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天長地久”:終極5D磁盤可使數據保存138億年

周彤 10年前 (2016-02-17)

南安普頓大學研究中心成功研制出5D磁盤,它可以使得數據存儲上億年。

近日,南安普頓大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成功研制出5D磁盤。據悉,研究人員是通過納米技術將信息蝕刻到玻璃上,從而使其可以保持良好的穩定性,并且不被高溫所影響(據稱可以承受一千度的高溫)。最重要的是,數據能保存長達138億年,原因是玻璃的物理特性。

5D指的是什么呢?顧名思義,就是數據存儲的五個維度。五個維度的數據屬性是由光柵的入射角及方向,還有對應的三軸(X,Y,Z)坐標組成。另外,每一個文件存儲單位由三層納米級光柵組成。當光線穿過玻璃的時候,會形成折射,這時候就可以利用偏光器和顯微鏡來閱讀數據了。不過,傳統的磁盤只有0或1兩個維度。

其實,這項研究早在2013年就已經開始了,那時候存儲容量特別小,僅僅只為300kb。在一塊類似硬幣的玻璃片上,研究人員將《世界人權宣言》、《牛頓作品集》、《大憲章》等存儲在其中。不過,現在這項技術已經有了質的飛躍。與一般的藍光光碟相比,5D磁盤簡直可以秒殺它,因為5D磁盤的容量是藍光光碟的3000倍,你震驚了嗎?

“這項技術將對于信息的長期保存產生重大印象,其物理穩定性比傳統磁盤更適合帶上太空?;蛟S這樣一種介質將是億萬年后人類文明的存在證明。”研究中心的Peter教授在聲明中說道。

小編覺得這種5D磁盤更像是一種永恒的記憶卡,你認為呢?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