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媒體“冷落”的智能手表,還能火起來嗎?
當我們開始冷靜地看待智能手表時,也正是這個行業轉變的前夜。
智能手表或者說Android Wear,在2013年、2014年被媒體捧得很高后,從去年開始便似乎熱度驟降。近來,科技圈的目光似乎聚焦在聽起來更加高大上的無人機、VR,那么智能手表就“錢”途暗淡了嗎?
一、被媒體冷藏的概念不一定沒有前景
由于智能手表近來的話題不多,大家似乎也對智能手表不屑一顧,認為它已經是過時的產品形態。其實不然,智能手機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智能手機也曾經被過渡熱捧,并經過了一個低迷期。在2004年前后,“Symbian、Linux”還掌控智能手機市場,銷量在千萬量級,標榜百萬像素,被吐槽照相質量差、沒什么功能、與同時難用的掌上電腦作比較。但最后,智能手機的成功業界有目共睹。
通常來講,一個品類在被過渡熱捧之后,都要經過一個低迷期。低迷期更多是指用戶、媒體、投資人對智能手表行業的看法,目前,智能手表行業本身狀態的最佳表述不是“低迷期”,而是“沉淀期”。
二、處于“沉淀期”的智能手表市場
拋開偏見與時局變化,用數據看以智能手表、手環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行業,結果與“智能手表行業在衰落”正相反。
捷孚凱(GfK中國)的數據表明,2014年可穿戴設備銷量為3100萬臺,2015年為7200萬臺,2016年預估突破1億1千萬臺。這個數據與智能手機有可比性。根據分析機構Gartner的數據看,2008年智能手機銷量為1.37億臺,2009年為1.72億。如今廠商紛紛下調銷量預期的智能手機行業在2009年的銷量增幅為23.8%。但可穿戴設備年均銷量增幅卻維持在60%。
另外,與智能手機市場結構類似,目前可穿戴設備22%的市場在中國——這里是全球第二大市場,并仍將保持。
三、智能手表行業沉淀產品趨于更實用
業內人士稱,智能手表行業今年將進入沉淀期,從產業鏈到應用生態都會有更快速的變革。劣質的產品將被市場淘汰,而性價比更高、功能更實用的產品將在市場上占領高地。
據預測,隨著專為智能手表打造的電池的出現,手表續航力將大大提升。此外,智能手表專屬的元器件不斷出現,加上手表生產商自身硬件方案的迭代,智能手表將越來越輕薄、防水性更好。
在當前階段,智能手表仍不會作為完全獨立的設備或者完全代替手機,但智能手表會有越來越獨立的使用場景,比如支付、獨立GPS及網絡系統。未來,智能手表的應用生態會逐漸完善起來。
四、構建應用生態是智能手表當務之急
可擴展性是智能產品的核心之一,只有豐富的應用才能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用戶可以用它辦公,玩游戲,社交等。但應用誕生的核心——應用開發者從以往聚焦于智能手機,到如今分散到智能手機、智能可穿戴、VR/AR以及其他品類,而應用開發者的數量是有限、優秀的開發者寥寥,這對于智能手表行業的影響甚是嚴重。
如何吸引應用開發者注意這個市場是整個智能手表市場值得關注的問題。目前,一大批應用開發者投身VR應用,或者從應用轉變到軟硬結合。更讓人擔憂的是,很多業界人士對智能手表市場的重視度并不高。
值得慶幸的是,各個行業并沒有遺忘這個處于“沉淀期”的行業。在中國,包括微信、支付寶、墨跡天氣、搜狗地圖等互聯網領先企業也不斷為智能手表推出適配應用并快速迭代。
現在重提智能手表,是因為這一行業也許處于“急速發展”的前夜,這足以引起產業上游、應用開發者的注意。接下來,智能手表帶來的就是較高的回報率。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