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AI式物流將“消滅”快遞小哥
當前,快遞小哥是個龐大的就業人群,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他們終將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近日,世界最大快遞承運商與包裹遞送公司UPS又和另一家初創無人機制造公司CyPhy Works合作,并于上周四測驗了無人機快運的可行性。CyPhy的PARC(它在八分鐘之內飛行三英里,約4828米)從馬薩諸塞州的Beverly飛到了Children's Island,將一個哮喘吸入器順利送到了島上一個孩子手里。
但是,在物流行業,其AI程度可不僅僅只是無人機送貨這一點,還有很多當前已發生或未挖掘的“彩蛋”正在等待著我們。以電商平臺為例,跟著鎂客君,一起看看高自動化的物流行業將是何種風景?
從下單到裝運,機器人幾乎全包了
小李在購物網站看中了一件大衣,然而關于型號她有一些疑問,便命令語音助理打開了與商家的對話框,輸入自己的問題。原本小李以為要等一會兒才能得到商家的回復,但問題發出去沒有幾秒鐘,一條回復就“甩了”出來,緊接著,小李與商家進行了有關衣服細節的反復討論,最終敲定了衣服的訂單。
但是,令人咋舌的一幕發生了,在最后敲定訂單的時候,網絡對面的商家回復:“您好,我是xx店鋪的聊天機器人客服小x,請對我的服務進行評價,以助我進行提升,更好的為您服務!”偶買噶,原來,剛才一直與小李進行細節探討的竟然是一個聊天機器人,而且,整個聊天過程毫無任何違和感!
機器人HITACHI
機器人Kiva
在訂單完成后,該聊天機器人通過云平臺將訂單信息發給了倉儲中心負責商品搬運、挑揀的機器人。以現有的物流機器人作比,就是亞馬遜于2012年啟用的Kiva機器人以及日本日立公司的HITACHI機器人組合式:在獲悉訂單后,Kiva機器人將裝有訂單商品的貨架搬運至HITACHI機器人面前,再由HITACHI機器人取出貨品,并將其從管道投遞給裝箱員工。
人類員工將打包好的快遞箱放入流水線,其盡頭是大型裝運機器人在等候??催^韓國綜藝節目《無限挑戰》“極限兼職”特輯的人都了解,將快遞裝進集裝箱是一件重復性高、非常辛苦的工作,不僅需要很好的體力,還要能夠裝的緊密,以防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松散搖晃而造成損壞。不過,在實現高自動化的時代,裝車工作將被機器人所取代,它們會以精密的計算能力推算出每個包裹放置的最佳位置,并且可以24小時無間斷的工作,大大提高了裝車的效率。
別樣的“送貨上門”服務
由于小李是住在另一個相隔很遠的城市,因而不能直接用無人機進行“送貨上門”服務,需要貨車先行將貨物運送至其所在城市的集散中心。在倉儲中心的裝運機器人將貨物裝箱完畢后,“幽靈”貨車會自行將車門關閉,直接出發。是的,你沒看錯,這真的是一輛“幽靈車”,因為它是無人駕駛卡車,并沒有任何駕駛員,有的只是一系列的人工智能技術。
遵循系統內部提前錄入的地圖,在四通八達的公路上,無人駕駛汽車將會一路無阻、安全的將貨物送至城市的集散點。接著,裝運機器人會將貨物從集裝箱內取出,放入按地區分類的貨架,等待送貨無人機的到來。
經過幾輪的等待,小李所購的大衣終于被裝上了送貨無人機的貨倉。按照系統內置路線,在計算機視覺、傳感器等技術的協助下,送貨無人機能夠靈活地穿梭于城市的高樓大廈之間。此外,在到達目的地還有將近三分鐘的時候,搭載了通信技術的無人機會提前通知收貨人準備接收貨物,不放過一絲一毫可提高效率的機會。
那時,由于送貨無人機的普及,房產商在建筑高樓的時候會在其中一扇窗戶前搭建一個平臺,如此,哪怕是住在高樓大廈,用戶也可直接在家等待“送貨上門”。
三分鐘前,小李收到了無人機發送的信息,并早早的在窗前等待,三分鐘后,裝有大衣的送貨無人機平穩的停在了小李家窗戶前的平臺上。然后,無人機通過與公安部數據連接的人臉識別系統掃描小李的面部(還有聲紋識別、眼球識別等多種方法),只有確認收貨人無誤,它才會將貨物從貨艙內放出,也省去了簽收的繁瑣。
然而,這次物流過程并沒有結束。在貨物送達后,送貨無人機中所搭載的聊天機器人會要求小李進行快遞反饋,進而通過語音識別與自然語言理解,正確理解用戶的反饋,并將信息返還給物流中心,以幫助自動化物流進行更好的提升。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