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叫苦VR AR資本寒冬,看看人家是怎么落地掙錢的!

鎂客 9年前 (2016-10-24)

同樣是搞VR AR的,你還在四處求融資,人家早就悶聲發大財了......

在今年年初資本的快速催熟下,大量的VR/AR“種子”企業誕生,無數的創業者及企業不斷涌入這個行業中,各種VR/AR相關的發布會、沙龍、聯盟、產業基地也層出不窮。整個行業也開始呈現一種浮躁的氛圍。

還在叫苦VR/AR資本寒冬,看看人家是怎么落地掙錢的!

這種“非理性繁榮”是不可能持續的,今年5月,證監會叫停上市公司的跨界定增,其中就包括VR/AR領域。這一舉措對那些處于非理性瘋狂中的上市公司的投資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大量公司或被迫撤出,或轉而投資海外 VR /AR企業。同時由于VR/AR前期過于虛火,估值普遍偏離自身價值,所以機構也對VR/AR行業投資變得異常謹慎,甚至不再將其作為主要投資方向。整個行業開始進入資本寒冬,這對于處于產業初期、缺乏造血能力的VR/AR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不少企業由于融不到下一輪投資,正處在關停的邊緣。

走,去做to B 的生意

對于寒冬中的 VR/AR 企業來說,只有兩條路是可行的:

1、融資,靠to VC的模式(投資人包養)繼續活下去;

2、找到自我造血的辦法,自己養活自己。

目前VR/AR消費級硬件仍未普及,用戶基數太少,消費市場還未成形。在這種情況下,很多 VR/AR 公司,尤其是硬件、內容類的公司,在半年到一年內仍看不到自我造血的可能,這時候,他們要么考慮想辦法進一步融資,甚至犧牲掉一部分估值,以此支撐到融資行情變好,或 VR/AR消費市場蘇醒。但殘酷的是,VR/AR的融資正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大量 VR /AR創業公司都開始轉型,去尋找能賺錢的業務方向。對他們來說,暫時放下 C 端,轉而走向 B 端,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

還在叫苦VR/AR資本寒冬,看看人家是怎么落地掙錢的!

在產業發展前期,VR/AR行業應用可通過B端分發平臺及成熟行業客戶承擔相應成本,培養用戶習慣,同時也能為開發者提供相應現金流以保證其運營及持續創作。這對于目前的VR/AR企業是極為重要的——VR/AR行業的后天很美好,但今天卻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只有獲得了 B 端業務的供血后,才有機會活到春暖花開的那天。

把目光投向行業市場,VR企業的出路更多,需求也更明確

行業應用市場一直在朝著高效率、低失誤、低人力成本的方向發展,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痛點問題如今可以借助VR/AR技術得到改善,這也為VR/AR企業提供了新的機會。

著名行業顧問Tim Bajarin也表示:“介于早期利基市場與大規模市場普及之間的第二階段,通常會有企業在特定的領域中嘗試應用這些新興技術。而當前的VR/AR領域正處于這個第二階段。”

在工程、旅游、醫學、房地產、教育和制造等行業中,市場機遇在短期內將會變得非常具體。VR/AR技術在這些領域具有獨特的應用價值——通常這些應用領域由于存在安全顧慮或成本過高等問題,因而有對VR/AR有著強烈的需求,市場前景巨大。

VR/AR+垂直產業應用,實現率先落地

一些VR/AR硬件公司也開始選擇避開 C 端市場,面向 B 端市場做更精準的售賣。如zSpace就從“VR+教育”的思路切入,率先推出VR教育一體機及zSpace300 VR一體式桌面教育解決方案。目前在美國本土已有上萬的學生正使用zSpace STEAM實驗室課件進行學習。

還在叫苦VR/AR資本寒冬,看看人家是怎么落地掙錢的!

國內的北京微視酷科技也推出了IES沉浸式課堂系統,也是中國第一個能夠真正應用于教學的VR教育系統。微視酷VR課堂公開課在中關村二小、體育館路小學等開課以來,包括央視在內的媒體都予以跟進報道,反響強烈,并且已經實現持續盈利。在VR教育內容方面,也有波爾科技、愛徒教育等企業開始進行專業VR教育內容開發,并取得不錯的成績。

還在叫苦VR/AR資本寒冬,看看人家是怎么落地掙錢的!

