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與 Space X 的生死之戀

周彤 9年前 (2016-04-09)

馬斯克讓私人低價航天再不是夢。

馬斯克與 Space X 的生死之戀1

蘋果的成功讓喬布斯不僅成為了一個卓越的企業家、創業家,更是很多人心中的夢想家,成為了一種信仰般的存在,鼓舞著一個又一個正在艱苦跋涉的創業者。但“英雄”不是想有就有的,時勢固然可以造就英雄,但更是千載難逢,他的突然離世讓人唏噓不已,不禁感慨天妒英才。

然而現在,另一個名字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不斷引起人們的關注。他一個接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大膽舉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商業和夢想的奇跡,幾乎成為了“第二個喬布斯”,他就是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今天,小編就要和大家講一講他和他的造夢公司“Space X”之間曲折的生死之戀。

馬斯克與 Space X 的生死之戀2

Space X 的誕生之路

馬斯克原本是 71 年出生的南非人,據說是為了逃避強制兵役,17 歲移民加拿大。1992 年憑借優異的成績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最終靠自己的努力成功成為美國人。當初,他成功地做出了世界上最大的網絡支付平臺 Paypal,2002 年 ebay 以 15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Paypal,馬斯克個人占股 11.7%,獲利 1 億美元左右。

成為億萬富翁的他并沒有像其他互聯網大佬一樣,致力于開發新的互聯網產品,而是在摩拳擦掌,蓄力實現他一直以來的航天夢。他不僅是想實現太空遨游的夢想,更是在憂心人類的未來,為人類打造另一個太空居所而謀劃。馬斯克在硅谷獲得的成功只是他夢想之路上的前幾步,還有更大的抱負等著他去努力,去實現。

馬斯克與 Space X 的生死之戀3

在 2001 年年中,他通過參與到一個研究火星探索和定居的航天愛好者組織 Mars Society 中,了解到了更多更專業的航天知識、觀點、現狀等等,逐步進入到航天領域。同時借此認識全球頂級的航天人才,招募他們加入到他這一項偉大而冒險的航天事業中來。

5000 美元的入場費和之后 10 萬美元的贊助費,馬斯克的豪氣與大方以及對火星探索的熱情迅速受到了眾多航天愛好者的歡迎。馬斯克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啟迪,開始著手打造他的太空夢,欲將老鼠、植物等送上火星并能夠在火星上生存繁衍下來。

隨后,馬斯克建立了一個全部由航天專家組成的網絡,組織了一系列的精英沙龍,包括著名好萊塢科幻導演卡梅隆、現 NASA 局長格里芬等人。馬斯克希望這些航天人才可以為他的這個夢想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并希望人類能夠重新考慮火星移民的夢想。

馬斯克與 Space X 的生死之戀4

該項目被叫做“火星綠洲”,想要實現這個夢想,前提就是能夠有火箭將這些植物、老鼠運送到火星上去,以及能夠供他們生存的太空艙。在他的設想當中,短時間太空艙的打開可以將風化層或是土壤鏟進來,以此可以實現植物的成功種植,生產出第一批氧氣。馬斯克堅信這一想法的可行性,當然以目前的認知和技術水平來看還是不可能實現的,現在的火星依舊是一個寸草不生的死亡之地。 

馬斯克一開始對這一項目的預算僅為 2000 萬到 3000 萬美元,對于傳統航天業來講,這簡直是一個完全不可能的價格,連基本的火箭發射都滿足不了。而事實也證明,在第一步購買火箭上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其先后兩次去俄羅斯購買火箭,均空手而歸,馬斯克想要的 800 萬美元兩枚的低價是完全不可能的。

兩次在俄羅斯不愉快的談判,甚至可以說是羞辱的經歷讓馬斯克在歸國的飛機上萌生了自己建造火箭的想法,以便最大程度降低成本。隨后,馬斯克就將這一想法付諸于實踐。

2002 年 6 月,馬斯克創建了 Space X(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即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隨后在 ebay 收購了 Paypal 之后更是直接投資了一億美元,可謂是孤注一擲,背水一戰!

馬斯克與 Space X 的生死之戀5

Space X 的艱難生存

夢想的路上總是充滿荊棘的,沒有人可以簡簡單單地就達成所愿,即使是億萬富翁也不容易。當初馬斯克一個人投資了一個億,看上去很多,但是對于航天事業來講簡直少得可憐。

最節約成本的方法是什么?就是自己做!從主板、線路、探測震動的傳感器、飛行管理電腦的太陽能板到氣體發生器,以及第一第二級發動機 Merlin 和 Kestrel,再到最后的獵鷹 1 號火箭,全部都是團隊自己研發,最終花了 5000 萬美元完成了一般航天公司需要花費 5 萬到 10 萬美元成本的工業級設備的配置,將負重 250 公斤需要花費 3000 萬美元的火箭發射降低到負重 635 公斤只需要花費 690 萬美元的程度,可以說馬斯克和他的團隊創造了奇跡。

馬斯克與 Space X 的生死之戀6

創造奇跡過程中的曲折與艱辛只有真正參與到這項冒險事業當中的人才能夠深切體悟到。來自巨頭航天企業的輕視與大眾的異樣、不解的眼光,整個研發團隊成員放棄優渥的物質生活條件,在荒蕪的小島上,在蚊蟲叮咬、異常艱苦的生存條件里,頂著巨大的壓力完成了一次次的火箭試驗。

在研發過程中,馬斯克和他的團隊經歷了三次失敗,甚至到有限的資金僅能夠維持最后一次試飛實驗。面對所有的挫折,沒有一個人選擇先行離開,而是一起堅持到最后。2008 年,在空運最后一支火箭的過程當中,由于飛機內增大的壓力導致火箭表面變形,在最緊急的時刻,所有人硬是將原本需要 3 個月修復的工程壓縮在兩周之內。

最終在 2008 年 9 月 28 日,獵鷹 1 號帶著 360 磅的模擬載荷,成功進入了進入了預定軌道,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私人制造的液體燃料火箭成功發射。

馬斯克與 Space X 的生死之戀7

在研發獵鷹 1 號的過程當中,Space X 還進行了獵鷹 9 號的研究項目,并且準備了龍飛船,進行私人承接物品輸送到國際空間站的任務。雖說 Space X 在 2006 年 8 月 18 日就已經宣布拿到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商業軌道輸送服務的合同,但是在前期的生產過程中他們并沒有拿到實際的資金,因此直接面臨兩項任務同時需要大量資金的難題。

再加上馬斯克的第一個兒子內華達·亞歷山大突然因為嬰兒猝死綜合征而去世,2008 年又與妻子賈斯廷關系破裂而離婚,私生活與事業上的雙重重壓讓馬斯克幾乎無法喘氣。

馬斯克與 Space X 的生死之戀8

但是最終,馬斯克還是解決了資金問題。他的富翁朋友比爾·李向特斯拉投資了 200 萬美元,谷歌的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也投了 50 萬美元。

在艱難度過一段時間后,Space X 終于在 2008 年 12 月 23 日獲得了 NASA 16 億美元的合同,負責國際空間站 12 次的補給運輸,徹底被從破產的邊緣拉了回來。

馬斯克與 Space X 的生死之戀9

結語

現在的 Space X 已經是年年盈利了,不僅獵鷹 9 號成功實現回收,龍飛船已經實現了懸停,近日Space X 又成功實現海上火箭回收,在人類私人航天史上創造了一個個的奇跡?,F在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已經放言要在 2025 年實現火星登陸。

我們也許真的可以期待低價太空旅游的那一天!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