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知名孵化器YC掌門人Sam,他給創業公司提出了幾條建議

周彤 10年前 (2015-11-30)

我有一條職業建議,如果你想加入某個公司,請去那些你能找到的增長最快的公司。

硅谷知名孵化器YC掌門人Sam,他給創業公司提出了幾條建議01

硅谷知名孵化器YC掌門人Sam,他給創業公司提出了幾條建議

鈦媒體注:本文編譯于斯坦福第二節CS183C,邀請了硅谷頂級YCombinator的掌門人Sam Altman,文章為他的演講和現場提問內容,略經鈦媒體編輯。

主講人Sam Altman,在19歲(2004年)的時候創立了Loopt(一家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產品公司,2012年以4,300萬美金價格被并購),2005在斯坦福第三年就讀CS本科學位的時候輟學,2014年出任YC 掌門人,投資了包括Reddit, Airbnb, Pinterest 等公司。

背景:YC和YC社區

YC是一家提供產品和投資的公司。YC的主要任務是投資初創企業,還有一個新的業務叫YC Fellowship,這個項目每年的受益者超過250個。

“校友社區”已有投資過的 2000 多人。人們感到YC有很強的親和力,他們與YC投資過的公司合作,幫助他們籌款、招聘。他們互相購買對方的產品等等,我們努力使之成為一個聯系緊密的社區。

最好的創業者和公司,有哪些共有的品質?

我們評估創業者的不同品質,并找出我們認為重要的地方。有一些品質不分先后,都是非常重要的:

●清晰的愿景。比如創業者能否說明他們正在做什么,以及為什么這么做。

1.如果他們不能清楚地向我們說明,那也不可能是在招聘、雇用、銷售或面對媒體時說明白。

2.另一種情況,他們是思維非常清晰的人,而這一點對企業來說很重要。以Airbnb為例,當他們向YC發出申請時,他們做的這件事在我們所有人看來都有點作。你在陌生人家里睡充氣床,而同時主人也在家,我們都不想這樣做。但他們清楚地知道如何做到這一點,可以清楚地解釋它到底是如何運作的,以及他們為什么這么做,公司的愿景是什么。這正是我們想要的,Brain 好像講了個故事 "這是我祖父以前旅行時用的方法",與當地人一起,待在當地人家里。比待在那種四季酒店之類的地方好多了,連鎖酒店不論在哪個城市、哪個國家,其內部裝飾都是幾乎一模一樣的。所以他們的愿景闡述很清楚。

●我們要找非常堅定,對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滿激情的人。

1.有的創始人從來不把"不行"作為答案,有的能掰彎整個世界來實現自己的目標,這些都是我們想要投資的對象。

2.有的創始人,每當他們克服一個小困難,然后一轉身很不走運,每天又會出現一堆障礙。如果你是那種在這些困難面前退卻的人,那就不好辦了。你也必須堅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非常重要。

3.最好的公司,都是在某種程度由愿景驅動前進。哪怕僅僅是因為創始人想要在他自己熟悉的領域,建立一家偉大公司。堅定無比還要滿懷激情。

4. 開始找的人很重要,迅速完成任務的能力。這跟果斷不完全一樣,有的人處事果斷但行動緩慢,在和工作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是如此。決策的速度和質量,與創業成功與否完全相關。我們的數據發現這些因素的確相互關聯,在我們所有成功的創業者身上都有體現。

5. 有些創業者從背景上看,他們真的應該成功,但卻以失敗告終,因為缺乏堅毅和解決問題特質。成為一個偉大的創始人的秘訣,至少在早期階段,就在于直面問題的能力。這個問題你從未見過,但是你卻能迅速解決它。

獨自創業/兩人合伙創業/多人合作創業 有何不同

我們并不完全反對單獨創業,但這個問題有兩個。第一,工作量將會很大而且真的很難做,一個人很可能搞不定。第二,作為單獨創業者,會有一些心理層面的影響。即便是認為他們很厲害的人,也會產生低估他們的想法。

