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創新已死,4寸屏或是iPhone 7唯一亮點?
沒了喬布斯的蘋果也就沒了創新。
喬布斯時代的蘋果:我們出什么,人們就要買什么;庫克時代的蘋果:人們要什么,我們就出什么。一句調侃,盡是心酸。喬布斯在蘋果坐鎮的時候,新聞鋪天蓋地的都是蘋果的產品如何創新,如何跨時代。庫克接手后的蘋果,創新二字大多出現在“蘋果銷量又創新高”這樣的新聞里。好了,小編開個玩笑,求果粉輕拍!
最近,傳聞蘋果又將推出4寸屏幕的iPhone 7。消息一出,深沉的小編就陷入了思考。
其實蘋果一直都是一家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公司。當年的喬布斯本著移動的本質是便攜的觀念,對尺寸很敏感很固執,他認為3.5寸是最適合攜帶的,4寸就已是極限。在這樣的理念下蘋果公司推出的iPhone 4以及iPhone 4s才能夠重新定義智能手機,最終風靡全球。
在喬布斯巔峰之后的蘋果在創新方面貌似開始走下坡路。三星推出的Galaxy和Note系列憑借大屏二字無情搶奪蘋果的市場,也開啟了磚頭式手機的時代。創新不足的蘋果公司只能在焦慮中向市場妥協。在這種情況下,4英寸的iPhone 5橫空出世。其實悲催的iPhone 5算是蘋果公司打入大屏市場的試水產品,謹慎的蘋果只是將尺寸拉長,因此在視覺上4英寸和3.5英寸差別并不明顯。這算是蘋果的第一次妥協。由于第一次改革被批保守,第二次妥協,也就是2014年的iPhone 6以及iPhone 6 Plus的問世。4.7寸和5.5寸的重磅套餐向用戶砸來,憑借著死忠粉的力量,蘋果在大屏手機領域將三星打的落花流水。
概念圖里的iPhone 7我們還能見到嗎?
現在,在手機廠商紛紛推出大屏的時候蘋果的4寸戰略有何意義?這場回歸算是又一次對市場的妥協還是銷售戰術的創新?雖然,很多的媒體選擇用“不忘初心”去總結4寸的回歸,但小編認為相較于創新,蘋果公司更大的目的還是為了搶奪更多的市場。
回顧2013年和iPhone 5s和iPhone 5c的推出,通過大半年的各種造勢宣傳,人們對iPhone 5c的印象完全停留在cheap層次。但與此同時,iPhone 5s的“高貴”就更加讓人關注了,從而讓iPhone 5s在不用其他品牌手機襯托的情況下得到了自我品牌的提升宣傳。由此看來,蘋果推出4.0英寸的iPhone 7很可能目的是和iPhone 5c一樣,做一款“卡位之作”和襯托標準版iPhone 7的“僚機之作”。
有句話叫輸了結果,贏得尊重。而蘋果公司卻恰恰相反。贏了結果,輸了尊重。喬布斯的初衷是靠全新機型重建品牌,然而自他離去之后,如何搶奪市場變成了蘋果公司的追求。而且,不管是迎合市場大屏手機的火熱還是這次回歸4寸手機,都體現了蘋果在創新方面的無力。因此我們認為,雖贏得了市場,但是蘋果公司卻再難奪回王者驕傲。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