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中)
背靠國家政策,智能硬件中游產業鏈面臨利好局面。
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制定的《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的內容分析,我國當前的智能硬件市場同時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其中,產業鏈中游的問題主要是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創新支撐體系不健全等。
在文件發布之后,對于現狀和未來,智能硬件的產業鏈中游有將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智能硬件中游產業鏈呈現病態發展
智能硬件的中游即硬件生產商、解決方案提供商。單從技藝上看,我國的硬件生產水平較于國際來說還是不錯的,這一點從富士康成為蘋果最大代工廠可以看出來。但是,從整體情況來看,我國智能硬件的產業鏈中游整體呈現出一片病態發展。
低技術門檻,導致市場混亂。相對于產業鏈上游的CPU等核心技術,中游的硬件生產主要涉及工藝等方面,技術門檻也就降低很多,進而導致了市場的一種混亂。
比如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該領域一直是專業無人機廠商難以觸及的地方。根據相關媒體所搜集的資料,縱觀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的無人機銷量,排名前5名的皆是一些在主流科技圈聞所未聞的品牌。其中,美嘉欣MJX R/C憑借月銷量9334臺占得榜首,而大疆DJX卻以3361的月銷量屈居第10。由此,我們可了解到一個事實:物劣價廉的玩具無人機廠商正在聯合起來,以強硬的姿態逼迫專業無人機從消費級市場節節敗退,顯現出一種不良發展趨勢,拉低了整個行業的技術標準。
產品標準、創新因素的缺乏,導致同質化現象嚴重。有時,一個產品最大的成功在于“創新”因素,而這正是我國當前智能硬件市場所缺乏的。上上周,鎂客君去第二屆國際服務人及智能產業展走了一遭,看完之后鎂客君的內心是相當的失望。不管是功能,還是外觀設計,多數參展的機器人都呈現出一種“同質化”的趨勢,有些甚至達到了90%以上的相似度,并不具備個性化。
另外,由于缺乏明確的產品標準,似乎只要外形似人、會說話就可以被稱為“機器人”。但是,不客氣地講,如果只是擁有了一副與人類相似的外表,并會一些淺層的語音交互,那并不能夠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充其量只是一個“放大了的人型玩具”,智能程度遠遠低于人們的需求。
政策出臺,中游產業未來之變
一個政策必然會帶來一個產業的變化。在智能硬件的中流廠商的眼中,政策是對他們未來走向的一個指引,也是一種保障。
政策:面向價值鏈高端環節提高智能硬件產品質量和品牌附加值,加強產品功能性、易用性、增值性設計能力,發展多元化、個性化、定制化供給模式。
根據以上政策內容,在未來的兩年內,國家期盼智能硬件能夠呈現多元化發展,而不是一味地進行模仿,而這就是未來廠商需要銘記在心的一條規則。
前文中也講過了,對于一個智能硬件產品而言,創新是一個關乎“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如果只是簡單的跟隨大流,那樣的產品終將被拍死在沙灘上。當前,智能硬件市場的病態發展正在逐漸蔓延,此時這一政策的下達,首先起到的就是抑制的作用,以防勢態發展到不可控制的程度;其后則是對當前中游廠商的一個鞭笞,強行拉回他們的“歪心思”,引領其走向正確的道路,也是對當前智能硬件市場的一個挽救和完善。到那時,市面上的機器人將不再千篇一律,呈現百花齊放之勢。
政策:研究制定智能硬件技術標準及應用規范體系,并在相關產業團體進行試點以完善標準。建立具備標準符合性、安全可靠等屬性的產品檢測平臺。
不管哪一個行業,“標準”都是其能夠健康發展的倚靠,一個沒有標準的行業,就如同一個沒有領導者的國家,自由散漫只能走向死亡。
對于智能硬件這一新興行業,要想其在一天之內制定出行業標準是不可能的。該專項行動為行業標準的定制規劃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套路”,如果沒有其他突發狀況的干擾,只要相關部門、民間組織等按著該套路走下去,智能硬件行業標準的建立完全指日可待。屆時,所謂的“山寨智能硬件”的生存空間或將遭到打壓,一反當前的猖狂氣焰,而混亂的市場競爭也會隨著消散。
政策: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框架下成立智能硬件工作組,編制產業發展白皮書,為產業發展和決策支撐提供服務。
一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產品、資金和市場這三大要素。在市場方面,如果只靠廠商進行自我摸索,走彎路肯定是在所難免,這時候,政府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在行業發展上,市場形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影響,既如此,對于行業的發展,政府也有著極大的發言權。依靠手中豐富的資源,政府對于當前市場走勢的判斷還是比較客觀、具有可信度的,在中國這樣一個國情特殊的國家里,這份白皮書就是一個行業發展最大的靠山和保障。
依照這份白皮書中的數據和未來走勢,中游廠商能夠及時調整商業模式和運營策略。隨著一家家廠商進行正確調整,整個產業鏈生態也將隨之變化,走向健康。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