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資人王利杰解讀智能硬件創業趨勢

周彤 10年前 (2015-09-16)

天使投資人王利杰認為智能硬件領域仍然存在“零利潤”銷售、產品周期短等問題,創業者仍然需要避免“偽需求”,直面智能硬件創業的復雜性。

天使投資人王利杰解讀智能硬件創業趨勢1

智能硬件的火熱市場,吸引了不少的創業者,同樣也吸引了眾多投資者。但是,從近期來看真正吸引人眼球的好產品不多,更多的是一些華而不實的產品。而一些“小而美”的產品卻火不起來,融資也面臨極大的困難。

我們如何在這個虛火過旺的智能硬件領域找尋新的出口呢?國內最早抓住智能硬件大潮的天使投資人PreAngel合伙人王利杰或許能給那些正在迷茫期的創業者一些真正實用的建議。

創業者可以尋求新的突破口

現在最火熱的智能硬件市場非無人機、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現實)、機器人莫屬。而這些領域大部分都被行業大佬把持著,但實際上這些領域的創新機會還是很大。

天使投資人王利杰解讀智能硬件創業趨勢2

一、無人機的核心技術

PreAngel合伙人王利杰曾經成功投資過億航和Lily無人機,他認為盡管不少“明星”無人機非常成功,但無人機在工業、農業、林業等領域的應用,以及圍繞無人機的核心技術布局的機會仍然非常巨大。

“圍繞智能硬件外圍的核心算法、傳感的相關技術,也是很好的。不是做無人機就一定要做飛機,你可以圍繞飛機里的核心技術做布局,解決別人都解決不太好的東西。”王利杰舉了幾個例子。

1、自動躲避障礙物技術。“這方面Lily也沒有解決,還是要人控制,現在很多人也在研究,例如一些機器視覺技術可以識別障礙物,用在無人機和汽車上都很有用。” 

2、飛控、發動機等。“很多無人機自己都沒有飛控和發動機,我們投的另外一家無人機是燒油的,要自己去澳洲定制發動機,120公斤載重量。” 

3、雷達測速技術。“我們在硅谷和360一起投資了一家4D雷達,可以跟蹤物體速度,是物體立體空間的三維信息。之前雷達測速只是二維,比較模糊,速度誤差率有20%?,F在如果這個四維雷達放在無人機、汽車上,可以增加自主操控自主行走的精確度。”

二、為VR服務的全景拍攝

天使投資人王利杰解讀智能硬件創業趨勢3

另一個在智能硬件領域大火的是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現實)。王利杰表示,Oculus讓觀看內容的頭盔火了,但是生產給頭盔看的內容的硬件奇缺,其中之一就是全景攝像機,也就是如何能讓普通民眾隨時隨地就能拍一段全景視頻,帶上頭盔就能和別人分享。

“我們看過最好的一家,他們前后2個攝像頭能夠拍到360度全景,可惜我們沒有投進去。這個領域還有人拍出來的東西,戴上AR、VR頭盔后看到的是3D的,我們最早看到的Oculus是2D的,當你戴上3D的設備后,那種身臨其境難以形容。”王利杰還表示,除了拍攝設備,還可以做類似于后期處理、渲染這些軟件層面東西,讓小白用戶就能生產,甚至還已經有人研究這些全景內容的版權怎么處理。

這些都是VR行業新的接入口,做智能硬件創業的時候,千萬不要太局限于那一個大件,很多小件都可以參與,可以衍生出來很多東西。

三、機器人與人工智能

天使投資人王利杰解讀智能硬件創業趨勢4

眼下最火的還是機器人,許多做機器人的公司都拿到了大錢,當然很多大佬也在做機器人,而這一領域包括了人形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兩大塊。

王利杰認為,做機器人目前就是解決一個小小的機器人,不要太寬泛,例如專門在零售店接待用戶的機器人,還有例如巡邏安防的機器人、家庭陪護老人的機器人等等。前陣子銀行推出的“交交”機器人吸引了不少眼球,它可以識別客戶、詢問需求,解決簡單的銀行業務問題,雖然它不能做到完全的智能,但是它的專屬“大堂經理”的職能同樣受到很多用戶的青睞。

智能硬件創業必須繞開的陷阱

輕視供應鏈管理

其實我們現在很多人都遇到過一個問題,訂購了智能硬件產品卻遲遲的收不到貨。而這背后正是智能硬件的一個大坑,供應鏈管理沒有跟上。王利杰表示,有些供應商看起來好像很支持創業者,但實際做的時候“一塌糊涂”,實際做出來的東西,到生產線上發現螺絲都不對,很多東西要重新換、重新設計。 

另外還有創業者的訂單問題,很多團隊辛辛苦苦完成了第一批產品1000臺/月的產能,并銷售一空,但是無法確定下一個月的訂單,少了不夠賣,多了砸手里,在最后產品的銷售環節依舊膽戰心驚。很多創業者因市場預估不準,導致創業失敗。

王利杰認為“創業者還是需要好好客觀地做研究、做調查,了解產品本身的市場需求是往上走還是往下走的,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人群到底多大,不能說這個東西so cool就一定怎樣。”

“零利潤”銷售

硬件不賺錢同樣也是一個天大的坑,導致硬件創業損失了一個很重要的商業模式。實際上,就連小米做硬件也是賺錢的,創業者一定不要把很多項目以所謂的“零利潤”進行銷售,在早期都不敢加利潤,生怕賣不出去,怕競爭對手比自己便宜。這種思想一定要不得。

王利杰比較贊同的健康模式仍然是加上合適的利潤然后賣出,盡管實實在在做小而美的東西一時半會不會被媒體炒得那么火,但是它可能真正解決了一部分的剛需。“那些狂燒錢、投資人很傻愿意給錢補貼的都是極端個例,我們還是要踏實找到一些有價值的點,哪怕解決一些比較廣泛的需求例如糖尿病。”

認為技術就是一切

做智能硬件的另一個坑是:以為有了技術就有一切。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技術大牛,反而融不到資。而很多沒什么技術含量的,卻很容易的拿到5000萬、1億的融資。這樣的現象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大部分投資人是投商業模式創新的,技術的東西反而讓他聽不懂到底要做什么,而小部分能聽懂技術的人,又要考慮大環境的情況,不太碰這種核心技術的東西。

王利杰表示,通常IQ太高、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有技術沒產品,有產品沒模式,有模式沒銷售,有管理沒有故事。“不會講故事,就導致技術創業的人拿錢很難,人也很好很實在,就是融不到錢,再有情懷也沒用。”

“為什么Nest被Google高價收購?它沒有和任何房地產商合作,沒有和任何B端合作,最關鍵的還是營銷。為什么前段時間無人機Lily很火?一堆投資人排著隊要投它,產品還沒出來估值已經1億美元?因為它已經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公司,營銷能力很強。智能硬件盡管本身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產品,但品牌和營銷能力很重要。”

智能硬件領域涉及的環節非常復雜,創業者仍然需要避免“偽需求”,可以通過新的角度尋求突破口,而對于不擅長設計、管理、供應鏈管理、融資、營銷等方面的創業者,需要找到合作伙伴,專注于自己的功能和核心技術??傊?,智能硬件就是一個機遇與風險并存的領域,創業者只有找到的新切入點,并且躲開那些創業“大坑”才能打造真正受歡迎的產品。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