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公司在抱“大廠腿”時,另一部分創業團隊怎么辦?
回到“內容為王”這四個字,大廠缺乏的是創意,以及打造“創意”的耐心,對于創業團隊而言,這是最好的機會。
“泛娛樂”三個字并非新鮮概念。所謂“泛娛樂”,可以理解為將當前游戲、動漫、文學、影視等互動娛樂業務進行互鏈,基于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生態,在內容互動、營銷互動以及品牌共譽等方面構筑新的產業模式,以期獲得市場價值的最大回報。日前“UP2016騰訊互動娛樂年度發布會”的召開,令從業者進一步了解了BAT之一的騰訊,在泛娛樂布局上的重要信息,這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未來互動娛樂產業的發展方向。
當天騰訊發布了很多“令人激動又充滿情懷” 的信息,核心是IP經濟圈,領域則覆蓋了游戲、二次元、文學、影業,其中智能硬件首次亮相。關于這些信息以及相關解讀相信已經刷屏無數從業者的朋友圈,在“內容為王”的價值驅動下,騰訊UP發布會傳遞的諸多信息在某種程度上對從業者而言是又喜又憂愁的存在。
喜從何來?
這個“喜”有兩個層面的解讀。一來騰訊作為當前中國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世界最大的流量入口之一,提出IP核心價值,宣揚情懷主義,讓好的內容獲得應該有價值。雖然“內容為王”四字從來都是箴言良句,但是每個行業起步初期難免由于追逐商業利益而出現多種手段的謀利方式。以游戲為例,這個“舊藍海”也曾因為買榜、刷單、灰色計費、惡意復制等諸多問題而呈現良莠不齊甚至是渾水狀態,如此造成的惡果包括,開發者灰心喪氣不愿意投入精力在產品本身的創意及研發上,IP越來越貴,好的產品與市場短接,國外優秀的游戲不愿進中國,“出海”又欠缺實力,四面楚歌八面漏風,看則藍海號角越吹越響,實則大廠高興中小開發者苦不堪言。
因此強調IP橫縱價值,尊重且最大程度發揮內容、版權的優勢,尊重開發者,也是推動行業更健康的手段之一。
“喜”之其二是打通奇經八脈,“昔日競爭今日聯手,江湖乾坤自有定數”,以盛大為代表的曾經的競爭對手如今在UP發布會上一一與騰訊聯手,游戲、二次元、文學、影業排兵布陣,大廠商們紛紛進入騰訊這個“華清池”,互為錦上添花,各自資源強勢互為。從正面來看這當然是好事,大廠商們的聯合勢必帶動行業水漲船高,資源的疊加互惠影響的不僅是產品本身,還有產業鏈上中下游均能獲得產能升級。好產品進入更專業、實力更堅強的運營平臺,好資源合力服務好產品。而對真正的“東家”也就是廣大用戶而言,這無疑是最好的消息,一點接入,玩遍世界。資本市場也因此增加了海外話語權,對中國的泛游戲娛樂產業絕對是利好。
憂又為何?
中國人喜歡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所謂辯證看待,互有利害。騰訊UP一下,大廠商、大IP們都UP了,那DOWN的是誰?是中小開發者。
在IP還沒有被吹捧得如此金貴之時,中小開發者們在各行業前行已經是戰戰兢兢。資金是前端的問題,渠道推廣是后端的麻煩,核心是產品的創意與開發。一旦“有苗頭”的好產品被開發出來,他們最擔心的不是市場接受度而是防止被復制,尤其是被有錢有能力還強勢的大廠復制,如此一來等于創意拱手讓人,竹籃打水一場空。IP逐漸成為市場主角時,中小開發者們同樣如履薄冰。大IP搶占用戶基礎,改編快速,進入營銷流水線不費吹灰之力,而中小開發者則外憂產品創意不被抄襲,同類產品沒有搶先一步占了市場,同時內患開發本身的“關關難過關關過“。
騰訊UP了大廠,卻令中小開發者深深感覺“明月無奈照溝渠”“從此蕭郎是路人”,頗有一種眼睜睜看著還未觸及的江山似乎已然遠去的蒼涼心境。盟主廣發英雄帖,把好漢都納入門下,高高興興一起打天下。猶如點蒼派人微言輕的中小開發者也想拿張帖子去蹭一腳武林大會,結果盟主說,咳咳,我們也是設定了標準的,不是什么人都能進的。
結果就是兩種。市場蛋糕總共就那么大,再如何擴張也不可能無限膨脹,用戶消費力與產品價值輸出是一種微妙的博弈,這就意味著大門派占領了大部分的產品資源、用戶資源、渠道資源還有資本資源,小門派要不奮不顧身沖上去抱著盟主大腿,要不一身硬骨頭在夾縫里想想喝粥還是吃肉該如何打算?