我們真正討厭的是,那些因為覺得我們喜歡合伙人而刻意找一個。這種情況下,他們百分之百不會被我們選中。如果一開始你只有一個想法而沒有合伙人。那么請不要停止尋找,那些最成功的公司似乎都有兩到三個聯合創始人,真想不出哪一個是由純粹的一個創始人締造的。

這是一份孤獨的旅程,同時也會有人會說你是個白癡。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斷有人這么說你,而你只能假裝聽不見。因為人們許多事情做起來都很難,但是如果你有個可以傾訴的對象,那么就會容易一點點。每個人都會希望可以兩個創始人一起,經歷這些起起伏伏、波峰波谷。你們不可能同時處于低谷,所以一個人可以鼓舞另一個,理論上講應該是這個樣子。

如果創始人之間相處不合會怎樣?所有聯合創業的團隊都會出現嚴重分歧,有的團隊不會告訴我們,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很多時候,我們會說“看吧 現在已經無法挽回了”,“你們之中有一個需要放下,繼續前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其實并沒有固定的模式。

創業團隊的多樣性

多樣性很有優勢。但是絕對不要為了多樣性,而招募團隊成員。背景和觀點的多樣性真的很好。唯一有害的多樣性,就是愿景的多樣。

真正好的團隊是互補的,大家有共同的愿景,關于建立什么樣的公司,以及怎樣去做意見都一致,而且他們有不同的技能。所以很久以來,經典的聯合創始人團隊是一個懂經商,一個懂技術,這種組合無往不勝。

現在也是兩個非常懂技術的人,這種組合通常也能成功,我想這種組合甚至更好。畢竟技能和背景的多樣化真的很棒,這樣的團隊通常都能成功,就像蘋果的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但很多時候我看到的是,兩人都是懂技術的。一個人主管產品,另一個管技術,而且往往做的很好。雙方要知道自己分別喜歡什么,以及分別擅長什么。

怎么幫他們學會招聘呢?

有的人可以自己搞定一切,不用雇人,而且這樣的招人越來越多。我們早就注意到了這個趨勢,我們最好的創業公司,往往招聘人數最少。而最糟糕的創業公司往往會說,“我有十個員工,我是不是很厲害!”。結果他們創業失敗,給別人打工去了。因為如果你有員工,就會有burn rate資金消耗率,在今天的市場上這個消耗率會很高。

而大家都不確定究竟想要做什么,所以就會導致不能人盡其用產生各種問題。就說Airbnb吧,他們用了九個月時間才雇了第一個員工。Stripe差不多也花了10個月,Dropbox花的時間更久。企業總想招聘更多人,因為他們覺得會提高效率,會讓創始人感覺更有地位。的確能讓你感覺更有地位,但絕對會降低效率。所以我們喜歡這樣的公司,他們清楚要等多久才招聘到第一個員工。這會很痛苦,因為人手太少而工作又太多,進展很慢很慢。

你會說“如果我們能有五六倍的人手那么進度肯定能加快”,但很多時候,真正需要搞清楚的是清晰的愿景。你要在這么多重要問題上保持清晰。如果自己還沒搞清楚,就開始招聘員工,那么你會敗在溝通效果上。

關于想法 Idea

Paul Graham(保羅·格雷爾姆)說要善于發現表面很好實際很糟的創意。你是否覺得自己在尋找被低估的資產。那么很顯然你想要的是本質很好,但多數人覺得很糟的。因為一眼就能看出來好的,大家都會去追捧,這樣競爭壓力就很大。而一眼能看出來不好的,顯然你也不想去投資。偉大創意才可能夠給投資初創企業帶來超額回報。

我想我們更多受趨勢,以及他人喜好的影響。作為創業者和投資人,要保持對一個冷門創意的信念,真的很難。在投資界現在容易了一些,因為你意識到你就是靠這個賺錢的。而且不管別人怎么說你太蠢,你都不會放到心上,只要你能保持盈利。

