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復興時代真的來了嗎?——Makeblock創始人王建軍談智能硬件創業

周彤 10年前 (2015-09-23)

在9月20號舉行的國際智能硬件高峰論壇上,Makeblock創始人王建軍針對這次活動的主題“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美好”分享了他對智能硬件創業的一些思考。

在9月20號舉行的國際智能硬件高峰論壇上,曾入選福布斯評選的“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的Makeblock創始人王建軍針對這次活動的主題“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美好”分享了他對智能硬件創業的一些思考。

從比特到原子——Makeblock創始人王建軍談智能硬件創業1

以下為Makeblock創始人王建軍演講實錄:

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興來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智能硬件創業相關的一些思考。

美國最有名的孵化機構YC提出了“硬件復興”的概念。2013年之前,YC所孵化的企業,軟件的比例相當高,而后來,硬件的比例越來越大。到了最近的2015年,YC孵化了50多個公司,其中20多個公司是做硬件相關的。這說明現在的硬件產品越來越多。大家知道,之前在硅谷,是微軟、Google的天下,在中國是BAT的天下,這些都是軟件公司。那么再之前,像IBM和其他一些做電腦硬件的公司是老大。后來,風投才被Facebook、Google這些軟件公司帶走?,F在,我們又到了一個“硬件復興”的節點。

硬件創業和軟件創業有哪些顯著差別呢?

從比特到原子——Makeblock創始人王建軍談智能硬件創業2

1、開發和啟動速度

軟件產品需要的東西比較少,基本上只要人、電腦和網絡就可以了,涉及面比較窄。但是對硬件開發者來說,在早期開發和啟動資金要求較高,研發生產包裝鋪貨質檢等環節眾多,每個環節都意味著投入,都意味著成本?,F在的硬件產品包含的東西非常多,還有生產相關的東西,還有各種檢測標準,就是對團隊的知識面的要求更加的全面。這時候需要一個非常豪華的硬件創業團隊,也許只有這種大牛級的人物,才有資源去組建,那對于硬件創業者來說比較困難。

2、流通性

軟件產品只要接到網絡,幾乎可以迅速覆蓋到世界上的任一角落,而且可以隨時進行版本的迭代更新,具有很強的流動性。而相反硬件從生產到鋪貨都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并且在出貨之前要進行很多的檢測,因為一旦發出去貨有bug幾乎無法彌補。

3、成長速度

軟件產品幾乎只需要增加服務器就可以滿足用戶數量呈幾何倍數的增長。而對于硬件公司來說,客戶從1000個到10000個,硬件產品的生產、銷售、流通渠道都需要經歷脫胎換骨的洗禮。

所以硬件創業是一個非常辛苦的過程,但是我們從現在來看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了走這條辛苦的路,為什么?因為他們看到了硬件是未來的必然趨勢。數字世界飛速的發展,人們的需求不是軟件所能滿足的,而硬件能滿足人類在物理世界的需求。隨著技術的進步,傳統的硬件變得更加智能,比如智能家電、智能水杯的出現也不知不覺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促使“硬件復興”。

1、生態環境的變化

當然不可否認現在技術的進步降低了硬件創業的門檻,但本質上是生態環境變得比之前更好。在這之前,為什么軟件創業火,因為只要寫個app、寫個網站,都不是很困難的事情,甚至大學剛畢業的學生就可以做。那么對于硬件而言,其實相對來說也沒有那么難?,F在的各種開源硬件模塊、芯片和傳感器等等,成本都在不斷降低,生態環境在不斷成熟,這使硬件創業門檻變低,所以越來越多的團隊選擇了硬件創業。

對于硬件創業來說,除了原型制作變得更容易之外,還需要生態鏈的支持。為什么之前的App創業這么火,因為有蘋果的App Store,有Google的平臺,軟件團隊花一個月兩個月做出來的產品,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渠道,也許就有機會一夜暴富,有千萬級的下載量。這也是很多團隊實現他們夢想的地方。

