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賦資本傅哲寬:“燒錢補貼”模式過時制造業的互聯網化是大趨勢
燒錢補貼如果都不行了,那創業者還能干什么?
12月19日,“2015年互聯網金融創新與發展論壇暨CEO年會”在深圳舉辦,以下為啟賦資本董事長傅哲寬的觀點分享:
啟賦資本傅哲寬:“燒錢補貼”模式已過時 制造業的互聯網化是大趨勢
大家下午好!我是啟賦資本的創始人傅哲寬,啟賦資本是一個年輕的基金,創業兩年多時間,這個團隊是從一家大公司出來,過去在達晨創投十幾年,現在出來創業,核心是投互聯網和新材料兩個領域。
資本市場的“冷”與“熱”:“燒錢補貼”模式已經過時
雙創我不講了,因為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們來看在這種國家倡導的雙創大背景下,市場的冷和熱。
首先來看目前市場比較冷的方面。投資人關注的是資金面偏緊,這是相對的,可能市場的資金量還是比較大,但是愿意投在長期股權投資的,在今年下半年確實偏緊,尤其是VC或者周期比較長的募資相對比較難。
第二是GP更加謹慎,這些投資人在投項目的時候,不再像去年或者今年上半年一樣,他們的投資熱度降下來,很多項目不容易拿到資金。
第三,互聯網過去發展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靠補貼來發展用戶,做市場。但是補貼模式現在看起來難以為繼,這次全球互聯網大會中,我看了互聯網巨頭,例如馬化騰都在講補貼是不行的。所以O2O從2014年開始到今年上半年特別熱,但是下半年冷了下來,拿不到錢,很多O2O企業非常艱難。創業熱度依舊,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年輕人創業的激情非常大。只不過創業者在創業的時候會比過去謹慎一些,今年上半年流行一句話,2B2C2VC,過去隨便有一個商業計劃,就很容易拿到錢,現在拿到錢不容易。
所以創業者在創業的時候有更多的思考,更多去想自己的創業方向、頂層商業邏輯怎么去設計。這是一個大的變化。出現了合并浪潮,合并熱在下半年比較明顯,這也是因為補貼模式難以為繼的核心表現,攜程與去哪兒的合并、滴滴與快的的合并,這些大的互聯網公司過去都是靠燒錢去血拼,拼市場、拼價格、拼用戶,現在看起來不行,大家為了能夠更好地生存與發展,所以合在一起向前走。當然,這背后也有項目投資人的想法,他們在撮合下來完成交易。在這個背景下,產業互聯網面臨比較大的發展機會?,F在創業的熱度比較高。所有行業都可能會和互聯網融合
我這里重點講一下產業互聯網,因為我比較熟悉。
互聯網就像歷次的工業革命一樣,發展到高潮期的時候會全面的擁抱一切,也就是說所有行業都有可能會和互聯網開始融合,這是一個大的趨勢。
用互聯網去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是大勢所趨。我國為什么提倡“互聯網+”?就是傳統產業要轉型,要升級,升級的路徑無外乎兩個,一個是靠技術,第二是靠模式,用互聯網的方式去做傳統產業,這是一個大的趨勢。
所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從今年來看確確實實深刻地改變著以后傳統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產業互聯網投資機會。
我們的理解是,產業互聯網分為三部分,一是用互聯網去改造傳統服務業,還有金融、教育、醫療、社區等等垂直領域。二是垂直消費。過去電商做得非常成熟,尤其是電商平臺做得比較好。但是像線下一樣有家樂福、沃爾瑪這樣的大賣場,但是也有絕味等非常好的垂直專賣店。下一步在消費領域,垂直消費會出現更多的機會。三是制造業,制造業的互聯網化是一個大的趨勢,我國也好,西方國家也好,倡導的工業4.0,它的基礎就是要把制造業首先互聯網化,然后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大家所規劃的工業4.0的夢想。制造業里面最先能夠做互聯網化的就是供應鏈,所謂的供應鏈就是上游的采購和下游的分銷,和制造業一樣,只不過是制造業中的電商。2015年被炒得比較熱的項目都是這樣的項目。物流互聯網化也是一個大的趨勢,馬云做得比較早的有一家企業,但是由于基因不對,所以做得不好,但是不代表物業互聯網化做不起來。
