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拼美國!俄研核動力航天器欲星際穿越

周彤 10年前 (2016-01-20)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已經提出了新的十年發展規劃,其中包括研發核能推進裝置把探測器送到更遠的深空中,將在2016年到2025年內實現。

近日,俄羅斯《消息報》報道稱,根據俄聯邦2016至2025年太空計劃,俄將于2025年前完成核動力航天器樣機制造和飛行試驗準備工作。核發動機的研制被分解為5大設計試驗及科研模塊,并分別列出了不同的預算。

目前普遍認為,在進行大規模的星際考察過程中,核電系統是最具前景的太空動力來源。國際空間站每日所需電量為110度,靠長70米、寬17米的太陽能電池板提供。在進行載人星際航行時,如前往火星,需要的能量要多得多。單靠太陽能電池是不可能的。要確保太空考察所需的巨大能量,只能依賴核電系統。目前,俄羅斯原子能公司的下屬企業正在從事相關研發。

此前便有報道稱,2017年以前,俄羅斯原子能公司下屬的能源技術科研設計所將為這一發動機開發出核反應堆,發動機本身的研發由克爾德什中心承擔,運輸組件則由俄羅斯能源科技生產公司負責生產。

實際上,上世紀,蘇聯和美國就曾研制過航天器核動力裝置,蘇聯“宇宙-954”號衛星使用的就是核動力裝置,1978年由于其內部的核反應堆出現問題,衛星墜入大氣層,最終墜落在加拿大東北部。蘇聯為此向加拿大提供了1000萬美元的補償。后來,由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讓國際社會對太空利用核能持負面看法,1988年美國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禁止在太空使用核能,但直到1994年美國才最終關閉類似項目,而蘇聯則于1988年關閉。此后,再沒有一個國家向太空發射過核動力航天器。

俄羅斯聯邦原子能機構國家原子能公司官員安德烈·伊萬諾夫表示,所有的原子能發動機建造工作正在進行之中,我們會按照計劃的時間表推進,這項工作會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

目前,相關開發是為大規模的航天項目服務的,只適用于遠程太空探索。因此,在開發之前需要明確飛行目標和啟程日期,反復掂量,倘若在未來突然放棄,只會勞民傷財。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