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阻礙發展的不是體驗,而是用戶手中的電腦
雖然消費者版Oculus Rift已經開啟預定,看似很便宜。但你想要順暢運行VR游戲,還需要一臺“及格”的電腦。
據外媒報道,來自NVIDIA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只有約1300萬臺計算機集成了能支持虛擬現實的顯示芯片。而Gartner的數據則顯示,2016年全球在用的PC總數約為14.3億臺,因此這些最高端PC在其中占比不到1%。
虛擬現實的潛力激發了人們的想象力,也令那些體驗過這類產品的人感到驚訝不已。使用者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攀登珠穆朗瑪峰,穿越險峻的地勢,甚至站在懸崖邊緣俯瞰美景,或者在海底觀看藍鯨從身邊緩緩游過。
然而,要實現如此逼真的效果,卻需要極其強大的硬件支持,而當今的多數電腦都很難滿足虛擬現實的硬件需求。由此,英偉達推出一項名為GTX Geforce VR Ready的計劃,保證消費者購買電腦或配件時能辨別所購買的硬件滿足VR的配置要求。它要求Oculus Rift需要配備帶英偉達GeForce 970或AMD Radeon 290顯卡的計算機,而這兩款顯卡的價格都高于300美元,與一臺Xbox One或PS4類似。此外,Oculus Rift還有其他的硬件要求,例如英特爾i5處理器、超過8GB的內存,以及USB 3.0接口。
虛擬現實之所以對處理性能有如此之高的要求,原因不難理解:倘若性能達不到要求,用戶體驗就會受到影響。早期的虛擬現實原型產品導致很多測試者出現眩暈感,主要是因為屏幕上的畫面較用戶的動作產生了輕微的延遲。一款標準PC游戲的幀數為30fps。但要實現流暢而自然的動作,讓大腦誤認為是真實畫面,虛擬現實圖像就必須同時在兩個投影儀中實現90fps的幀數。
好消息是,目前我們已經看到一些PC廠商推出VR Ready機型,包括戴爾、華碩等品牌。不過在這之前,所有的消費者需要花費至少1600美元來體驗良好的VR。在另一方面,谷歌的紙糊盒子Cardboard、三星基于手機的Gear VR頭盔以及國內眾多手機類塑料盒子,在價格上更為親民。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高端VR普及的阻力并不在頭盔本身,而是電腦的配置問題。
英偉達預計,虛擬現實將對困境重重的電腦市場形成促進。該公司預計,到2020年,兼容虛擬現實的設備將達到1億臺,而人們對虛擬現實的需求可能有助于提升顯示芯片的銷量。不過,高端VR的普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