧富兩極分化、國家之間對于資源的爭奪等等。

對于一些國家矛盾,有自主意識的機器人還是有些無從著手,但對于某些社會矛盾,其還是能夠起到一定作用的。比如因重男輕女觀念而造成的男女比例過大問題,性愛機器人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借助于性愛機器人,不能夠找到伴侶的單身人士可以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得到滿足,以緩解內心的陰郁,從一方面也有利于社會安定。不過,當前的機器人并不能滿足于這個條件,個中原因就是自主意識的缺少,在一個家庭中,即便沒有主人的命令,有自主意識的機器人能夠自行洗衣做飯,在與主人交流的時候,其可以通過物聯網獲得足夠豐富的談資,并且還能夠形成自己的見解,同時伴有豐富的表情、多樣的肢體動作以及不同的語調,讓整個交互過程顯得更為流暢自然。尤其是在啪啪啪過程中,有自主意識的性愛機器人可以更好的與主人進行調情,也更容易配合主人的節奏,而不是如同死魚一般任由主人擺弄。

擁有了自主意識,機器人陪你侃天侃地!

結語

隨著人工神經網絡的發展,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術正在迅猛發展。比如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其準確率已經達到了97%,而在今年6月份,科大訊飛的CEO胡郁也預測,再過四到五年的時間,語音識別系統就能跟人的整個感覺完全一樣。

看著語音識別技術的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其他人工智能技術也能夠無限接近于人類的標準。鎂客君覺得,在附屬技術發展逐漸完善之時,機器人的自主意識也能夠被研究人員挖掘出來。事實上,有些機器人已經擁有了基本意識,此前,來自紐約倫斯勒人工智能和推理實驗室的科學家在Selmer博士的帶領下進行了一個實驗,實驗對象為兩臺啞巴機器人和一臺正常機器人,而它們也并不知道誰能夠說話,研究者們問哪兩個吃了啞巴片。只有一個大聲喊出了I don't know(我不知道),而在辨識出自己的聲音后,它又補充道:Sorry, I know now. I was able to prove that I was not given a dumbing pill。經過這個實驗,證明了它擁有簡單的自我意識,同時它還表現出了良好的教養。

擁有了自主意識,機器人陪你侃天侃地!

當然,隨著自我意識的出現,人們難免也會擔心擁有意識的機器人是否會傷害人類。其實,這個問題有很大一部分責任是落實到人類身上的,畢竟機器人的言行都是以人類為模具。就像微軟的聊天機器人Tay,上線幾個小時就學會了人類的污言穢語,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人工智能與人類之間的一個聯系。因而,“殺手機器人”這個問題,只要人類能夠對機器人進行正確的教導,時刻關注其周邊環境,“殺手機器人”或許永遠不會出現。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