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尚且發生車禍,谷歌如何保障無人駕駛安全性?
近日,以安全性為出發點的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亮相法國巴黎,吸引了不少參會人員的眼球!
當地時間7月2日,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在法國巴黎的Viva科技大會上亮相。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可以探測周圍環境,無需人工輸入便可進行導航。自開始進行道路測試以來,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累計里程已經達到了241萬公里。
讓計算機取代駕駛員
谷歌是最早開發無人駕駛的企業之一。從2009年開始測試到2015年,共有55輛谷歌自動駕駛汽車進行上路測試,測試總里程達到130萬英里(約合209萬公里)。
其實在一開始,谷歌的無人車還不是現在的樣子。起初,谷歌無人車除了配備一個駕駛員,以防情況有變的時候能夠接管汽車,還有一個在后方監控著導航計算機的技術人員,從原理上講類似于現在的“自動駕駛”。
但在2013年的實驗中,一個現象的發現讓谷歌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策。為了對無人車的性能等指標進行實時監控與測試,谷歌當時決定讓部分員工坐無人車上下班,然而遠程攝像機記錄的畫面顯示,在將汽車控制權交給計算機后,竟然有不少測試員在方向盤后面呼呼大睡,這完全與谷歌當時的設想相悖。
出現這種情況后,谷歌的工程師們決定拋棄以往的技術方向,轉而選擇讓計算機完全取代方向盤后的駕駛員。因為在他們看來,面對突發狀況時,那些處于分心狀態的駕駛員未必能比計算機系統的反應速度更快。
于是,谷歌的工程師們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測試車輛:沒有方向盤、剎車踏板和加速器,行駛速度只有25英里/小時。另外,為了最大程度得保護行人,工程師們還在車的外部增加了厚厚的泡沫,并將擋風玻璃的材質改成了塑料。
關注自行車監測
眾所周知,谷歌公司每個月都會為其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公布一份報告。近日,谷歌發布了6月份的報告,其中值得令人關注的是,報告中對很多無人駕駛系統監測以及避免自行車等細節的闡述。
據報告所述,騎行者的速度非常之快,有時甚至和汽車速度一樣快,所以無人車預測行駛線路就至關重要了。谷歌無人車可以把騎行者識別為道路的特殊使用者,當位于騎車者附近時,谷歌無人車將會保持更安全的行駛方式。
在測試中,谷歌請了100位騎手騎著自行車在無人駕駛汽車旁邊行駛。測試結果顯示,當汽車上的LIDAR和其他的傳感器檢測出自行車的存在時,它將給對方留出額外的空間,且不會在自行車占據整個車道時試圖超車。此外,該系統還能預測自行車的路線,并在檢測、理解騎行者手勢的同時,將其納入考量。
此外,該報告還顯示,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在近一個月來發生了兩起車禍,幸無人員傷亡。但實際上,這兩起事故的責任都不在谷歌汽車身上:其中一起是因為人類駕駛員不安全變道導致其所駕駛車輛離谷歌汽車太近引起,另外一起則是在谷歌汽車等待轉向的時候遭遇后車低速追尾??梢?,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系數還是蠻高的。
無人駕駛汽車前景猶可期待
從上周特斯拉自動駕駛事故發生以來,相關報道就一直未停,瞬間引爆業界內外關于人工智能駕駛的爭論。但爭論歸爭論,關于此項技術的研究還是沒有停下步伐。
目前為止,雖然大多專注于人工智能駕駛系統開發的企業都標榜自己的產品是“無人駕駛”,但說到底還是只能對駕駛員起輔助作用的“自動駕駛”,只有谷歌將“無人駕駛”的設想付諸實踐。
說起“無人駕駛”,人們最關注的還是該技術的安全性以及相關法律的提出與完善。
在安全性這塊,谷歌已經給我們展示了他們的優勢。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配備有傳感器、地圖和其他工具,從而能夠避免出現人類司機可能釀成的事故。上個月,谷歌表示其無人駕駛汽車項目開展6年來,只發生過11次小事故,并且責任都不在自身,大多數是谷歌汽車被追尾。
因為法律條例的缺漏,不少人對無人駕駛只能抱著“遠觀而不可褻瀆”的心態,也對無人駕駛的繼續開發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但驚喜就是來的這么突然。據悉,由于人們的關注度日漸提升,相關無人駕駛的立法已經被歐盟委員會提上日程,另外,我國也將于兩個月內公布全球首個無人駕駛技術標準。以此趨勢來看,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一份關于無人駕駛的完整法律文件出臺。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