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MIT動態方塊讓虛擬現實黯然失色

鎂客 10年前 (2015-10-24)

這個裝置像是光滑的電腦屏幕轉化成看得見摸得著的一個個像素。

虛擬現實技術就是交互的終極形態嗎?那可不一定,MIT多媒體實驗室早在幾年前展示的一個動態圖形顯示裝置——inFORM,讓3D動態交互變得可見可觸,一時間讓“同儕”黯然失色。

有趣的是,最近這個MIT的團隊的“inFORM”項目又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展示了一個叫做“動態方塊”的新設計。如視頻,這個裝置可以組建、拆解和重新組合組件。

這個動態方塊裝置可以輕松控制正方形的積木。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一個黑色的積木被塑料針的上下運動的作用力推著走,就像坐在由塑料針組成的人浪上一樣。按照程序內容,這個積木還能夠以X、Y、Z軸不同方向各種旋轉 。它們可以通過提升高度和翻滾來推動積木,然后再升起幾根塑料針,對積木進行疊放。它們還能變成一個支架,使這些積木組成更加復雜的結構。

MIT多媒體實驗室表示:“一開始我們更多的是在討論裝置臺上不同的展現形式,后來我們開始設想,是否能夠使什么在上面運動,如何實現,怎么能讓物體的運動更加靈活自如?”

這個MIT動態方塊讓虛擬現實黯然失色2

據悉,動態方塊展示裝置一共擁有900根計算機控制的塑料針,它們能對預編程和實時輸入的命令進行反應。不難看出,這些針現在只能夠上下移動,這也讓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過,就算動態方塊完成的命令的復雜度不高,它能完成的任務也遠超你的想象。只要編好程序,讓它端茶倒水也不難實現。另外,你把衣服放在裝置臺上,它就可以幫你疊衣服了,前提是顯示器的分辨率足夠高。

據inFORM項目的研究者解釋,這個“動態方塊”顯示裝置是整個inFORM項目的延伸,通過設計了新的程序去展示不同的動態效果。

“我們現在看這個裝置就像我們當初看待第一臺計算機:他們又大又笨重,似乎只能做幾件事情。”Philipp Schlosser說,“但我們希望它將來成為一個大的多功能引擎,你可以讓它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接下來,研究組準備讓這個裝置變得更加精細。未來,這個裝置將更像是光滑的電腦屏幕轉化成看得見摸得著的一個個像素,不過要真正實現高分辨率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