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著名VC Bernard Moon:學會拿“聰明的錢”,融資過多未必是好事

周彤 10年前 (2015-12-21)

你的融資步伐或許需要緩緩了。

硅谷著名VC Bernard Moon:學會拿“聰明的錢”,融資過多未必是好事1

上周,我參加了好幾次會議討論,議題都是和我們的幾家投資組合公司有關,這也讓我有了寫這篇文章的沖動?,F在的時機或許剛好,因為很多業界大佬都寫了不少這方面的文章,比如來自知名風投Andreessen Horowitz的Jamie McGurk和Stephen McDermid,以及Union Square風投掌門人Fred Wilson,他們在公司估值這件事兒上都非常權威。

我是根據自己最近的工作體驗來撰寫本文的,我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同時也是一家專注于種子輪投資的風投公司內部投資人,通常,這家風投公司的投資金額都在1億美元以下。

首先我要承認,自己非常認同著名投資人Bill Gurley對燒錢率重要性的看法,而且在幾周之前,另一位知名投資人Fred Wilson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其次,對于像Fred Wilson這樣的風投資本家(這個概念的定義是,至少要有1.5億美元以上的投資資金)而言,他說的的確沒錯,“公司估值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被修正,你可以低估,也可以上估三或四倍,直到自己衡量到一個最合適的估值價格。是的,估值可以被修正------但是在種子階段,一旦估值錯誤,損失的成本也是相當大,因為這可能意味著宣布一家公司死亡。而低估了一家公司,也會導致管理團隊分崩瓦解。”

我曾經告訴過創業,以及我投資過的這些公司,讓他們不要過多考慮估值,但是作為創業者,你必須要獲得多方面信息,然后才能做出決策,同時還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估值信息,這樣才能為你、為你的公司做出最好的選擇。那么作為一名創業者,該如何掌握公司估值這件事兒呢?

請自問下,你的底線問題是什么?

如果要維持你公司未來一年半時間的運營,你到底需要多少資金?如果你拿到了這筆錢,可以讓你輕松實現里程碑,并且支持你募集到A輪融資嗎?事實上,有一名創業者已經回答這些問題,之后我告訴他們,不管你心里有多少價位,都要再增加30%做緩沖,因為在創業過程中,總會有失誤或是延誤。

無論是一個要給你公司設置估值的主投資人,還是身處在一個“party round”融資輪(有創業者自己設置估值)之中,企業創始人都必須要自問一個問題:這個估值合理嗎?作為一個創始人,這個估值能讓你變得更好呢?并且能夠讓你進入到下一輪融資嗎?

如果要提供一些指導幫助,特別是對于那些首次創業的創業者們而言,舉一個例子或許能讓溝通變得更簡單些。如果你創建了一家線上游戲公司,然后計算了下在種子輪需要募集100萬美元資金,因為你可能剛剛簽了一筆價值400萬美元的交易大單,之后的交易前估值必須要達到1000萬美元才算合理。但如果你是一家電子商務初創公司,需要募集100萬美元,為了在某個充滿競爭的垂直行業里獲取客戶不得不投入大量成本,之后1000萬的交易前估值似乎不太靠譜。

融資只是成功道路上的一步,它可以幫助你的公司發展,因此必須要仔細考慮,千萬不要因為估值問題,把你的公司推入到一條下坡路,最終導致失敗。對于電子商務初創公司而言,或許600萬美元的交易前估值更安全一些,這樣可能讓你順利實現更多業務里程碑,幫助你下一輪交易前估值翻一番,并且在之后的B輪融資里募集更多資金。

還有一個例子,或許能幫助你更好理解公司估值,如果你有一個1500萬美元的交易前估值,然后募集了200萬美元資金,那么,這200萬美元是否足夠讓你完成之后的A輪融資呢?無論你身處在哪個行業,你是否能夠拿著200萬美元,然后創造出足夠大的價值,并以至少2500萬美元的交易前估值來進行A輪融資呢?這真的是非常大的一種壓力,我也不希望任何創業者去承擔這樣不可承受之重。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創業者在這條道路上獲得了成功,就像電影《速度與激情》里的Vin Diesel冒險后獲得回報,但絕大多數人的結局其實并不盡如人意。

融資過多和融資過少的問題

有些初創公司只需要很少一筆資金投入,就能騰飛,但有些初創公司卻做不到。對于創業者而言,都會遇到融資過多和融資過少的問題。2000年,我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創業,當時正處在第一波互聯網蓬勃期,融資要比現在輕松地多,我們在第一輪融資就募集到了700萬美元,那會兒給我的感覺就是,那些大筆融資輪讓創業者失去了控制,通常,這種狀況所導致的后果也都是災難性的。燒錢的速度比絕大多數創業者所想象的還要快,錢不是紙,而是浸在汽油里的紙,一點就著。幸運的是,在面臨破產的時候,我們又募集到了另外一筆750萬美元的融資,更好的是,我們的公司開始盈利------但是不可避免地,我們也經歷了太多痛苦和悲傷。

