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開發無人機導航系統:可躲避障礙

周彤 10年前 (2016-01-23)

麻省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借助一種先進的算法,讓一款四翼無人機在一個包含了26個密集障礙物“叢林”中安全穿梭。

最早出現的無人機都需要地面人工操作,盡管現在部分無人機已經可以繞開障礙物來自行尋找可行的飛行路線,但是通常它們只能“觀察”到周圍比較明顯的障礙物,比如墻。如果是在一種空間比較狹小,且障礙物密集的區域,它們還能不能獨立安全飛行呢?麻省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給出了答案。<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團隊研發出了具備一定的自主規避障礙和實時規劃路線能力的無人機飛行導航系統。這雖然聽上去簡單,但實際上非常難以實現,需要傳感系統、人工智能、計算機算法和工程學結合。MIT的計算機和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的團隊負責開發算法和系統。在MIT的模擬環境中,需要通過繩子和PVC管搭建的26種不同類型障礙物,可以看到無人機非常精準地借助導航系統規避障礙物,并最終飛行穿過了所有障礙。

在團隊發布的測試視頻中,長3.5英寸重1盎司(28.34g)的無人機在應用了該軟件后可以使用機載傳感器和測量設備尋找出可以飛行的自由空間,而不是識別障礙物后再進行躲避。無人機可以在10平方英尺的空間內以每秒1米的速度飛行,其精準和流暢的表現讓人贊嘆不已。

實驗的結果就是,無人機能夠無費力穿過叢林中的電線桿和線繩障礙物。

CSAIL對于這一問題已經研究了數年,教授Nick Roy一直在打磨無人機實時建圖避障的算法。去年11月,由博士生Andrew Barry領導的團隊發表了一則實驗視頻展示了其算法,實驗中無人機可以在樹林中以每小時30英里的速度飛行。

目前,麻省理工大學的這兩項研究項目還無法在短期內公開應用到無人機上,但是它的潛力巨大?;蛟S在未來,我們將可以看到搜救無人機穿行在倒塌的大樓中來尋找幸存者,或者在人類很難到達的危險區域自行飛行繪制地圖。

小編覺得自動駕駛無人機看起來很美好,但如何保證安全仍然會是大問題。即使是那些有專人操控的無人機,目前仍然不太受監管部門偏愛。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