但它也會誘人犯錯,比如說我喜歡把自己想成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只要是大家都很喜歡的,那肯定很難做。你不想做這樣的投資人,投資某種很大的東西的衍生品。所以在2006,07,08年大多說投資人都在投下一個Facebook。然后到了09,10年,他們都因為要尋找下一個Facebook而瘋了。而09,10年的時候值得風投進入的兩個公司是Uber和Airbnb,而它們跟Facebook沒有半毛錢關系。同樣Facebook在2000年募資的時候,谷歌才剛剛準備上市。當時廣告技術公司,還有搜索公司獲得大量關注,而那是完全不應該投資的領域,最后那些公司都失敗了。你應該在Facebook看起來完全不可能有如此發展的時候就投資它。

現在有很多投資人,又一窩蜂投資Uber類的產品,這讓我想起來現在大家都說"我們將會成為食品行業的Uber”,”我們將會成為遛狗行業的Uber"。然后Uber會成為一個千億規模的公司。但下一個千億規模的公司,絕對不可能是上面說的那些其他行業類似Uber的公司。而將是某些全新的東西,所以當大家都在說這些的時候你應該把它直接忽略掉。他們會不惜代價把你拼下去,但是他們的盈利狀況令人擔憂。

那么你應該做的是,想完全沒有聯系的下一個千億美元的公司在哪里。世界正在發生什么變化,那些變化可以催生出一個之前完全不存在的公司?然后就去建立一個這樣的公司。這就到了最困難的部分了,因為這個公司看起來會很糟。你會遇到內部沖突,有人會說它其實前景光明。別人會跟你說"為什么不開一家面向大眾需求的公司?",因為別人也會開那樣的公司。你需要某種勇氣去堅持你的信念,堅持做這件不得人心的事,因為你知道世界前進的方向而其他人卻看不到。

關于快速迭代

先看真心喜歡你產品的用戶,然后再看那些不喜歡你的用戶,這樣會好一些。上線越早,越能快速吸引到一些用戶,他們會對你的產品產生依賴,這讓你感覺也會更好。

Uber剛開始起步的時候,很多人把它當笑話,但也有一些人一直在用它,甚至是一些收費很高的黑車也在用。當全世界都在嘲笑他們的時候,他們知道自己的路走對了,因為他們至少每年增長10倍。所以趁早開始的優勢之一是,你將獲得更多信心,即便是整個世界都在說你的東西不好。

另外一個支撐你的信念是,改變某個二三十年來一直有人在做,但所有人都忽略了的事,而且你可以準確判斷到底是什么,那么以Uber為榜樣放手去做吧。這個創意的起點是,每個人口袋里都有一部可以連接到互聯網的設備,而三年之前從沒人想到,所以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除非你真的關注,否則你不會發現這一點有多重要。如果你很理性,你可以跟自己說明白為什么有這種信念,因為世上有些東西已經改變了,這樣會很有幫助。

YC在投資很多硬件公司時,外界普遍認為我們會一敗涂地,因為我們不了解這些公司。它們要花費數年時間,并且與軟件公司比它們的周期大不相同。這些公司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們看起來不像互聯網初創企業。但是它們需要有Airbnb或Reddit的節奏和速度運作,這正是問題所在。我們把它們放進我們的項目中,沒有人喜歡失敗的感覺。

如果你周圍的公司都以每周10%的速度增長,那么過一陣子,你就會覺得“我太失敗了!”,"我要做點可以拿的出手的東西",“我要加快速度”。然后你就做成了,所以我們需要對硬件公司格外用心,要弄清楚他們的核心指標,以及他們怎樣能夠每周改進10%。但是一個公司需要在某方面有所改善早期每周提高10%,如果進行組合,如果有產品周期,不管是哪一部分取得每周10%的改進。你把它找出來,這樣過上三四年,最后你就成了一個真正的大公司。

你可以忽略所有人但是不能忽略用戶,如果用戶說產品很糟糕,那么你就找不到其他說你產品好好用的人了。這是支持者的聲音,必須要聽!

