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電波科學解碼,完成高準確度“讀心術”
讀心術的科學之旅,助力語言障礙患者。
讀心術一直被認定在魔術的范疇之內,絕大部分人應該都不會相信讀心術是真實存在的。在心理學領域也有類似的技巧,這里的讀心術一般是通過人的潛意識或是行為動作來判斷人的心理活動。但是在科學領域,通過破譯人的腦電波,是真的可以“讀心”的。
華盛頓大學最近公布了一項研究,號稱研發出了一款新的計算機程序可以解碼人的思想?;谌四X中的信號,通過顯示器看到人們在不同的電信號之下的反應狀態,然后在人們第一次看見圖像的幾毫秒之后就可以解碼,該項目目前的準確率已經高達95%。
該項目可以幫助有語言障礙的人進行更好地溝通,比如癱瘓、中風、自閉癥等患者。只要將電極植入患者的顳葉中,看患者對兩種圖片的神經反應,分別是頭像和房子,大量的圖片以400毫秒的間隔隨機出現,那么研究人員就可以預測出患者所看到的是哪種圖片。
本次試驗中,選取了西雅圖港景醫療中心七名癲癇病患者參與進來,在研究的過程當中,多個顳葉位置上的電極與計算機軟件連接之后,就可以提取出兩個腦電波的特征:事件相關電位和寬帶頻譜變化。
實驗結果表明,不同位置的電極,對于圖像的反應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對頭像比較敏感,有的人卻對房子更為敏感。
計算機軟件采集腦電波的頻率為每秒1000次,可以將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然后確認電極的具體位置。而信號的類型與實際看到的物體是有關系的,這樣,憑借這種方式,就可以高準確率地判斷出人實際所想的是什么。
研究人員相信,該技術對運動機能、癲癇病、記憶等領域的研究具有很大的作用,比如通過電信號確認癲癇病發作的區域。
而該技術除了對病人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大眾的作用也是不小的。已經有不少的人將該技術運用到消費級產品當中,比如檢測睡眠、情緒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意念控制的產品也可以添加這項功能,比如無人機、輪椅、耳麥等等。
最新消息顯示,IBM的工程師想在BB8上安裝一個頭戴式腦電波的檢測頭盔,達到用意念控制BB8跑的作用。
當然,現階段這些技術都還沒有達到完全成熟的水準,因此想要迅速普及,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但是,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技術的成熟都是指日可待的,可以運用到更廣泛的生活當中,起到更大更關鍵的作用。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