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又進一步:中國自主空間站即將開建

周彤 9年前 (2016-03-01)

中國自主空間站今年開建,或于2020年前完成。

當神舟系列飛船升上太空,是否意味著中國成為航天大國?然而并不是,到目前為止,中國仍然沒有自己的空間站。不過就在不久的將來,這個夢想終將實現。

在今年2月28日召開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表示,在今年的第三季度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到第四季度,會發射搭載2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并完成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不過,在這之前,還將進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首飛試驗。假如一切順利,將在2017年的上半年,使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并完成與天宮二號對接,另外,還會進行相關的試驗。最終達到在2020年左右完成自主空間站建造。

太空探索又進一步:中國自主空間站即將開建2

該新聞發言人認為:“空間實驗室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承前啟后,意義重大。”

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早在“921工程”設計之初,就已經有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的戰略。第一步是發射無人和載人飛船,將航天員安全地送入近地軌道,進行對地觀測和科學實驗,并使航天員安全返回地面;第二步是繼續突破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完成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在突破這些技術的基礎上,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間工程系統;第三步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間試驗室,建成中國的空間工程系統,航天員和科學家可以來往于地球與空間站,進行規模比較大的空間科學試驗。

從2003年楊利偉安全返回,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歷史性的突破,換句話說就是,第一步的戰略已完成。而神七安全的完成飛行任務則說明了中國掌握了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關鍵技術。在這之后,天宮一號與神舟8號神舟9號完成對接說明我國已經突破和掌握了自動和手動控制交會對接技術,最后神十則說明了第二步第一階段順利完成。本次的空間站則我國載人航天有了新的發展。

當“三步走”計劃全部完成,科學家和航天員在太空的試驗將日益頻繁,對人類來說,可以更好的利用開發太空資源。

中國空間實驗室有什么?

太空探索又進一步:中國自主空間站即將開建3

據悉,在2020年前后,中國的空間站將建成,它的軌道高度為400到450公里,其傾角是42到43度,使用壽命長達10年,可以長期駐留3人。在空間站的初期,會建造3個艙,兩個實驗艙和一個核心艙,核心艙居中,實驗艙1和實驗艙2分別連接于兩側,每個規模達到20多噸。如果空間站運營起來,將會有總量90多噸的兩艘載人飛船和一艘貨運飛船。

2020年,中國的空間站或將唯一在軌運行

據悉,到2020年,國際空間站將退役,因此,中國的空間站或將唯一在軌運行。“中國的空間站為大艙段對接預留了接口,將為國際合作展開提供可能。”航天專家解釋道。

近年來,中國航天領域飛速發展,相信隨著中國自主空間站的開建,更能證明中國正在走向航天大國的道路。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