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送貨無人機普及之時,是否意味著快遞員即將失業?
去年,淘寶首次試水無人機配送,給客戶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體驗。
去年二月份,淘寶首次試水無人機配送,給客戶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體驗。早在三年前,順豐就完成了無人機的前期測試,開始進入試運行階段。而去年10月,為了更好地實施無人機戰略,順豐更是領投了一家無人機初創公司。
此外,谷歌、亞馬遜等公司都在研發無人機來完成送貨服務。據谷歌無人機送貨項目負責人大衛·沃斯透露:“谷歌計劃從2017年開始無人機包裹投遞服務。”當然,亞馬遜在兩年前就宣布在2015年推出“Prime Air”無人機服務,但至今只推出了一款原型機。那么,送貨無人機真的靠譜嗎?
淘寶無人機:炒作別當真
淘寶的無人機送貨是由工作人員事先設置好目的地和路線,然后無人機帶著貨物按照設定好路線直達消費者地址。對于消費者來說,從下單到收貨,可能只需1個小時。另外,淘寶的無人機送貨區域有限,北京僅限通州區,上海和廣州也分別僅限浦東的中融碧玉藍天大廈、時代金融大廈和天河區的珠江都薈、廣弘天琪等區域。值得一提的是,淘寶無人機到達指定送貨地點后,還需要由快遞員出面負責消費者的當面簽收。
這樣來看,淘寶應該只是為了炒作。既然快遞員都要出面負責消費者簽收,為什么不直接把貨物當面交給消費者呢?淘寶這樣做,無異于畫蛇添足。再者說了,使用無人機的成本更大,這一點淘寶肯定很清楚。而且以無人機的大小來說,每次也就只能送上幾件小貨物,大一點的物件根本送不了。還有一個顯著的問題,淘寶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物件得送,難道還得派出成千上萬的無人機去送?假使這個問題解決了,我想以后“空難”的幾率會顯著提高。
其實,淘寶無人機在目前的情況下是行不通的。它只是想通過無人機來吸引大眾眼球,從而炒作自己罷了。
順豐規?;療o人機靠譜嗎?
在淘寶將目光投向無人機快遞時,先行者順豐已經在珠三角地區發力,以每天500架次的飛行密度,力推在山區、偏遠鄉村等農村市場的無人機速遞業務。目前順豐無人機試點航線包括山區、大型湖泊水庫、偏遠鄉村等。這些無人機在珠三角地區以每天500架次的飛行密度,收集前期的實地飛行數據,為將來整體運營、調度系統的搭建提供數據支撐。利用這種方式,當順豐組建起一張規模龐大的無人機運送網絡后,將會大幅度提升在偏遠地區、農村市場的物流運輸能力,縮短快件派送時間。
不過就目前順豐透露的情況來看,無人機項目的“炒作”價值大于實用價值,該項目在目前仍舊面臨著諸多硬傷。
據悉,順豐無人機自主飛行半徑約為10公里,飛行相對高度1000米,在四級風以下可以正常起降,最大載重量約3公斤。由此看來,順豐無人機目前只能運輸小型貨物,安全系數、續航能力和識別精度也是技術難題。不僅如此,高成本也是困擾順豐的一大問題。市場上和順豐無人機類似的飛行器售價約6萬元,加上地面控制站和相關操作人員,成本遠高于貨車送貨。另外,偏遠地區的送貨頻次較少,用戶的消費能力不高,使用無人機配送的定價也無法定的太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大多數無人機生產企業都在自行組織“飛手”資格培訓,并頒發資格證書,但在實際的審批和管理辦法中,由順豐發放的“飛手”許可證并不具備法律效力。
不過,就算順豐克服了上述所有問題,在實際應用中還會有其他問題的。例如,鳥會不會與無人機發生碰撞呢?遇到惡劣的天氣怎么辦,難道不飛嗎?萬一有人人為破壞把飛機占為己有怎么辦?