從比特到原子——Makeblock創始人王建軍談智能硬件創業3

對于硬件來說也需要這樣一個環境,看到它的投入和產出,現在眾籌也并不是很陌生的,用早期的原型讓客戶提早付款,預購的東西有啟動資金,把原型變成產品,這個一般就是國外的眾籌。在國外的眾籌網站上,最高的眾籌紀錄是2000多萬。當然國內其實也有眾籌,但是在國內基本上是產品出來后才開始眾籌。12年之后眾籌網站出現,其中做的比較好的是點評時間。但是用原型打造產品不適合中國用戶,中國用戶基本上是今天下訂單明天就要拿到產品,而且后期產品如果發貨比較晚,或者在質量等方面出現問題,客戶的容忍度是比較低的。所以在12年眾籌網站開始運營時期還是很困難的,當然后來大的平臺比如京東、淘寶也開始做眾籌,不過那其實就是新品發布的平臺。但是這些平臺的出現給硬件創業者有了更好的宣傳融資的方式。

2、制造業去中心化的趨勢

從比特到原子——Makeblock創始人王建軍談智能硬件創業4

有如從Web1.0到2.0的轉變,互聯網在比較早期的時候,都是通過門戶網站獲得信息,比如人們早期都會上新浪等門戶網站。所有的內容制造者都是集中在幾個大型門戶網站手里,而后期有了BBS、微博、朋友圈等轉變為WEB2.0。內容制造也由之前都在門戶網站手里,轉變為現在的新聞視頻都在用戶手里制造。千千萬萬的個人制造者,自媒體等等導致互聯網內容非常豐富。

其實硬件公司也是一樣,在這之前硬件公司很多都被限制在一些傳統的工廠里,制造產品需要去大型的制造企業。隨著現在小的制造業的發展,富士康也將資源分給小公司來用。相對而言制造產品已經容易很多,并且現在有了3D打印機在家里就可以完成模塊的打印,這就是從0到1的過程??梢韵胂褚幌?,在硬件的世界中創客變得更多,就如網上的自媒體一樣,智能硬件會變得越來越多。3D打印機的出現降低了硬件創新的門檻。當然這背后都是開源硬件,它讓技術變得更透明,也間接的推動了硬件創業的快速發展。

3、開源硬件

從比特到原子——Makeblock創始人王建軍談智能硬件創業5

開源軟件主要特點是開放性,所有設計資料公開,可以自由傳播、復制、改進。它特別強調社區的參與,希望通過分享讓社區的其他用戶一起開發,讓這個東西變得更好,并且去主動的傳播這個東西。而對開源硬件來說,其實和開源軟件類似,就是在之前硬件的基礎之上進行二次創意。開源也更好吸引了更多創客加入智能硬件的開發。

那么開源硬件在商業上能成功嗎?其實相對于開源軟件,我覺得開源硬件更容易成功。首先開源軟件的獲取成本為零,對于背后是誰開發的用了多長時間不會關心,并且獲得的產品都是一樣的。而對于硬件來說就完全不一樣,硬件即使開源也會有一定的獲取成本,用戶需要權衡自己復制還是直接購買。比如說我有個開源的電路板,但是用戶自己做的話對他而言成本非常高,還需要電器元器件,它的時間成本也比較高。所以開源硬件的廠家很重要,用戶不能繞過。相比軟件,硬件最大的問題是在流通環節,軟硬結合,當軟件可以瞬間覆蓋全世界的時候,硬件要研究的是如何跟上軟件的腳步。

4、更良好的硬件創業環境

從比特到原子——Makeblock創始人王建軍談智能硬件創業6

首先,我們現在擁有強大同時又分散的中國制造,大型的比如富士康等,小的制造企業更是不計其數,這些企業都能靈活的滿足從原型到小批量到大批量的生產需要。這對硬件創業者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優勢。

其次,我們有很龐大的消費市場,密集的人口可以克服硬件產品流通性差的缺點。當然我們也擁有龐大的人才市場,硬件產品較長的鏈條環節需要更多數量的人才能支撐其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除了質的要求,也有量的要求。

關于Makeblock

從比特到原子——Makeblock創始人王建軍談智能硬件創業7

Makeblock是一個創意搭建平臺,我們提供的是機械、電子傳感器等很多積木式的零件。當然還有很多開源式的硬件電子模塊。我們也是希望通過我們這種積木式的組合方式,幫助創客更好更快的實現他們的創意。

其實過去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不是像喬布斯這樣非常頂尖的人物,成千上萬的程序員才是真正的推動者。而我們的硬件時代已經到了機器人的時代。那么比特時代需要程序員,硬件時代則需要非常多的創客。我們提供一個創意實現的平臺,幫助人們將想法變成現實,激發更多的創新。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