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次次的專利申請看蘋果的AR、VR布局

巫盼 9年前 (2016-07-07)

無論是收購公司、申請專利,還是儲備人才,蘋果這些“旁敲側擊”的小動作明顯的暴露出他們在AR、VR領域的野心。

從一次次的專利申請看蘋果的AR、VR布局

iPhone銷量下降、中國市場份額萎縮,蘋果最近日子真的不是很好過。不知道是不是準備為iPhone 7攢人品,就連今年最火的VR和AR,蘋果也沒宣布什么大的動作,依然保持低調,只是默默的在外圍玩起了收購,申請專利之類的“小動作”。

專利狂魔蘋果如此“苦心孤詣”是為了什么?

近日,蘋果又獲得一項和AR、VR相關的新專利,根據專利內容的描述來看,這次的應該是一個關于高視場的增強現實顯示屏。在專利說明中,該專利被描述為“頭顯的外圍設備”,一種使用類似于光波導技術的AR顯示器形式,使得從原點到終點之間光束反射的信號損耗達到最小。當圖像從離軸源文件中投射出來,最后通過透明物質(護目鏡或薄片)進入視線。

從一次次的專利申請看蘋果的AR、VR布局

蘋果在近幾年申請過多個和AR 、VR相關的專利,包括可調節視覺模塊的護目鏡、識別用戶頭部動作姿勢以及手勢動作的技術等等。蘋果對于申請專利的執著,也不是空穴來風的。從近幾年的智能手機專利現狀來看,專利之爭便是市場之爭。蘋果、三星、華為以及國內的手機廠商現在都面臨著錯綜復雜的專利侵權訴訟,專利既是是對產品研發者的知識產權的保障,也是這些公司“勾心斗角”的主要工具。

對于新興的虛擬現實行業來說,專利在手,將來興起的市場我就可以分一杯羹。尤其是對于一些想要擴展市場走向全球的公司來說,專利是護身符也有可能是攔路虎,關鍵就是在于這項專利是我在你手中還是旁落他人。

收購!收購!再收購!蘋果布局AR和VR

蘋果如此執著于關于VR和AR專利的申請,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對這個新興的行業的密切關注。然而不僅僅是專利,小編帶你回顧一下那些年,蘋果是如何暗搓搓的布局VR和AR。首先就是馬不停蹄的收購與面部識別和動作捕捉等技術相關的增強現實公司:

2010年,蘋果以2900萬美元價格收購瑞典面部識別技術公司Polar Rose。

2013年,蘋果以3.45億美元收購了PrimeSense公司,PrimeSense專注于開發實時3D運動捕捉技術,他們曾為微軟Xbox Kinect設計了第一臺動作感應器。

2015年3月,蘋果以3200萬美元收購德國增強現實技術公司Metaio。這樁收購中,蘋果吞獲得了171項與AR相關的全球專利。

2015年5月,蘋果收購了專門從事增強現實和機器視覺解決方案的虛擬現實初創公司Metaio, Metaio的產品Metaio Creator可以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創建AR景象。

2015年8月,蘋果收購了擁有實時面部表情追蹤技術的Faceshift。

2016年1月,蘋果收購了研發面部表情分析工具的Emotient。Emotient通過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技術來分析人類表情。

2016年初,蘋果收購AR公司Flyby Media。Flyby此前可和谷歌的Project Tango項目合作,是一家研究室內定位和導航、無人機自動導航、無人駕駛汽車以及頭戴式顯示系統追蹤等技術的公司。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蘋果靜待市場成熟

在申請專利和收購上下功夫還不夠,蘋果還在不斷的招聘挖掘行業內的人才。2014年12月,蘋果就開始招聘有經驗AR和VR技術工程師,之后還挖走了微軟HoloLens音效工程師主管Nick Thompson,以及雇傭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虛擬現實專家Doug Bowman博士,儲備了這么多人才,蘋果也是蠻拼的。

不過截止到目前,蘋果在虛擬現實領域唯一公開的進展,只有去年年底,Apple Music與VR工作室Vrse聯合為U2樂隊打造了一款360度虛擬現實音樂視頻《Song for Someone》。

從表面上來看,科技巨頭蘋果是非常低調和冷靜的圍觀競爭對手布局VR和AR,但是無論是收購公司、申請一系列的專利,還是儲備招攬技術人才,蘋果這些“旁敲側擊”的小動作還是很明顯的暴露他們的野心。不過,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現在的VR和AR行業還處在起步階段,蘋果如此低調,也表明了自己對這個行業的重視和謹慎,誰也說不定哪天蘋果就憋出一個大招,甩出一個比微軟HoloLens還牛X的產品出來。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