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C 2016 – VR 市場的最大玩家原來是 AMD

周彤 10年前 (2016-03-17)

現如今 AMD 不再單純地是一個硬件提供商,已涉足虛擬現實硬件、軟件市場。

最近,各大科技公司陸續發布了自家的虛擬現實設備,在今年各大科技盛宴上頻刷存在感。在最近舉辦的 GDC 上,AMD 的副總裁 Konduri 做出的關于 VR 的報告難以不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

一、統治 83% 的 VR 娛樂系統

根據市調機構 JPR 的統計數據,目前市場上約 83% 的 VR 娛樂系統都基于 AMD 平臺,其中可以運行 VR 的游戲主機數量超過百萬。

GDC 2016 - VR 市場的最大玩家原來是 AMD1

雖然 AMD 公司統治了 VR 娛樂系統的市場,而在獨立顯卡市場上卻敗給競爭對手 Nvidia 公司。據數據分析機構 Mercury Research 的調查,截止去年第四季度,Nvidia 的獨立顯卡市場份額達 74%,前年這項數據為 72% ;從去年至今,AMD 的市場份額還滑落了 2 百分點。

顯然,AMD 并不會任由 Nvidia 公司霸占獨立顯卡市場,這家硬件提供商試圖在 VR 應用上采取積極舉措,在這新行業里扳回一局。AMD 為此推出開源計劃 GPUOpen,為 VR 應用開發者專門打造了一款軟件開發和渲染工具包 LiquidVR。通過這個開發包,開發者可以充分挖掘 Radeon 顯卡的機能、盡情打造自己想要的 VR 作品。此外,開發者還可以利用外部開發工具 Vulkan、DirectX 12 來創造優秀的VR應用。

AMD 表示,自 GPUOpen 計劃公布一個月以來,開發者的參與度漲幅達到了 300%,這大大超出了公司的預期。

二、最新圖形產品和技術

GDC 2016 圖形技術大會上,AMD 即將展示全套的最新圖形產品和技術。作為 AMD 的圖形部門主管,Koduri 目前正主導 VR 頭顯圖形技術的開發工作,力求為這個虛擬世界打造栩栩如生的畫面效果。他表示,在這場圖形處理器演進之路上,AMD 公司將始終專注于提高產品性能、降低產品功耗。

過去,游戲是顯卡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而今這個過程的主角換成了 VR。為了提高 VR 的普及率,AMD 正在積極提供 VR 底層技術:

1)在提升 VR 視覺效果的同時降低 VR 頭顯的重量;

2)改善目前 360 度全視角 VR 內容可能導致的惡心與視覺疲勞現象;

3)讓高端 VR 頭顯不再依賴主機和 PC 而可以獨立使用。

關于第三點,Konduri 做出了特別地說明。他希望公司能為 VR 頭顯設計相應元件以助其與桌面平臺“解綁”,然而此類產品的大小和重量都將成為開發時的難題。他對目前該設想的實踐性表示存疑,不過他認為獨立 VR 頭顯必將是未來 VR 產品的發展趨勢。

GDC 2016 - VR 市場的最大玩家原來是 AMD2

目前, Oculus Rift、HTC Vive Pre、 索尼 PlayStation VR 等高端VR頭顯采用的就是AMD旗下的高性能圖形處理器。AMD已與這些公司達成了深度合作,優化 AMD  Radeon 顯卡在這些平臺上的表現,R9 290 系列和更高型號都已經通過了相關認證,基于這些顯卡的系統會得到一個“Radeon VR Ready Premium”的認證標簽。

三、合作開發 VR 頭顯 Sulon Q

GDC 2016 - VR 市場的最大玩家原來是 AMD3

(AMD 的副總裁 Konduri)

除此之外,AMD 還在與 Sulon Technologies 公開合作開發“Sulon Q”頭戴顯示器,全球第一個一體化、無線纜、即戴即玩的頭戴設備。這款 VR 頭顯類似微軟 HoloLens 的獨立頭顯,采用了類似全息投影的技術來在現實世界中投射立體影像,并允許用戶與之進行互動。它也采用了 AMD Radeon 顯卡,以及 AMD Liquid VR 技術。

據 AMD 官方網站上的介紹,VR 頭顯 SulonQ 搭載 2560×1440 分辨率 OLED 顯示屏,采用 AMD 最新發布的 FX-8800P 處理器及 RadeonR7 顯卡;音效采用 AstoundSound,除了可搭配耳機使用,也可透過內遷的雙麥克風進行具降噪的通話功能。

此外,這款 SulonQ 一體機式頭顯還擁有視角為 110 度,支持手勢交互,前置攝像頭用于空間感知和傳輸,兼容 Windows10 操作系統,可以采用微軟 HoloLens 的全息 API 開發 AR 應用。有了這款設備之后,今后可以有助于拉低 VR 設備的門檻,更能推動行業發展。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