關于轉型 Pivot

我覺得硅谷搞錯了創業轉型這件事。我參加一個創業聚會讓我很震驚,大家都在吹噓創業轉型,這實際上是在吹噓失敗。我覺得對待失敗的態度應該是寬容,但是說“噢 那太糟了,哥不玩兒了”,我真的認為我們有點過度美化失敗。我們嘗試從失敗中學習太多,我們說太多失敗有多偉大,但是失敗的確很糟糕。對失敗寬容很重要,不會因失敗而針對你。但是這也不是什么值得拿出來慶祝的事兒。

總有人吹自己轉型了多少次。我見過的唯一成功的創業轉型是這樣的,第一它是創始人一直以來都想要做的,第二它是創始人在做第一件事走不通時發現的。所以具體舉例來說像Instagram,凱文·斯特羅姆一開始在做一個叫做Burbon的東西,但是做不下去了。他就去度假,然后就做了這個他本來就想做的東西。他喜歡照相,但是當時iPhone的相機不是很好,所以需要用到濾鏡工具,讓照片看起來是故意照壞的,而不是因為相機傳感器太差勁。所以如果你處理成老照片的風格,這樣很酷而不一定非得要完美的照相機鏡頭。所以那才是他真正想做的,才是他熱情所在。

其它創業轉型成功的例子還有,Airbnb的創始人一開始做的是另外一件事,完全是燒錢的但卻沒有一點成果。于是沒人再給他們錢了,陷入深度金融危機,他們實際上已經刷爆了好多信用卡。但是房租到期了,他們已經沒有錢付房租了,他們就想啊想啊想啊。Brain擁有的就只剩下公寓里的一點點額外空間,以及銀行里的一點點存款,而房租比他的存款要多,十天后就要交房租了。所以他把多出來的一個房間租了出去,就是為了掙這一點錢。然后呢?這一切瘋狂的事情就是Airbnb的開端,并最終成為一家提供經濟住房的公司。

我對好像做不成的創始人建議就是。請關掉公司,把剩下的錢還給投資者。然后去環游世界,等著知道你有想要去做的全新的想法。

Slack或許是最近最出名的轉型公司,Slack是靠做一個叫做Glitch的游戲起家的。然后他們發現沒人喜歡他們的游戲,但是他們內部的開發者真的很喜歡他們做的這個實時聊天系統。于是Slack就誕生了。當你準備去做一個其他人需要用到的東西,這就是一種途徑。

專注產品與保持增長

如果你可以一周工作70-80小時,那么就看怎么去分配這些時間。你應該把100%時間花在用戶交流,創建產品和保證用戶是熱愛它的。

很多創業者在早期會面臨這樣的選擇,要么我能吸引大量用戶,他們喜歡我們但不愛我們,要么我有少量的真正愛我們的人。所有YC參與過的成功的公司,都屬于第二種。所以關注產品意味著關注愛,而非喜歡。請把時間花在寫代碼和與用戶交流上面。你需要把產品做到這種程度,就是如果沒有它,有的用戶會非常非常難受。

你覺得機器有沒有可能管理公司?

短期內,有很多由機器垂直管理的公司。機器做的很多優化性的工作,遠遠比人好。特別是在工業上,我想你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電腦安保、電商等。十年之內我們會在機器學習領域,看到振奮人心的發展。特別是在尖端人工智能方面的發現,總有一天會有人發現人腦智力和創造力的數學原理。

是否建議過創業公司,讓他們不要接受那些錢,因為它太熱了?

我們一直在這么做,并一直跟初創公司說不要追逐最高成交額。有時我們會說完全不要募資,你需要考慮一個初創公司是否估值過高的唯一時機,就是當你購入這個公司股權的時候。

作為投資人,我可能不會投資。作為員工你也不應該讓創始人,或者是雇你來這個公司的任何人說服你,你的股票值公司估值的百分之幾。因為它真的值不了那么多,這是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然后你需要確定,你加入一家初創公司時,關鍵不在這家公司現在值多少錢,而在于我相信它在五年后值多少錢。那時我將占有其價值的百分之幾?完全不用考慮中間估價。

一條職業建議

我有一條職業建議,如果你想加入某個公司,請去那些你能找到的增長最快的公司。因為你也將快速成長,從一個真正成功的公司那里學習好幾年,我想這種訓練是最好的創業訓練,這種經驗很寶貴。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