終極目標是工業4.0,它有兩大特征。一是全智能化在云端上跑,第二是可以實現定制化。未來需要任何產品可以直接從工廠定制,而不需要經過分銷渠道,這也是未來非常大的機會點。
在我2013年出來創業的時候,就把產業互聯網作為主要方向,現在業投了60家和產業相關的互聯網公司,在這里和大家舉個例子。我們在醫療領域投了一家就醫160公司,已經上了新三板,目前發展成了中國最大的醫療公司,發展速度特別快,核心產品是掛號切入,到醫院分診問診、醫院場內的支付都做起來,未來很有可能成為中國老百姓就醫的平臺。駕駛方面業投了一家公司跟誰學,去年做了天使,教育機構有4萬家,教學門類有一千種以上,學員突破了三千萬,月收入突破1億。目前從老師數量來看,應該是全球最大的學校。
這是互聯網金融方面的知象科技,以前是做P2P、P2B抓資金端為主。下一步要向高端走,還可以向產業走,就是供應鏈金融。知象是我們做的非常棒的交易系統,下一步會開放源代碼,讓市面上所有的基金經理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按照自己的投資策略做交易模型,未來很有可能發展出量化交易的平臺。例如我們做的融信通,他們和很多行業的門戶企業合作,這些關鍵企業把數據放在他們那里,他就有了這些數據,依托關鍵企業給他的供應鏈做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發展速度非???,現在平臺上有企業100多家,放款額100多億。
互聯網金融開始向這些方向發展,這是我們布局比較深的。還有垂直消費領域,我們做了一家做金融服務的公司,我們昨天做了第一輪融資,拿到1.2億資金,股指2.5億左右,發展非???。下面都是和企業有關的公司,這是銅道,已經賺錢了,和一般做O2O的公司不一樣,它是O2O公司,可以通過供應鏈變現。天地匯是我們做的物流公司,是做公路港的虛擬運營,主要在零擔物流的交易市場,今年交易量在130億以上。新材料是材料領域的互聯網公司。優那科技(諧音),從物料到出貨不需要別人,這條線已經跑通了,下一步富士康有50條生產線,那個時候富士康的工廠很可能不需要一個工人。這是我們在產業互聯網業的布局。
投產業互聯網和投過去的公司不一樣,我們有一些核心關注點。第一投產業互聯網還是在投傳統產業,而不是投互聯網公司,只不過我們是投用互聯網來運營的傳統產業而已,這是我們的核心邏輯。
第二,我們會看創業團隊是否有傳統行業的運營經驗,這很重要。因為從互聯網公司出來的團隊做互聯網創業,很難理解產業需求和痛點,很難設計好產品。而從產業出身的人很了解用戶和需求點,設計產品就科學合理。這是很重要的。
第三,創業團隊是否有相關行業的人脈和資源?過去很多公司做互聯網前期,獲取用戶都是要補貼、燒錢,而現在手上沒有獲得獲客能力。傳統能力不一樣,不需要那么廣泛做C端用戶,它的用戶群相對可視,獲客成本非常低,不需要補貼,也可以很快把自己的用戶做起來,有用戶就有流量,這也是很重要的。
第四,要有互聯網思維和開放的心態,我們在選擇創業者的時候,我們經常說從傳統行業里出生的創業者,要有開放的心態,能夠融入互聯網才可以,這樣能夠把線上的運營能力也做起來。最后,所有互聯網行業,除了游戲和金融,都進入了低毛利時代。
銅道是做金屬的交易撮合,他們要有機會去變遷,找到辦法去變現。銅道電商在接近一千億交易量的時候,就擁有了這個行業的大數據,就開始和銀行、互聯網金融公司、信托合作,為有色金屬產業鏈上的數據好的用戶提供貸款,這樣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來進行變現,去年是5300萬,今年能突破1億。要有毛利,如果沒有就要有變現能力,否則風險很大。
總體來說,產業互聯網是中國未來3-5年內機會特別大,因為互聯網正深刻的改變著我國的傳統產業,無論是創業還是投資,能夠抓住這次產業互聯網的浪潮,也會有非常好的回報。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