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科學探索世界
虛擬現實與科技教學的聯姻之舉。
紀錄片大師 David Attenborough 已經90高齡了,好久都沒有看見新作品問世了,不過最近有消息顯示,他打算讓他的舊作重新煥發生機。紀錄片 Attenborough and the Giant Dinosaur(Attenborough 和巨型恐龍)中可以看到與以往完全不一樣的場景,他和一只37米高的無法龍相伴而行,怪獸在慵懶的走著,Attenborough在一邊講解這頭70噸怪獸的知識。隨后,這只怪獸的皮膚開始變得透明,骨架以及心臟都能夠看得清清楚楚,等Attenborough介紹完之后,怪獸就離開了。
這種形式表現出來的紀錄片真的顯得十分酷炫,采用3D攝像頭進行的拍攝,以往你只能在電視上進行觀看,效果并不能完全顯示出來,但是現在如果你戴上虛擬現實眼鏡,那么你就可以在多個角度觀察恐龍,而不是僅僅局限在前方攝像頭視角。
這是從全新的角度進行學習和感受自然歷史,之前我們只能作為旁觀者,但是現在就可以作為一個參與者,在虛擬的世界中更加自由、全面地去觀察,可以靈活地轉換視角,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人們都可以進行虛擬的探險。此外,甚至還可以借助3D打印技術,自己做一條金魚或是無法龍。
對于360度影片市場而言,這還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受眾還是較小的。這不僅僅是針對內容消費者,而且也針對內容生產者,都在面臨這樣的一個窘境。它與傳統的內容生產不同的是:從全新的維度去講故事,需要運用全新的敘事手法。
制片人 Sam Hume表示:將這一切推倒重新來過,制造一批塑料恐龍,然后拍下布景,再移動一個酷似 David 的樂高小人。
團隊認為相較于一個單純的視頻,他們做得更像是一部電影,在360度沉浸式的空間里面,觀眾轉過頭就可以看后面的場景。將這種技術應用到紀錄片當中,是體驗上的革命性突破。甚至你可以穿著救生衣,在亞馬遜河流上探險,或是像魯兵遜一樣荒島求生。
加州天文館高管 Ryan表示:他們正在全球尋找各種不為人知的地貌,將他們搬到屏幕上,可以讓觀眾在虛擬現實的世界里進行體驗,并且打算開發自己的虛擬現實教學影片。
在虛擬現實里面,你可以去到任何一個現實世界里你去不到的地方,比如把玩細胞、或是人體內部的旅行、或是宇宙飛行等等,都可以實現!
當你想上一個名牌大學而進不去的時候,也可以在虛擬現實的世界里面實現。華盛頓大學生物學家 Adam Summers 可以對你進行一對一的教學,使用CT機掃描出魚的骨架模型,3D打印機就可以打印出來。Summer 表示,他很喜歡病毒學院這一概念,把知識的采集眾包出去,等到3D打印技術成熟可以普及的時候,每個人就都可以較為輕松地獲取教學器材,實現知識的民主化。
試想一下,未來所有原子構成的事物都可以被掃描成數據,文物也好,化石也好,更多科學的東西都可以走出實驗室以及博物館,讓更多的大眾接觸到這些東西,也會帶更多對科學感興趣的人加入科學的探索之中。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