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市場失利,蘋果重整旗鼓全面升級
在全面升級后,它有了哪些產品優勢?
在今年的WWDC大會上,蘋果更新了智能家居解決方案HomeKit,在最新的iOS 10系統中,用戶將可以通過Home應用實現所有兼容HomeKit平臺的智能家居設備的管理,而不用再針對每一款家居產品都單獨安裝一個App,省卻了手機上操作的繁瑣。
其實,早在2014年的時候,蘋果就推出了HomeKit套件,正式涉足智能家居領域。然而直至此次大會之前,HomeKit就如同人間蒸發一般,兩年來毫無動靜。不過,也正是在這兩年的蟄伏中,蘋果發現了HomeKit的一個缺陷——缺乏有效的中央樞紐,隨之作為智能家居控制中心的Home也就應運而生了。
那么,Home到底是如何進行控制的呢?舉個栗子,當你回家的時候,已連接HomeKit平臺的智能門鎖可以通過Home應用隨時與你的iPhone交流位置信息,從而在你靠近門的時候,自行開門,不需要你再進行從兜里掏出鑰匙等一系列動作,方便至極。
不過可惜的是,不管是布局上,還是市場上,蘋果終究還是慢了那么一步。
國外四大巨頭互撕,國內魅族掌控
本月,知名市場調研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發布報告稱,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在2022年達到1220億美元,2016-2022年年均增長率預測為14%。面對前景如此利好的智能家居市場,那些科技巨頭們又怎能按下那騷動的心?
一說到智能家居市場,大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基本瓜分了國外智能家居市場的四大科技巨頭,分別是谷歌、微軟、蘋果和亞馬遜。如果非要給他們來個排序的話,亞馬遜的Echo音響無疑是第一名,其次就是谷歌的Google Home、微軟的AllJoyn平臺,而蘋果的HomeKit平臺由于自身布局的落后,只能位居第四。
此外,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tatista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1300億元。面對如此誘惑,又或許是國外市場的競爭力太大,蘋果轉而將一部分目光放在了中國。
本月16日,蘋果CEO庫克發微博表示在富力地產部署HomeKit的樣板間。
然而,蘋果的如意算盤又打錯了,因為如今國內的智能家居市場幾乎已經被魅族所布局。在2015年1月28日,魅族就正式宣布攜手家電巨頭海爾、科技巨頭阿里巴巴,以打造智能生態圈,目前也已經有了非常高的完成度。在蘋果剛剛起步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的時候,魅族的LifeKitHouse智能家居樣板房已經于今年5月30日在Airbnb上線內測了,并且,在擁有阿里巴巴大數據的基礎上,魅族的智能家居平臺也許更適合國人的需求。
看到這里,或許有不少人已經認為蘋果要玩完了。但是,只要擁有了準確地定位,以及優質的產品性能,哪怕起步再晚,蘋果也是有資本來爭一爭的。
產品升級,蘋果重整旗鼓
在意識到產品的缺陷、經歷一次市場失利之后,蘋果鄭重的在WWDC大會上發布了HomeKit 平臺的升級版。在升級之后,蘋果都有了哪些優勢?
第一個就是操作方式的提煉。這其中包括兩個方面,分別是語音識別技術與手機應用的整合。
這兩個方面應該不需要多加的贅述了。蘋果的語音助手Siri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可任揉任搓的“傲嬌阿姨”了,其語音識別毫不遜于微軟的Cortana以及Google Now,也比亞馬遜的Alexa強太多。
而在操作上,此前用戶使用蘋果的HomeKit平臺時,必須要通過另外的軟件來操控第三方應用,相比于亞馬遜的一個Echo融合式音響,蘋果的這種操作實在是太過于繁瑣,很容易令用戶喪失繼續使用的欲望。幸而這次升級將所有的操作都放在了一個應用上,將自己的劣勢成功轉換。
其次是第三方商家的平臺接入。這是一個很矛盾的點,因為在商家接入方面,蘋果擁有一套很嚴格的規章制度,比如一些外部硬件合作廠商為了符合蘋果的標準、獲得認證 ,不得不參與HomeKit相關產品的研發、銷售等,以致于蘋果的HomeKit平臺目前只有17家第三方應用(如上圖所示)。這個數字相對于亞馬遜的30多家和谷歌的70多家而言,競爭力實在沒看頭。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也是蘋果的一個優勢所在。為什么蘋果的規格要這么嚴格呢?不就是為了保證智能家居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用戶體驗。雖然以目前的形勢來看,用戶并不太關注這方面,但是從長遠意義來講,這會是智能家居行業的一個關鍵,畢竟作為物聯網的一部分,就要承擔網絡的風險。
最后則是移動終端的準確定位。與谷歌、亞馬遜等不同,蘋果的應用終端是放在手機上的。在用戶共享上,Echo可接受家庭每個人的“使喚”,而蘋果手機只能限制于個人,這也就避免了過多的“同質相爭”的局面。并且,蘋果應該是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多的手機,而這些蘋果用戶就是蘋果智能家居的一個隱形消費群體。
此外,移動終端還有一個好處。想象一下,當你用完洪荒之力,想回家舒舒服服的泡個澡的時候,提前通過蘋果手機上的Home控制家里的浴缸與水龍頭,而不是回到家再下命令,不僅節省了時間,也擁有了更好的用戶體驗。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