喜憂未平,一波又起
UP發布會上,騰訊首次展現了他們的智能硬件布局,放出了三款產品,包括兒童智能娛樂產品《夢想召喚王》,入門消費級無人機“空影YING”;家庭娛樂領域的智能游戲機“ministation”。從提供產品和服務解決方案到如今的自主開發,可見騰訊對智能硬件領域的雄心。 用騰訊的話說,在互聯網領域種下的“軟”優勢,現在要乘風破浪搭著智能“硬”件的的平臺,實現“軟硬結合”。
搶奪流量入口的“新藍海”智能硬件領域,當然也包括VR領域成為了又一被吞食的戰場。在同一天百度移動游戲宣布自己更名為“百度游戲”,除了原有的移動游戲領域,還將重點關注主機、電競、VR、AR領域。至此BAT三巨頭的都排兵布陣進入了VR領域。
和上文論述中提到的喜憂參半同理,在泛娛樂的布局里,內容型產品唱主角,這是“軟”著陸,是基于產品及渠道開展的商業競爭;而智能硬件是“硬”起飛,當前呈現更為開放的姿態,它的基礎首先是技術與產品設計,這令很多技術型創業者躍躍欲試,小到智能家居,大到智能汽車,涵蓋軍事、醫用、生活、交通等方方面面,一時間打開了創業者的大門,而投資市場給予的關注和實實在在的資金注入也令智能硬件創業市場一再地被打入強心劑,這其中與泛娛樂貼合最為密切的當屬VR。
騰訊去年就宣布了自己的VR戰略,除了與已有的泛娛樂領域產品會密切結合,也將會拓展其他如在線、地圖等生活類應用。相信本次UP發布會所展現的智能硬件產品只不過是一次小熱身,在這個領域騰訊是不會錯過開放自己的VR硬件,目標也應該直指HTC Vive、Oculus Rift。三巨頭進入VR領域,喜的同樣是托高整體市場,憂的依然是留給其他中小創業者的這口飯還剩多少?
做點什么?
先把舊藍海和新藍海的糾結放一放,最后來想想,如果抱不上“大廠腿”又不愿“刀下見魂”,那么創業者們、中小開發者們,該如何另辟蹊徑直奔光明頂。
曾經在和某個智能硬件創業團隊交談時得知,他們苦惱于自己的好產品找不到好伯樂,問其原因,此團隊負責人認為是由于產品本身不夠完善,然而卻忽略了在關鍵時刻讓市場介入的因素。還有某個游戲開發團隊,其產品已經進入測試階段,卻發現與剛推出的新游戲雷同度達到85%,這基本上已經宣告了項目的放棄。
作為創業團隊,不管涉足何種領域,最大的優勢與最容易遭遇瓶頸的都是同一個,即產品。大公司縱然擁有更多的資金、豐沛的資源以及像流水線一樣駕輕就熟的推廣手段,對渠道較大的控制力,然而回到“內容為王”這四個字,大廠缺乏的是創意,以及打造“創意”的耐心,對于創業團隊而言,這是最好的機會。
上文提及了騰訊以及其他BAT在VR領域的布局,事實上即便是新領域,大公司依然是以求穩為核心,厚積薄發。對創業團隊而言,做一些新的開拓與探索未嘗不是一種好的出路,在創業方向的選擇上,在產品開發的設計上等。輸了可以再戰,贏了就是平地驚雷。
最后有幾個感受想與創業團隊分享:
在資源被別人整合,優勢被別人截取,在低洼位置想逆勢創業之時
1、大平臺的數據分析,用戶體驗學習并參考,然后堅持創意取勝。
2、保持耐心并且是長久的耐心。做產品最重要的品質之一就是耐心,浮躁首先扼殺自己。
3、細分領域的價值在被慢慢削弱, 產品品位更為重要。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