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深陷“造假門”事件,是否是自食惡果?
小米涉嫌“造假”的消息出現在諸多媒體報道中,由于其空氣凈化器配套的APP讀數不準,提供了不準確的空氣質量數據。
近日小米空氣凈化器涉嫌“造假”的消息常見于諸多媒體的報道中,其配套的APP現實濾芯損耗,讀數不準確,PM2.5檢測與實際數額出入比較大。而且看濾芯在未拆封的情況下,狀態指示燈仍然由紅變綠,很多人就提出質疑是否小米在官方數據方面造假?
其實我們簡單的分析一下,濾芯未拆封但仍然在顯示凈化的問題,要從空氣凈化器的原理來看??諝鈨艋髦饕▋煞N工作原理:主動式的空氣凈化;被動式的空氣凈化。前者不需要通過主動向室內釋放凈化滅菌的因子(包括等離子、負離子、銀離子、光觸媒等),然后通過因子在空氣中的擴散來實現對室內環境的凈化作用。而后者則是通過風機將空氣抽入機器,然后通過內置的濾網過濾空氣,從而起到過濾粉塵、異味、消毒等作用,最后再將干凈的空氣凈化出來。
而在對小米空氣凈化器的檢測中得出的結論是,小米空氣凈化器的APP顯示數值優化可能是與風扇的轉速有關,風扇在轉速高的情況之下,快速降低了APP上的濃度數值的顯示,因此也就導致了其與實際檢測結果有差距。
除此以外,小米空氣凈化器的PM2.5濃度與專業不相符合,主要是由于小米空氣凈化器所采用的傳感器不夠精確的緣故,空氣凈化器的傳感器一般由紅外線和激光傳感器兩種。激光傳感器的檢測精度遠遠大于前者,然而激光傳感器的成本也相對比較高。而小米按照其價格推算,使用的是紅外線傳感器,因此導致數據大相徑庭,也就不足為怪了。
都是成本惹的禍,其實不僅僅是小米,其他的中低端的凈化器或多或少也會出現一些數值不太準確的地方。這也提醒用戶在判斷空氣質量的時候不能僅僅依靠APP所提供的數據,而且要想獲得好的使用效果,還是盡量選擇一些專業從事空氣凈化器生產的品牌購買。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