幾年之前,當我嘗試創建一家初創公司的時候,我研究了市場,并且計算了我們團隊最少需要多少資金才能確保正常運營。當時的情況是,如果我們募集不到300萬美元,那么其實就意味著那是一輪“會導致最終失敗的融資”。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接受一個200萬美元的投資,因為投資方低估了我們公司的價值。此外我也沒有要一筆500萬美元的融資,因為投資人要求獲得公司50%的股權。投資人或許并不理解,我之所以選擇辭職創業,就是要成為自己的老板,不愿再寄人籬下。最終,由于我無法兌現自己的最低目標,選擇了不去融資。事實上,市場證明了我的想法是正確的,因為當時在我身處的行業里,有三家初創公司選擇了降低估值,并且募集到了少于200萬美元的融資,結果都在不到兩年時間里,紛紛倒閉。

我自己的風投公司里的合伙人在遇到一些創業者時,也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并不知道客戶獲取成本相關方面的知識。

每一個創業者都希望、或者說假設自己的公司每年都會以10倍的速度增長,而且產品口碑能以病毒的速度傳播,甚至都不需要任何市場營銷開支。但實際上,在整個創業圈子里,能有1%的初創公司遇到這種好事兒都算是無比幸運的了,而絕大多數公司,他們必須要考慮好如何支出費用,讓業績實現創造性增長。

保持簡單

我們有時會遇到一些創業者,他們嘗試玩兒一種“疊層估值”的游戲,他們會這樣對投資人說:“如果你現在投資,那么在三個月之后,或者是在第二輪融資過程中,我們的估值翻了一番,那么你就賺了。”

遇到這種情況,通常我的回應是:“我們非常喜歡你的公司,但是如果你這樣做的話,我們是不會投資的。”

我個人的做事方式,甚至是我整個團隊的做事方式,就是讓事情清晰、直接。當然啦,如果說投資就像玩兒21點撲克牌,分分鐘內公司估值就翻了一番,我們也會非常高興,但現實并非如此。創業其實就是一場馬拉松,不要天真的以為能在短時間內搞定融資,合作,以及業務運營。

有一個真實的例子,一家初創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給我們提供了一個600萬美元的交易前估值,希望我們能夠成為他們的早期投資人,同時還表示他們的公司估值會在三個月時間里達到1200萬美元。但我解釋說道,我們可能不會投資,但是他也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首先,究竟這家公司的估值會不會增長,其實根本無法判斷,特別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框架之中。其次,我告訴那個創業者,戰略上這樣的投資其實是非常不明智的。我們的團隊見到過太多太多失敗的初創公司,那些公司都低估了自己的資金需要,一旦他們把融資耗盡,同時有無法從之前的投資人那里獲得過渡資金,那么就會失敗。為什么呢?因為第一批投資人并不希望將公司的估值推得過高,比如就像上文提到的翻一番達到1200萬美元,因為這樣一來,第二輪投資的投資人會覺得自己無法獲得早期投資人那樣豐厚的回報,繼而不愿意在后面幾輪追加投資了。

我的建議是:讓你的每輪融資都清楚、簡單。對于上文提到的這個例子,如果說把自己的交易前估值定位在800萬美元到900萬美元之間,那么對所有投資人而言,就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定價區間,同時也更容易讓自己的度過融資募集期。

對待投資人和商業伙伴,都要將心比心。

聰明的錢,就像是鍍金的鈔票

通常來說,重要的事情需要說三遍。所以我們會告訴創業者,聰明的錢是最好的,如果說有一家頂級風投對你公司估值較低,還有一個“沒腦子”的風投給你了一個更高的估值,相信我,請選擇前者。

最近,我投資的一家初創公司正在進行A輪融資,我這樣對他們說道,“如果紅杉資本對你們的估值是1500萬美元,另外還有一家三流風投給你們的估值是2500萬美元,你們覺得,還要問我需要選擇哪家風投嗎?”

創業者都希望自己能夠創立一家偉大的公司,而頂級風投資本公司恰恰能在很多方面給初創公司提供幫助,比如他們可以提供建議,進行導師指導,甚至提供人脈網絡。

請記住,公司估值既不是一種科學,也不是什么財務分析作業,它其實是一門藝術。在對公司估值時,不過考慮太多,也不做太多分析,但是在通常成功之路上的每個階段,你都需要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多少資金才能繼續前行,因此你需要提前做好功課。

最后,永遠不要在自己的路演過程中,把心中渴望的估值價格寫在演講PPT里,也不要告訴潛在投資人。要讓潛在投資人先提出協商估值談論流程,這樣在開啟融資之路以前,就不至于把自己推到一個死胡同里面,至少,不會讓投資人覺得你是個“智商不夠”的創業者。有時候,你需要在種子輪融資時就確定你的目標公司估值,但是千萬不要在A輪融資的時候這樣做。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請做好你的功課。要知道自己所處的行業里,最近發生了哪些投融資和估值事情。千萬不要信口開河隨便扔出一個估值金額,就以為肯定有投資人跟進,天底下沒有這樣的好事兒。因為一旦談到公司估值這件事兒,只要投資人想,他們就能讓白天鵝瞬間變成丑小鴨。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