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影節遇上VR,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2016年VR產業異?;鸨?,國際上各大電影節也紛紛摻和其中。
2016年被稱為VR元年,如今元年已過半,我們見證了一大批VR的硬件設備的出現,也看到資本市場正在呼吁高品質的VR內容。VR產業是如此的火爆,國際上各大電影節也紛紛摻和其中。
上海電影節的“創•視紀”VR樂園
于6月11日到19日召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推出了VR概念宣傳片,而這也是世界上首個A類電影節的VR宣傳片。由瑞士World VR Froum聯手上海電影節官方打造的VR體驗區——“創•視紀”VR樂園也將在電影節期間開放,樂園將展出30多部最新的VR影片,包括改編自劉慈欣首部科幻童話的VR作品《燒火工》和黃曉明主演的VR劇情短片《黑童話》等。
據了解,“創•視紀”VR樂園單人票價格為98元,開幕第一天門口就排起了長隊。樂園中配備了60臺左右的VR設備,HTC、優酷土豆、蘇寧環球、數字王國等公司參展。HTC帶來的HTC Vive提供兩種內容體驗,一種是Google開發的Tilt Brush,帶上VR頭盔以后可以在三維空間中畫畫;另一種則是動畫短片《小王子》。數字王國帶來了鄧麗君的全息影像,游客帶上頭盔就能看到一個“真實”的鄧麗君在演唱《甜蜜蜜》。還有一家從事游樂設備開發的公司帶來了一個大型的機械,坐在座位上并戴上VR頭盔,游客就會看到正在乘坐過山車的景象,通過機械的旋轉和擺動來模擬出過山車的體感。雖然VR體驗的噱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是部分游客反映短片的清晰度不高,或是片子內容比較枯燥無聊,交互性不夠強。
戛納電影節上的“VR days”
從1939年創立伊始,戛納電影節一直以前衛的藝術姿態,聚焦世界電影技術的發展前沿。第69屆戛納電影節自然也不例外,本次戛納電影節在數字單元“NEXT”中第一次新增了以VR技術和VR體驗為主題的“VR Days”,Oculus Story Studio、Baobab、Felix&Paul、Penrose等大家耳熟能詳的VR公司都在戛納進行了作品展示。除了VR影片的展示,戛納的”NEXT”上還舉辦了幾場關于VR電影的討論會,向初次接觸VR的觀眾做普及工作。
圣丹斯電影節上frontier項目
圣丹斯電影節是一個獨立制片電影節,每年1月18到1月28日在美國猶他州舉辦。它專門為新銳電影人和影片設立,匯聚了世界上最先鋒的那些作品。其中“New Frontier”單元則是新銳中的新銳,這幾年來,VR電影正在變成這個單元的明星。從2012年,人們已經開始在圣丹斯電影節上嘗試這種新維度的藝術了。在那之后,VR電影在圣丹斯電影節開始有成倍的增長:2014年4部,2015年9部,今年則有33部之多。
其中??怂箘撔鹿ぷ魇遥‵ox Innovation Lab)帶來了《火星救援》的VR體驗——《The Martian VR Experience》,片中觀眾將扮演Martian,在火星完成生存任務。他們甚至還可以體驗太空零重力環境,在火星上駕駛探測車。
此外也有紀實類的影片,Felix & Paul Studios今年展映的兩部影片《Nomads: Maasai》和《Nomads: Sea Gypsies》,分別記錄了馬賽人和海洋吉普賽人的日常生活,為這兩種瀕危的民族文化留下最靠近真實的影像。
紐約的Tribeca電影節
翠貝卡電影節由好萊塢老牌明星羅伯特•德尼羅和其他幾位電影人創立,是和圣丹斯齊名的北美獨立影展,在今年3月14日至20日舉行的Tribeca電影節對VR的熱情也絲毫不遜圣丹斯。在各個單元展示了23個VR體驗和裝置藝術,其中16個為全球首映,包括B級神片《鯊卷風》(Sharknado)制作者的VR作品《殺手合約》(Killer Deal)以及Penrose工作室的VR長片《ALLUMETTE》等等。
電影節執行主席Jane Rosenthal說到,“翠貝卡電影節永遠為令人興奮的敘事新形式較好,不論是電子游戲還是虛擬現實。”。去年翠貝卡電影節就展示了相當多的VR體驗,今年電影節開設了Storyscapes,Virtual Arcade等單元專門用來展示這些VR作品。
雖然VR電影帶給觀眾的沉浸式體驗很吸引人,各大電影節看起來也頗青睞VR電影,斯皮爾伯格甚至將VR技術稱作是一種危險的媒介,但是目前的技術支持下,VR電影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且并不是所有影片都適合VR。不通過CG處理,直接用全景相機拍攝的VR影片,制作成本、縫合特效、內容規格(終端限制)、時長都是其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目前的主流形勢下,VR電影可能只是一種新奇的體驗,而傳統的影片拍攝和后期制作模式帶給我們更多的是鏡頭之外的驚喜和韻味。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