這樣看來,順豐無人機其實并不靠譜,就目前掌握到的情況來看,不妨把它當做是順豐的一次市場推廣行為。
無人機送貨的三大困難
1.無人機送貨的可行性
目前,各國都已經加強了對無人機的管理。英國、美國政府都相繼為此出臺一些措施。在美國,商用無人機還需要申請。在中國,根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重量小于等于7公斤的微型無人機,飛行范圍在目視視距內半徑500米、相對高度低于120米范圍內,無須證照管理;重量等指標高于上述標準的無人機以及飛入復雜空域內的,駕駛員需納入行業協會甚至民航局的監管。
不僅有著法律的約束,無人機還面臨著一些現實的問題。無人機雖說不大,但是總該有給它停機的地方,如果你有一套別墅,這另當別論,但是大多數人是沒有的。當然有人會說它就那么大,隨便一停就好了。很現實的是,它雖很小,但是它需要一塊平整的地面,就算有一塊空地給它停了,誰又能保證在收件人來之前他人不去破壞呢!另外,萬一收件人有事,無人機是在那等還是重新飛回快遞公司呢?
2.無人機送貨的空中交通流量問題
試想一下,假如快遞都用無人機來送貨的話,那一天之內得派出多少無人機??!可以想象一下,在某一地區可能會有數以萬計的空中送貨在進行,難免不會出現撞機的事故。雖然大多數無人機公司都宣稱他們的無人機擁有感應與繞行的技術,但是連無人駕駛都沒被大規模使用,更何況是無人機呢!
另一方面,就算出臺一些政策規定每臺無人機按不同的路線和高度飛行,但是這又得花費多大的人力物力,快遞公司顯然是不同意的。
3.無人機送貨的安全性
即使無人機克服了上述所有問題,也不意味著無人送貨就是安全的。
就在前不久,我們報道過一起無人機事故。英國伍斯特郡的一名小孩被一架墜落的無人機撞上,導致右眼失明。這架由一名業余愛好者遠程操控的無人機的螺旋槳遮擋裝置在飛行時被意外打開,同時它也沒有安裝防撞傳感器。
無人機這么新奇的玩意在天上飛,難免不引起人們的注意。說不定在路上就被誰家的熊孩子用彈弓打了,很可能會因此砸到人而引發事故。
還有一個問題,無人機電池在沒電的情況下很可能墜毀。這損失暫且不說,還有可能誤傷人?,F在如果送貨無人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那么快遞公司就難辭其咎。
當送貨無人機滿天飛的時候,估計又會出現一批“新職業”的人。這群人會盤算著打無人機和貨物的主意?,F在已經有偷車賊,將來無人機也可能面臨被竊。
目前來看,送貨無人機并不靠譜,淘寶的無人機需要快遞員出面簽收,順豐的無人機需要操作員控制,種種情況都可看出無人機根本離不開人,那么它的意義何在呢?只是單純的為了吸引眼球和宣傳而已,也就是說,快遞員不會失業。
送貨無人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項新技術的前景看起來不錯,但是還有很長路要走,未來的發展必須遵循以下幾點:
1.載荷、航程:提高載荷能力,載重量應大于3kg(順豐的訂單重量在3kg之內),增大續航能力;
2.周邊業務流程的自動化:管理、調度、飛機充電、貨物吊裝、到地后卸貨簽單,都需要實現自動化,否則“減少人力”便成為空談;
3.避免無人機被人為破壞:有網友調侃:“送貨無人機一出,淘寶彈弓成交量大增。”在立法不完善的情況下,還需要技術上考慮防范和反制措置;
4.提高安全性:避免飛機間相撞,避免落地傷人毀物;
5.感知規避:樹木、電線、高大建筑物等障礙物,尤其對于通常是低空飛行的無人機快遞是很大的阻力。有專家指出可以通過采用視覺、超聲等及多傳感器融合算法,提高避障的可靠性;
6.準確投遞:采用澳洲的解決方式,在屋檐下放一個大盒子,盒子上方有特定標識,無人機通過機器視覺識別并準確丟進去。
雖然現在送貨無人機還行不通,不過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未來的無人機高速公路上將是眾家公司競爭的局面。我們期待具體完善的航空監管系統和政策出臺。通過無人機公司技術的不斷進步,來彌補無人機送貨的諸多不足。就像新品不斷涌出,但爆品也未曾見多的智能硬件一樣,依然需要在技術、設計、用戶體驗方面進行探討和創新,以期被更多人接受,建立更加完善的智能硬件生態圈。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