在家裝領域,美屋365通過VR技術為每個家庭打造一間“還原真實”的居所,在施工開始之前就可以體驗到各種設計方案的實際入住效果,便于用戶做出正確決策。美屋365還針對用戶的購買習慣--場景化消費,以VR軟裝設計系統為核心,連接線上家居商城、線下VR家居體驗館,把消費者、設計師、家居廠商連接在一起,建立一個 VR 家居產品電商平臺。目前美屋365已經通過收取家裝設計費、房屋建模費、家裝銷售分成等實現盈利。

此外,威阿科技的VR軍事培訓、上海曼恒的VR工業應用等、贊那度的VR+旅游、0glass的AR+工業維修等模式也都已經開始落地。

行業應用提出方案定制需求,生態型渠道開始形成

由于行業應用產品及方案都講究“門當戶對”,往往事按需定制產品,所以VR/AR行業應用開發商在通過to B業務實現盈利的同時,自身也成為VR/AR硬件及內容廠商的新型“生態渠道”。

其中VR體驗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中國的VR體驗店已經超過4000家,僅在2015下半年,VR體驗店就創造了近2億的產值,B端硬件分銷產值近7億元,同時為VR內容商提供大量的內容銷售分成。對于目前的VR/AR硬件、內容廠商來說,給線下體驗店做產品、內容開發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在保證現金流的同時 也能獲得C 端用戶的體驗反饋,保持對消費市場的敏感度。

還在叫苦VR/AR資本寒冬,看看人家是怎么落地掙錢的!

再舉個例子,世界名牌電梯廠商蒂森克虜伯公司推出了可預測電梯的維護的MAX服務,并采用AR設備幫助蒂森克虜伯公司技術人員“更安全的完成工作,且高效的分類服務需求并提供遠程向導。”僅僅這一項目就為微軟Hololens眼鏡帶來了24000臺的銷量。

而在醫療、教育、旅游等領域,各公司及機構端對VR/AR產品也有很大訴求!雖然相較于C端市場,行業應用的體量雖然小,但其需求明確,買賣速度更快。而眾多VR/AR硬件、內容企業也將通過這種新興渠道,獲取新的訂單。

總結:

在目前階段,VR/AR企業在通過做行業應用可以獲得營收,實現自身造血的同時,也能 積累自身經驗,更好的沉淀底層技術。同時,有了 B 端業務的供血后,企業也就擁有更大的緩沖空間,可以穩坐釣魚臺,耐下心等待VR/AR C端市場的蘇醒。當然,如果能接到阿里巴巴Buy+這樣的項目,對公司的品牌也會有極大的提升。

做 to B 生意的VR/AR企業不僅自己能完成一部分造血,也更容易得到資本的青睞。畢竟,國內眾多投資機構都是更加看好那些“離變現最近的公司”。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各路“VR/AR+”在自身實現落地的同時,也在成為帶動眾多VR/AR硬件、內容企業的出貨的新渠道,推動著行業的發展。那么硬件、內容廠商們如何尋找VR/AR行業應用開發商進行對接?VR/AR+垂直行業生態模式又如何構建呢?

由深圳思銳達傳媒舉辦的“2016中國VR/AR產業高峰論壇”將于10月27日在圣淘沙酒店翡翠店(1號線桃園站B出口)召開,本次論壇以“VR/AR大破局——從技術應用到落地案例”為主題,屆屆時炬芯、Zspace、微視酷、優立中國、美酷VR、波爾科技、美屋365、超級隊長、高通、3Glasses、Nibiru、Meta等產業領軍企業共聚一堂,展示最新VR/AR核心技術,探討教育、游戲、主題公園、房地產等行業對VR/AR產業的需求和應用落地案例,讓觀眾了解to B應用的落地有效模式,助力到場參會企業破局VR/AR,實現產業落地!

此外,現場還有3Glasses頭盔大獎等你來領取,還在等什么,快來報名吧!

附議程如下:

還在叫苦VR/AR資本寒冬,看看人家是怎么落地掙錢的!

報名:http://www.huodongxing.com/event/9349722551200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